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ee Marc A.Franklin,Robert L.Rabin and Michael D.Green,Tort Law and Alternatives Cases and Materials(8th ed.)Founda-tion Press,2006.p.264.
[7]See Batalla v.State of New York,214N.Y.S.2d330(N.Y 1961).
[8]参见鲁晓明:《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法学家》2010年第1期。
[9]转引自张新宝、张小义:《论纯粹经济损失的几个基本问题》,《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
[10][17][德]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焦美华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第581页。
[11]由于身体损害所导致的精神损害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得到解决,因此美国法学研究和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纯粹精神损害赔偿,而对由身体损害所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较少关注。
[12]See W.V.Horton Rogers(ed),Damage for Non-Pecuniary Los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pringer Wien,New York(2001),p.109.
[13][1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分论》,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36-637页,第636页。
[15]参见张新宝、高燕竹:《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16]See W.V.Horton Rogers(ed),Damage for Non-Pecuniary Los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pringer Wien New York(2001),p.111.
[18][20][30][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05-807页,第807-808页,第807页。
[19][28][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页,第173-174页。
[21][24][25][27]参见[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第85页,第85页,第58页。
[22]薛军:《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兼论比较法研究中的“体系意识”》,《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5期。
[23][26]参见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29]Cees Van Dam,European Tort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77.
[31]See Porter v.Delaware Lackawanna & W.R.R.Co.63A.860(N.J.1906).
[32]See Metro North Commuter Railroad Co.v.Buckley(96-320),521U.S.424(1997).
[33]See See Vivienne Harpwood,Principle of Tort Law(4th ed.),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0,p.48.
[34]See Molien v.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27Cal.3d916;616P.2d813;167Cal.Rptr.831;1980Cal.
[35]See Dan B.Dobbs,Undertakings and Special Relationships in Claims for Negligent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Arizona Law Re-view(Spring 2008).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法学类侵害“其他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一种比较法的视角(8)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