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
2.1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对应性
在已知的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三种基本的句子形式:陈述句式、祈使句式和疑问句式。这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之一,这一共同性无疑是由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因为这三种基本句子形式分别和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一一对应:陈述事实,提出请求和提出问题。这三种功能分别是这三种句式的典型用法(Characteristicuse)。但句子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一对一的关联,即一种句式并不总是行使某一种功能,反之,某一种功能也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才能得以实施”。在这三种基本句式与它们的典型功能的关系出现不一致时,语言的使用便是间接的。
换言之,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对应性。“语言学家Searle把说话人在间接地使用语言时所实施的两种言外行为称为首要言外行为( 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 )和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首要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而次要言外行为是说话人为了实施首要言外行为所实施的另一言外行为。假如有人说:“It’s cold in here.”这句话本身所表达的言外行为是“陈述(这儿冷)”,说话者通过告诉听话者“这儿冷”而间接地“请求”听话者关上窗子、点上炉子,等等。在此句话中,.“请求”是首要言外行为,而“陈述”是次要言外行为。由此看来,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交际功能与语言形式不是绝对对等的。一如陈述句可以间接地表达“请求”、“命令”、“劝告”、“允诺”等用意。如:it’s dangerous for you to go with him.就是陈述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了“你最好别去”的劝告; It’s stuffy in the room (房间里很闷热。)也是陈述的方式,却间接地表达了“开窗户或开空调”的请求。疑问句可以间接表达“请求”、“命令”、“建议”、“邀请”等用意。譬如.,老师问Who is on duty today?”(今天谁值日?)就间接地表达了一个“把黑板擦干净或把地扫干净”的命令。祈使句可间接表达“警告”、“妥协”、“让步”等用意。如老师对没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说:"Hand in your homework before the deadline.”就间接地表达了一个“别再不按时交作业”的警告。可见,“请求”这一语言功能并不一定与祈使句对应,它可以与疑问句和陈述句对应;陈述句也未必总是表达“陈述”这一言语行为和语言功能。这种不对等的用法就是间接言语行为。
2.2语言的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的不一致性
人们说话并不总是说什么就意味着什么,话语的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和说话的真正意图(speaker’s mean-i)并不总是一致的,人们常常通过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想表达的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 force)在句子的字面意义上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是要听话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来推断说话者的真正用意。如:A ;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B:Don’t you have a dictiona汀?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A: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B:你没有字典吗?事实上,说话者的真正用意是:A:请你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B:你自己去查字典吧。
3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根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习惯上被分为两大类,即规约性(conventional})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non- conventional })间接言语行为。
3.1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2)在线全文阅读。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