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表示, 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
3 结果
3.1 二苯乙烯苷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二苯乙烯苷高、中、低剂量组使血栓湿重下降(P<0.05,P<0.01),且剂量与效应呈明显正相关。见表1。表1 二苯乙烯苷对血栓湿重和抑制率的影响(略)
3.2 二苯乙烯苷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均明显升高, 而二苯乙烯苷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说明二苯乙烯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见表2。表2 二苯乙烯苷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略)
4 讨论
血栓疾病,例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栓形成密切有关。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凝固性增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液粘滞性增大、血流动力与流态条件变差等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4]。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血栓的形成与溶解也受抗凝系统、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素A2与前列腺环素体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此,在防治血栓疾病中,抑制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诸多因素,改变血液的粘、浓、凝、聚状态,对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的溶解尤为重要。本文实验观察到,二苯乙烯苷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二苯乙烯苷能降低活体动物动脉血流中血小板聚集能力。从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应用二苯乙烯苷能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浆粘度下降,可减少血凝。阿司匹林作用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为主,因而可增加血流速度。二苯乙烯苷加快血流速度可能与阿司匹林相似。综上所述,二苯乙烯苷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粘、浓、凝3种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作用,从而改善血滞状态,使血液流速恢复正常。因此二苯乙烯苷对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对血栓形成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赵玲,李雅莉,张 丽,等. 二苯乙烯苷对高胆固醇血症致-淀粉样肽增高大鼠模型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 21(1):49.
[2]刘厚淳,陈万生. 何首乌水溶性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D-葡萄糖苷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2000,18(4):232.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564.
[4]邓岩辉,张文杰,魏玉明,等. 栓必灵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2):19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二苯乙烯苷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