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新伤药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大鼠足肿胀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结果新伤药膏能显著性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足趾肿胀。结论新伤药膏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关键词】 新伤药膏; 镇痛; 抗炎
新伤药膏由青木香、玄胡、红花、木通等7味中药组方制备而成,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自制制剂,经多年的临床使用证实,具有活血化瘀、瘀去生新、复通血脉、行气止痛之功效。本实验主要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大鼠足肿胀模型及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Wistar 种大鼠、昆明种小鼠,均购自南昌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 周。
1.2 药物与试剂6%,12%,18%的新伤药膏(每100 g 制剂含原药量分别是6 g,12 g,18 g)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提供。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同联集团沈阳抗生素厂生产)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仪器BS 110 S电子天平( Sartorius公司产),数控恒温浴锅Ⅱ(宁波东胜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与结果
2.1 镇痛作用
2.1.1 新伤药膏对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1]取体质量18~22 g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设空白组,新伤药膏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用药前1 d,先用8%硫化钠脱掉小鼠腹部的毛,以备第2天实验用。实验当日,在各小鼠腹部分别涂药,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每鼠腹腔注射0. 3%醋酸0.2 ml/只,记录各鼠出现第1次扭体反应的时间及20 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见表1。新伤药膏能显著延长小鼠镇痛潜伏期,动物扭体次数随新伤药膏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且中、大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的镇痛强度相当,具有较好镇痛作用。表1 新伤药膏对醋酸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2.1.2 新伤药膏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1]取18~22 g雌性小鼠,于室温22℃放入在恒温水浴锅预热到(55±1)℃的500 ml烧杯中,1只/次,秒表记录小鼠自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如此测定2次,间隔30 min,取均值为给药前痛阈值。筛选出痛阈小于30 s的小鼠为实验所用。以给药前痛阈值随机分为3组:第1 组为新伤药膏组(中剂量),将新伤药膏按1 g/cm2的剂量涂在烧杯底部的基质上(第2 组、第3 组按同样剂量分别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赋形剂) ,把小鼠放在药膏上,让四肢充分与药膏接触。第2 组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组,第3 组为赋形剂组,后两组的处理方法均同第1 组。3组小鼠接触药物后30,60,90 min 再分别测定其痛阈值,每次测定完后均将小鼠放在药膏上。结果见表2。表明小鼠足部接触新伤药膏60 min 后可明显延长痛阈值,而在60 min 前作用不明显,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组也是在60 min 后出现镇痛作用,两药作用基本相同。该实验表明新伤药膏外用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表2 新伤药膏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
2.2 抗炎作用
2.2.1 新伤药膏对蛋清致炎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2]取大鼠5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新伤药膏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共5组,每组10只。实验当日首先用自制容积测定装置测定各组大鼠右后足正常体积(m1),然后给各组动物分别涂药物于右后足,均给药0.3 g。30 min后,于右后足皮下注射100%新鲜鸡蛋清0.1%ml/只,测定注射蛋清后30,60,90 min的右后足体积,连续3次。结果见表3。新伤药膏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足肿胀程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其对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表3 新伤药膏对蛋清致炎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新伤药膏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