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目的 讨论过敏性紫癜临床诊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防治感染,驱除肠道寄生虫,避免接触致敏物品、药物及食物。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诊断 治疗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较多。
【病因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的直接病因很难确定。其有关因素如下。
1.感染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肠道寄生虫感染。
2.食物 鱼、虾、蟹、蛋、乳等异性蛋白食物。
3.药物 抗生素(青、链、红、氯霉素)、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异烟肼、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奎宁等)等。
4.其他 寒冷、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
上述因素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此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肾小球基膜上,损害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引起毛细血管炎或坏死性小动脉炎,使管壁能透性、脆性增加而伴渗出性出血和水肿。此种炎症反应除见于皮肤、黏膜外,尚可累及肠道、肾及关节腔等部位小血管。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首发症状是皮肤紫癜。临床表现分5型。
1.单纯型(紫癜型) 最常见。以皮肤反复出现紫癜、瘀斑为主要表现。最多见于下肢,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可高出皮面,可融合成片,严重者可融合成大血疱,中心呈出血性坏死。
2.腹型 主要表现为腹痛,可呈钝痛或绞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易误为外科急腹症。
3.关节型 以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
4.肾型 最为严重,发生率达12%~40%。在紫癜后1周发生。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伴有水肿。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个别发生尿毒症。
5.混合型和少见类型 以上类型如有2种以上同时存在则称混合型。少数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出现相应系统的症状。
【辅助检查】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半数以上阳性。
2.尿常规检查 肾型或混合型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过敏性紫癜临床诊疗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