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伟, 杨霓芝, 朴胜华, 王立新, 赵代鑫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治疗组,通脉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亚急性衰老+游泳力竭致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变病证结合模型,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测体质量等一般状况,进行中医气虚证、血淤证评分,化学法检测血清BUN、Scr含量,ELISA法检测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对病变肾组织进行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及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评分(AFS)。结果模型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气虚证、血淤证积分显著增高,通脉大、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改善(P<0.05),通脉各剂量组大鼠气虚证、血淤证积分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PAI-1及t-PA/PAI-1显著升高(P<0.01),通脉大剂量组PAI-1显著下降(P<0.01),通脉中剂量及洛汀新组PAI-1明显下降(P<0.05);通脉大剂量组梗阻肾CIS、AFS显著降低(P<0.05),降低前者与络汀新组相当,降低后者则优于络汀新(P<0.05)。结论通脉口服液大、中剂量可改善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变大鼠体质量、气虚证、血淤证、血PAI-1升高等整体表现,大剂量通脉可明显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且在对抗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方面优于洛汀新。
【关键词】 通脉口服液; 气虚血淤证; 肾小管间质病变
慢性肾脏病(CKD)是世界范围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TIL)未得到足够重视。随着人类肾脏疾病病理改变和肾病变动物模型研究的深入,提示CKD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病变有关,更取决于TIL的有无及程度的轻重[1]。以杨霓芝教授为代表的学科组研究表明气虚血淤证为CKD最常见证侯之一,通过十余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TM)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CKD预后[2]。因此进一步开展其对气虚血淤证UUO大鼠TIL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完善其机制探讨。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230~250 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粤)2003-0001。
1.2 药物与试剂 通脉口服液(由黄芪、三七等制成)由广东省中医院制剂中心提供(批号:06080709,规格:10ml×10支)。对照药物:洛汀新(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30514,规格:10mg×14片)。t-PA、PAI-1检测试剂盒:美国USCN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生产,广州威佳科技公司提供。
1.3 仪器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EclipseE800型光学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DG5033A 酶标仪:南京华东电子公司。
2 方法
2.1 分组与造模方法适应性饲养7d后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A)10只,造模组50只,后者复制气虚血淤证UUO模型。造模方法:衰老:采用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方法[3],第7~48天注射D-半乳糖(150 mg/kg·d);疲劳:采用游泳力竭方法[4],第7~34天每日9:00开始分批置入直径50 cm,高100cm水桶内,桶内水深45cm,水温与室温均保持为(15±0.5)℃,以木棒拔打强迫其不断游泳直到力竭(标准为动物下沉后10 s不露出水面);UUO:参考文献[5]方法,第37天5%水合氯醛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腹正中线切口,游离肾脏及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用组织钳托起中段部位,止血钳夹住,在两端用4-0丝线结扎(近肾盂段两次结扎)后剪断,关腹缝合。术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洛汀新治疗组(C) , TM大、中、小剂量治疗组(D、E、F)。A组大鼠第7~48天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第34天行假手术处理,手术方式同UUO组,但在进腹腔后分离左输尿管后不结扎。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淤证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影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