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 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GCS评分作为评价标准:6-8分为重残;9-11分为中残;12-15分为良好。
结果 死亡 植物生存 重残 中残 良好
例数 15 4 8 6 8
所占比例 36.6% 9.8% 19.5% 14.6% 19.5%
死亡15例(占36.6%),植物生存4例(占9.7%),重残8例(占19.5%),中残6例(占14.6%),良好8例(占19.5%)。死亡原因:脑干功能衰竭10例,严重肺部感染4例,肾功能衰竭1例。
3 讨论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颅在特殊外在旋转力机制作用下头部发生旋转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因颅内脑组织结构、密度差异,可使颅内各组织之间相对移位产生剪切力,造成神经细胞轴索和小血管被撕裂所致的原发性脑损害。这种损伤好发于神经轴索集聚区,如胼胝体、脑干上端背侧、脑白质、小脑、内囊、基底节区等[2]。
由于DAI较多累及脑部广泛纵、横纤维,故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及共有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组织间裂隙及血管撕裂性出血灶是DAI区域能被肉眼所识的病理改变,轴缩球(axonal retraction ball)是DAI光镜下诊断依据[3],临床上寻找这些病理证据困难,目前影像学检查如CT及MRI不能显示受损伤轴索,故临床上确诊DAI困难,但由于组织间裂隙及血管撕裂性出血在DAI中极为常见,故可把发生剪应力损伤部位出血的影像学特征作为DAI的间接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DAI的重要依据,极少量或非出血性组织撕裂改变在CT或MR上显示不出或不能显示,提示有必要寻找DAI其它影像学特征,以加强诊断灵敏性。 我们认为综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对DAI诊断行之有效,以下几个方面是临床诊断DAI的重要依据:(1)病史:有头部创伤史,致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2)症状:伤后持续昏迷(>6小时),恢复过程缓慢,清醒后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相当一部分病人呈迁延性昏迷或植物生存状态;(3)体征:伤后瞳孔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瞳孔不等大,眼球分离,一侧凝视等;中枢性高热等生命征紊乱较其它脑损伤出现早和严重;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明显,但有去脑皮质状态,去大脑强直状态,锥体束征等表现;(4)头颅CT扫描征象:①组织撕裂出血影像学特征:于脑白质、内囊、基底节区、脑干上端背侧、小脑等部呈点(灶)状高密度影,一般不伴周围水肿和其它显著占位损害,本组21例,占51.2%;②未见明显异常,与临床表现不一致,不能解释持续昏迷,原发性脑干损伤、中枢性高热等严重中枢神经受损表现,本组11例,占26.8%;③可见鞍上池、环池、侧裂池消失或明显变窄等弥漫性脑肿胀表现,本组12例,占29.3%。(5)DAI不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脑损伤,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硬膜下血肿等,但不能单独应用其解释临床征象。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4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4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