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都说现在学生知道的事特多,好像你说什么他都知道。所以有时候油盐不进了,你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实际上,找到切入点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1.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要太厉害。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2、不要警告,也不要贿赂学生。警告是对学生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贿赂学生对我们老师更加不利。我们老师应重新思考一下“如果……那么”的谬论。我们自取其害的方法是明确告诉学生做某事或不再做某事,那么他会得到某种奖赏。“如果你们这个月表现好,我就会带你们去看电影。”这种“如果……那么”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学生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是很少会鼓励学生一直努力下去,甚至从来不会。还可能导致有的学生和老师讨价还价和勒索,甚至为了让你跟他“好的”行为交换,他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对学生的奖励一开始就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学生习惯了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
3.给学生指导而不是批评,说教和批评会产生距离和怨恨。老师常常因为跟学生的对话而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毫无头绪,就像那段对话所说的那样。—“你上课为什么睡觉?”—“想睡。”—“晚上干了什么?”—“没干什么。”那些想努力讲道理的老师很快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就像一个老师说得那样:“我一直努力跟违纪的学生讲道理,说到我脸都绿了,但是他还是不听我说,只有我冲他喊时,他才会听我说。”
学生经常拒绝跟老师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得有些老师的话太多了。有一次,一个学生的饭卡掉了,按规定要班主任签字才能补办,但他却马上跑来找我,要我去帮忙,我说“这事是要班主任签名的”,他说“要他去找班主任,还不如不吃饭了”,因为班主任会马上大吼他一顿,然后骂上他几天,见他一次就会批评一次。
4.不写检讨书,而是写心理说明书。大家可能经常遇到学生上课用手机玩游戏、听歌、躲到厕所抽烟等行为,对待这样的学生,有时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保证书写了一次又一次,却不见学生的改变。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写心理说明书,因为写检讨书是教师以命令的口吻让学生承认错误,学生表面上屈从于教师的压力,但内心有一种压抑感,总认为是教师跟自己过不去,越写越恨老师,认识不到错误的根源,结果往往是口是心非,他们下次很可能重蹈覆辙。写心理说明书,相当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感觉有人关心重视他们时,他们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有所改变。班上有个学生有段时间上课很不主动,大多数时间不参与,有一次上课时,他居然又在那里看与学习无关的杂志,英语书都没拿出来。我当时很是生气,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很生气地要他写份心理说明书。他写了两大页。我看后很是吃惊,原来他因为基础差,几经做好了辍学的打算,准备破罐子破摔了。我马上和他一起分析讨论:读与不读的弊与利,我们在学校学习是走上社会或继续深造必须的,他存在哪些优势和长处,如何定一个最符合他的短期目标。他很感激地去了教室。之后,他的情绪波动反复几次后,让我惊讶的是他变得积极向上,生活和学习态度变得很积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3)在线全文阅读。
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