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与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游继平 李在明 刘伟东

【摘要】 目的  分析脑脓肿与脑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CT检查并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6例,脑转移瘤4例,观察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脑脓肿多以全身或局部感染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呈炎性改变,病灶多为单发,呈环状强化,内壁光整,外壁略不规则,灶周有轻中度水肿。脑转移瘤常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正常。病灶常为多发,小瘤灶多呈结节状强化,较大病灶主要为环状强化,壁厚薄不均,部分可见壁结节,灶周见大范围指状水肿。结论 脑脓肿与脑转移瘤各具其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合临床及相关化验检查,CT能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 脑脓肿 脑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脓肿和脑转移瘤均系常见疾病,对健康威胁颇大,近年来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CT的广泛应用,使其能及时得到诊断,但对一些表现不典型病例,定性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本人回顾性分析搜集的6例脑脓肿及4例脑转移瘤病例,主要讨论CT诊断脑脓肿与脑转移瘤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脑脓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1岁。患中耳炎2例,篩窦炎1例,颅脑术后感染2例,感染源不明1例。脑转移瘤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5岁。原发灶为肺癌2例,肾癌1例,乳腺癌1例。均经手术,穿刺活检证实。脑脓肿5例临床上有感染症状,1例无明显感染史。3例呈急性感染,有高热,寒战;2例表现为慢性感染症状,持续低热。6例均有头痛,2例有呕吐。单肢瘫2例,1例颞叶脑脓肿出现精神症状。脑脊液检查3例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2例蛋白含量增高。脑转移瘤系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的继发性改变。临床表现常较明显。以颅内压增高及占位表现为主。本组4例中3例有头痛,2例有呕吐,偏瘫1例,感觉障碍2例,单瘫伴感觉障碍1例,脑脊液及血象检查未见特殊。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CT检查使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型双层螺旋机,采取层厚10mm层距10mm,先行平扫,增强扫描用碘海醇(300mgI/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流率3.0ml/s,剂量100ml。
        2 CT表现
        2.1 脑脓肿6例中4例表现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平扫见病灶为囊性或囊突性,CT值20~41Hu。病灶大小1.1cm~3.8cm。1例脓腔内见气液面。病灶周围均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呈片状轻、中度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4例呈环状强化,壁薄较规整。1例环壁不均匀增厚强化显著。脑转移瘤4例中3例为多发,1例为单发。CT平扫3例呈不规则形的低密度瘤灶,密度略不均匀,2例中心见坏死。1例病变中心有出血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多呈指状水肿。增强扫描脑转移瘤均明显强化,多表现为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均,可见到壁结节,中心坏死区不强化。1例平扫仅见明显脑水肿,增强后显示多发结节状强化。 
        3 讨论
        脑脓肿与脑转移瘤均为颅内占位病变,虽然其性质不同,但可有类似的CT表现,应密切结合临床仔细分析其CT表现,两者间不难区分。         脑脓肿系化脓菌在脑实质内感染形成的一种炎症性病变。大多继发于颅外感染,少数来源于颅脑外伤或颅内手术感染。病因分类耳源性占40%~60%,血源性占25%~40%,另有鼻源性,损伤性及隐源性[1]。按照病理演化过程,可将脑脓肿分为4期:①早期脑炎期(1~3d),②晚期脑炎期(4~9d),③早期包膜期(10~14d),④晚期包膜期(14d以后)[2]。一般感染后两周左右脓肿周围开始形成包膜,其快慢取决于病原菌的种类及毒性,机体抵抗力和抗生素的应用状况等。脑灰白质交界区微小动脉分支丰富易使细菌停留,因而血源性脑脓肿多发生于额顶叶灰白质交界区。脑脓肿以单发多见,多发较少见。脑脓肿的CT表现较复杂多样。脑炎期呈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一般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脑炎期CT所见与转移瘤较难区分。脑炎期进行CT检查者较少,临床上处于急性感染期,结合化验检查有助于鉴别。早期包膜形成期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外周见等密度纤维包膜。周围脑组织轻到中度水肿,以片状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包膜呈环形强化。脓肿形成晚期,平扫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周边包膜完整,周围水肿范围缩小。增强扫描呈明显环状强化,环壁较厚而均匀,外侧可略不规则,内壁极少见到壁结节,邻近脑膜可强化[2]。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3%~10%,以中老年多见。可为多发或单发,以多发性多见[3]。原发灶男性最常见的是肺癌,女性为乳腺癌,其他较常见的是结肠癌、肾癌、前列腺癌等。脑转移瘤也好发生在脑灰白质交界区。因脑血管在灰白质交界处突然变细,瘤细胞易在此受阻而形成瘤灶。CT平扫病变以低密度为主,也可为等或高密度。本组1例瘤灶中央出血呈斑片状高密度,瘤灶周围脑组织可见大片脑水肿,以指状水肿常见。本组病例均见指状水肿。有时瘤灶很小而水肿范围却很大。小瘤灶大水肿系脑转移瘤的特征性表现。脑转移瘤富血供,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强化形态多样。早期较小的瘤灶多呈结节状强化密度较均匀。进展期瘤灶多为环状强化,环壁较厚且不均匀,外壁不规则,内壁见不规则小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中心缺血坏死所致。脑转移瘤也可呈单发或多发囊性强化,但甚少见[4]。脑转移瘤由于恶性高,生长快,部分病人脑内转移灶可大于颅外原发灶,早期即出现明显的颅内症状[5]。工作中常遇到先发现脑转移瘤才查出肺部小原发灶。所以怀疑脑转移瘤时,应常规检查肺部及乳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脑脓肿与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在线全文阅读。

脑脓肿与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2243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