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并非反对说服教育,也不反对分清是非,但是,说服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分清是非只是教育的目的,或者说是教育的结果。首先,说服教育应当是平等的交流,教师应在感情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不应当事先摆出一副我是你非、我高你低的架势。老师应该以一种诚心诚意帮助朋友的心态、语气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觉到平等,这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其次,凡是学生已经明白是非的事情,就不要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是非对错。只有当学生确实认不清对错的时候,老师才有必要帮助学生认清是非。不过现在以分清是非为目的的教育方法,多是形式主义的无效劳动,大大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还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第三,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的问题主要不是是非问题,而是“自制力”较差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是重要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真心地去欣赏学生
老师首先要努力看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用淘金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把学生当作一块含杂质的金子,把学生的缺点看成是成长过程中的缺点,从而真心地去欣赏学生。
本人在《读者》杂志上读过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外国小学生,实在想知道狗肚子里都有什么东西,就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一只狗给杀了,做了解剖,看了个够。校长发现后,决定惩罚他。惩罚的内容是画两张图:一张人体骨骼图,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这个孩子叫麦克劳德,后来成为著名的解剖学专家。麦克劳德小时候画的这两张图,至今还保存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里。
按照一般老师的逻辑,把校长的爱犬杀了,恐怕归咎为淘气说不过去,这简直是残暴,是对校长的大不敬。但这位校长却能心平气和,而且从中看出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加以引导。这才是教育家的风度。
常常听到老师们的埋怨:学生越来越懒、越来越厌学、越来越不好管。当然,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这种感觉也是事出有因的。但是,如果对学生仅停留在这个评价上,是比较消极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们的自我意识比以前增强了,思维活跃了,知识面也更广阔了。所以,本人认为,一个真正懂得素质教育的老师,对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应该比对消极因素更敏感。一个好老师,应该把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看作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运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