央企整体上市模式分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比较活跃。截至2007年年底,已有23家央企实现了整体上市。2007年,国资委提出把央企整体上市作为“做大做强央企”的一个战略措施,并制定了央企整体上市的初步框架,即“两个阶段、四种模式”。“两个阶段”是指先剥离托管,后整体上市。“四种模式”分别为A+H模式、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换股IPO模式。目前,“四种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均有所运用。
四种模式操作方式的比较
1、A+H模式。即国有集团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后,直接IPO同时发行A股、H股上市,属于法人整体上市。这一模式要求集团公司主业明确集中、资产质量良好,在先对少量非经营性资产和不良资产进行适当处置,并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后,就直接IPO上市。采取此种模式在不同市场同时上市,公司依托的市场更为规范、监管更为严格,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A+H整体上市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中国银行。为顺利整体上市,中国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2003年12月,我国政府向中国银行注资225亿美元,中国银行随后进行了大规模财务重组;2004年6月底,不良资产的处置基本结束,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16.29%下降到6月末的5.46%;2004年8月,改建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完整承继了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所有业务,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依法对中国银行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2005年,引进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瑞银集团等海外战略投资者,出售25%的银行股权。这一系列改革明晰了中国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使经营性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为发行A股和H股实现整体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6月1日和12日,中国银行在香港和上海分别发行H股25 568 590 000股和A股6 493 506 000股,实现了A+H模式的整体上市。
2、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是通过被控股的上市子公司反向收购母公司的资产和业务,实现母公司主业的整体上市。主要有两种类型:定向增发反向收购模式和自有资金反向收购模式。
定向增发反向收购模式的代表是武钢集团。其增发方案可以概括为“定向+公募”。2004年6月,武钢股份(上市子公司,全称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向武钢集团(母公司,全称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定向增发国有法人股12亿股,向社会公募增发社会公众股不超过8亿股,之后利用增发募集资金收购集团公司尚未上市的全部钢铁经营性资产,从而实现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如图1所示,武钢集团整体上市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母公司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第二步,上市子公司向母公司定向增发国有法人股和向社会公募增发社会公众股;第三步,上市子公司利用增发募集资金收购母公司的经营性资产实现主业整体上市。
自有资金反向收购模式的代表是中软集团(全称为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中软集团首先将自身的不良资产及其他不适合进入中软股份(全称为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连同相关负债剥离给母公司CEIC(全称为中国电子产业工程公司),并将其所持中软股份的41.83%股份划转给CEIC。 2006年3月,中软股份以自有资金收购中软集团资产(当时中软股份的净资产为4.596亿元,被收购的中软集团净资产仅为0.548亿元,不再需要向证券市场募集资金)后,中软股份更名为中国软件与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软件),中软集团注销其法人资格(详细过程如图2)。
3、换股吸收合并模式。是将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过换股方式进行吸收合并,完成公司的整体上市。该模式适用于同属于一家集团公司且横向同业或纵向上下游产业链业务关系密切的两家(或两家以上)兄弟上市公司实行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央企整体上市模式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央企整体上市模式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