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传娟
(中共淮北市委党校,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敏感的重大改革,涉及面比较广,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收入分配差距也在逐步扩大,文章尝试分析目前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调整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收入差距;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51-02
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2013年1月18日,中国官方10年来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均在0.4以上,2008年最高达到0.491,2014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也达到为0.469.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指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因此,从我国近年来的基尼系数可以看出收入分配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1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收入差距偏大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偏大.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自2002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均在3倍以上,2010年为3.23倍,2013年缩小到3.03倍.而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在1.5倍左右,发展中国家略高一些,为2倍左右,该倍数为基本平衡的程度.超过3倍以上,则说明收入差距过大,结构失衡.其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较大.一直以来,我国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太平衡,收入比较高的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收入相对还是比较低,不同地区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2013年贵州省人均GDP最低,为22982元,人均GDP最高的省份是天津,达到101700元,贵州的人均GDP只相当于天津人均GDP的22.6%.再次,行业工资差距偏大.我国社会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而电力、通信、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2012年,全国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的61.5%,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96∶1.从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看,年薪最高的是金融业89743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22687元.从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看,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9518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21973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3.96∶1.
1.2 分配秩序混乱
分配秩序混乱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拖欠工资,欠薪逃逸,在建筑行业、一些小企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时常发生.2013年年初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业主拖欠巨额工程款,导致3000多农民工1.38亿工资未发,从而引发了群体性事件.二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样的工作,只要是农民工、临时工,他们的工资收入比正式职工要低很多.最典型的地方是在国企里面,经常因为简单身份不一样,实行非常明显的同工不同酬.三是制度外收入多.例如某些垄断行业、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一些名目繁杂的津补贴、乱定住房公积金,车贴等.四是灰色收入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灰色收入”己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返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费、礼金等名目繁多.灰色收入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的根本因素.
2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初次分配机制不够完善
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但是,我国初次分配的体制机制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突出表现为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就业机会公平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资源占有税等制度有待完善,2014年年度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比例仅为8.17%.这一比例相较两年前提高了1.36个百分点,但是上缴比例依然很低,利润上缴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国有企业中还长期存在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改后还缺乏有效地监督执行.上市公司的高管监管制度也不完善.初次分配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任重道远.
2.2 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
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投入的比例偏低.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2%,远低于西方国家30%-50%的比例.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使得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压力较大,面临着诸多挑战.个人所得税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公平.我国现行是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征收个税.这种税收制度不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的轻重、家庭支出的多少等.
3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3.1 研究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初次分配政策
首先,通过适当的减少税收增长和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来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再者,同样需要处理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其中重点就是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
3.2 加快健全并实施再分配调节机制
第一,继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转移支付.第二,进一步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节.一是进一步健全并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所得税征收方式,降低纳税人负担,以及有效调节社会各类人员的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严惩偷漏税行为.改革完善房地产税,逐步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负水平.研究适时开征遗产税问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十八大后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