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制备藤黄酸的HP-β-CD包合物冻干粉针,并初步考察藤黄酸包和物冻干粉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和物,HPLC分析藤黄酸的体外释放规律,并测定包合物冻干粉中藤黄酸的含量。结果 优化的包合工艺制备的冻干粉针外观形态,溶解性好, 用生理盐水稀释200毫升后在一个半小时内释放不超过20%,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准确简便。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包合及冻干工艺优化合理。
【关键词】 藤黄酸 包合物 质量标准
1 藤黄酸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
1.1.1藤黄酸的提取
称取藤黄原料200g,加丙酮800ml,温度控制在60℃左右,回流提取2 h,倒出上清液后继续加600ml,400ml的丙酮,依次反应2h,1h 回收多余溶剂,旋蒸提取物,再放置恒温水浴锅中蒸发至溶剂很少再置于真空干燥仪中得藤黄酸粗提物的干燥品132g。
1.1.2藤黄酸吡啶盐的制备
称取藤黄酸粗提物50g,加入吡啶85ml,于70℃水浴上加热溶解,趁热抽滤,滤瓶等容器用少量吡啶洗涤,合并洗液,滤液,量筒量取共计140ml。按以前探索的条件:100/13=140/X,X=18ml,加入温热蒸馏水18ml,搅拌,放置冰箱中过夜,析出沉淀,抽滤得到橙红色沉淀,70%吡啶洗3次共100ml,水洗3次,于60℃烘箱中烘干,得藤黄酸吡啶盐40g。
1.1.3藤黄酸的纯化
称取藤黄酸吡啶盐粗品40g,加入甲醇:乙酸乙酯=16:1的混合液85ml,80℃回流至完全溶解后,趁热抽滤,滤液置冰箱中冷藏过夜,析出大量橘红色沉淀,抽滤,滤饼烘干,得藤黄酸吡啶盐精品21.5g。将重结晶得到的藤黄酸吡啶盐用CH2Cl2溶解,依次由1N盐酸,水洗至中性,合并有机层,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滤液于56℃旋蒸浓缩至少量,转移到蒸发皿中,于60℃真空干燥,得藤黄酸5.91 g。
1.1.4自制藤黄酸的验证
用熔点仪对制备的藤黄酸连续进行三次熔点测定分别为: 82.4~83.1℃,82.6~83.0℃,82.1~83.7℃.与文献值:80~83℃相符。
2 不同浓度的HP-β-CD对藤黄酸的增溶作用
依次配成浓度为4%、8%、12%、16%、20%、24%、28%、32%、36%、40%、44%、48%的HP-β-CD2ml的水溶液,另取1.2g藤黄酸溶于16mlC2H5OH。温度控制在30℃-40℃,向上述不同浓度的HP-β-CD的溶液中逐渐滴加0.8ml藤黄酸的C2H5OH溶液,即每毫升溶液里面滴加30mg的藤黄酸,反应24小时。温度分别为室温、40℃-50℃、50℃-60℃,其它条件不变进行同样的反应,经高效后观察50℃~60℃的条件下增溶效果最好。50℃-60℃经HPLC后结果。48% 637563
增溶试验结果表明HP-β-D对藤黄酸有增溶作用,相溶解度图显示出典型的AN型特征。一般AN型特征的药物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不能计算或计算没有意义。尽管包合机理复杂,包合物主客分子比较难以计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HP-β-CD可以与藤黄酸在溶液中形成包合物,属于不稳定包合,需要考虑稀释稳定性,所以加入L-精氨酸助溶[1]。
2.2藤黄酸的包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藤黄酸HP-β-CD包合物冻干粉针的质量标准初步研究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