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餐前血糖值在5.0~7.2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值在4.4~10.0 mmol/L之间作为血糖控制目标,若患儿血糖值在4.0 mmol/L以下则表示为低血糖[6],或者伴有头晕、饥饿感、心悸、视物模糊、乏力、冷汗等。 1.5 统计方法
将两组1型糖尿病患儿的相关资料均严格记录至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
实验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13.21±2.18)mmol/L与(5.21±0.42)mmol/L;常规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13.26±2.43)mmol/L与(6.48±0.56)mmol/L。比较两组患儿餐后2 h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餐后2 h的血糖值均可达标,且实验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更优。
2.2 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与胰岛素用量
对比两组患儿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临床慢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获得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胰岛素用于治疗儿童TIDM,其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在许多临床案例中得到验证。
近几年来,随着胰岛素制造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等。李明等[7]研究显示,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是治疗儿童TIDM的最佳给药方式。该治疗方式通过对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临床模拟,并选用人工智能控制胰岛素输注设备,从而实现全天连续不断给药,使得患儿的血糖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此外,在患儿进餐时可给予一定的胰岛素负荷量,可防止用餐后出现高血糖等不良症状,并使得患儿的24 h血糖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8]。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时可依据患儿日常饮食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基础胰岛素等,使得患儿餐后血糖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而给予常规分次皮下注射治疗难以达到上述疗效。
该研究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给予常规给药方式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儿餐后2 h的血糖值均可达标,且实验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更优;此外,实验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知,给予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在治疗期间可依据患儿实际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张雯怡.舌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给药方法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81-1182.
[2] 谢丽,塔依尔江·吐尔逊.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1):6511-6512.
[3] 金圣仁.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76-77.
[4] 李明,高仲尧.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38例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3):213-215.
[5] 潘劲萍.2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足病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12):1776-1777.
[6] 马淑华.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25.
[7] 李明,高仲尧,黄嘉瑜,等.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与伴发心力衰竭患者37例疗效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7):610-61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