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评价方法
2.2.1对毕业要求分解并对各指标点支撑课程赋权重值
首先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12条毕业要求进行分解。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成若干指标点之后,就可以依据“如何才能保证指标点的实现”来组织教学活动,并明确教学内容及“实现”方式(如理论授课、实践、作业、报告、随堂测试、考试等);然后,根据各教学活动对指标点贡献度的大小,给它们分配合理的“权重”。这里的教学活动必须是有学分并对所有参与的学生有明确考核结果的课程或实践教学活动。每个指标点对应的所有课程权重赋值之和等于1。如本专业毕业要求2的分解及支撑课程权重值如表1所示。
2.2.2课程达成度评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对全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记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因此,本专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记录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等数据,并形成文档记录。依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大作业、报告、设计作品等),进行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
考试课程对具体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评价值的计算方法:
评价值=权重赋值×(指标点相关考题平均考核成绩/指标点相关考题满分值)
实践性课程,以全部学生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或设计作品作为样本,计算样本的平均成绩。若是等级成绩,需要将等级成绩换算成百分制成绩。根据《常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五级等级成绩取优为95分,良为85分,中为75分,及格为65分,不及格为40分。
2.2.3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各支撑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2.2.4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值=Min(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
2.3评价结果
按照上述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本专业毕业要求2的学生毕业要求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结果可知,毕业要求2达成评价结果为0.712,高于本专业对毕业要求评价结果设定的目标值0.68,因此毕业要求2达成。
3结语
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我国开始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这不仅会助力我国工科学生走向世界,更会加快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
建立有效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是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本专业通过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对12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机制。直接评价结果主要用于对毕业要求中专业能力指标的量化评价,间接评价结果可以进一步对毕业要求中非专业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专业近两届毕业生均达成了12条毕业要求,这为在未来5~6年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专业的间接评价实施时间较短,问卷调查内容设置的合理性、问卷调查的频率和持续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随着持续改进工作的逐步推进,本专业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机制将逐步趋于合理和完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学类化工教学改革应用构建与实践论文(共3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