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要靠加强学习和参加改革实践。在学习中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掌握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思考、探索、总结、研究,两者结合,是最主要的途径。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必须遵从兴趣、创设情景、听说领先、落实两基。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为主,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语法条条,既听不懂,也不会说,变成了“哑巴”外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英语教学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不再是走以前的老路,而是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来教。因此,笔者认为在贯彻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遵从兴趣原则。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大批的合格人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兴趣出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兴趣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外语学科是教学语言为主,因此外语学科本身最具吸引力,同时也最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先天的因素以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对语言很敏感,也有的学生对语言的反应则显得比较迟钝。另外,在语言的敏感程度上,男同学比女同学弱。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那些语言素质较差的学生消除对语言的恐惧心理,引到他们走出自卑心理,多给他们提供锻炼机会,使他们能够树立起信心,逐渐形成语言学习的好习惯。对于那些语言素质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尽可能的让他们给周围的人作表率,让他们带动那些语言素质较差的同学,形成优势互补。
2.交际性原则。外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本身具有交际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贯彻交际性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到交际性原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以此来弥补因缺少语言环境而造成的尴尬。
3.听说领先原则。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听到的再说;说过的再读;读过的再写。外语教师一定要遵循这条规律。当一个新的语言点出现时,应该先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重复两三次,直到学生基本能够说出来,紧接着教师可以围绕该语言点让学生充分练到位。当学生练到能够脱口而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该语言点落实在书本上,同时让学生用笔头练习的方式来巩固该语言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忌操之过急,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一个语言之后,再进行下一个语言点,否则会让学生感到应接不暇,到头来一个点也抓不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落实两基原则。所谓“坚守两基”是指既要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抓基本技能的培养。英语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字母、语音、词汇和句型。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是英语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点滴经验,如:默写、背诵等,这样做不但能增加词汇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至于语法知识,我认为还是少讲为宜。因为有些语法术语比较难懂,你就是给学生讲了,他们也未必能懂。但是到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语言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讲一些语法知识,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素质教育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