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1例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键词】直疝 疝囊 阴囊 腹股沟管 腹横筋膜
        腹股沟直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常见类型。国家级教科书认为腹股沟直疝疝囊不突入阴囊[1],但我院诊治1例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二十年”于2011-04-29入院。二十年前因一次重体力劳动时,突感左侧腹股沟部隐痛不适,自己发现左侧腹股沟部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出现,自行按压后消失,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疝”,未治疗。此后至今,于咳嗽,体力劳动时或者过久站立,左侧腹股沟包块即出现,于按压或者平卧后消失,且逐渐增大,现在已经约鹅蛋大小,并逐渐下降入阴囊。既往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入院查体:平卧时,令其咳嗽,左侧腹股沟包块即出现;停止咳嗽,包块逐渐消失;按压内环处令其再次咳嗽,包块仍然出现;外环口明显扩大。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包块随即出现,约4×5cm大小,并逐渐下降入阴囊;将包块回纳,按压住内环口处,包块仍然出现。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疝(斜疝)。
术中见左侧耻骨结节外上方的腹外斜肌腱膜分裂,松散;游离精索,疝囊位于精索后方,未经内环口突出,未经精索内走行;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疝环口约2.5×3.0cm大小,疝环周围组织欠完整。术中诊断为左侧腹股沟直疝(Ⅲ型)。行左侧腹股沟直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一周拆线痊愈出院。
        2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的病例,国家级杂志亦有报道[2]。我院从作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至今,也只遇到这一例。
        腹股沟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腹股沟区深层的薄弱。法国解剖学家,外科医生Henri Fruchard将这个深层薄弱区称之为“耻骨肌孔”,腹股沟韧带和其后的髂耻束将该区分隔为上下两区,上区有内环(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和直疝三角,下区有股血管和神经通过。腹股沟直疝和斜疝均归为上区,然而它们的疝囊突入阴囊的途径却有所不同。斜疝疝囊从内环口突出,疝囊位于精索内,并沿精索向外环口突出而降入阴囊。而本例直疝疝囊是从直疝三角处的腹横筋膜薄弱区突出,疝环口较大,疝囊位于精索结构的后方,钻过外环口突入阴囊。
        直疝疝囊突入阴囊极为少见,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腹股沟区域“耻骨肌孔”的存在;2.年龄大,病程长的病人,由于自身组织退行性改变,加剧了腹股沟区的薄弱化;3.疝环口大,疝囊大及合并有使腹内压增加的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致疝内容物易于突出,并反复推动疝囊不断地“碾挫”薄弱的腹横筋膜和外环口,最终突破外环口降入阴囊。 
参 考 文 献
[1]吴在德,吴肇汗.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2.
[2]刘洋,雷文章,班立杰,等.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1:955-95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1例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1例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221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