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扩建工程在没有政府直接投资的情况下,紧紧依靠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通过内部集资、企业筹资、招商引资解决建设资金,争取用8000万元的投资完成概算1.5亿元工程建设。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主体设备采购、征地等工作顺利完成,为如期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希望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全体同志们,继续发扬“自强自力,艰苦创业,团结拚搏,改革创新”的“二热精神”,集中精兵强将,强化调度指挥,加强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各部门要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和服务方式,从各自的角度更多地关心、关注和支持热电厂扩建工程建设,凡是涉及到扩建工程的事情,要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提供优良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 扩建工程在宽松的环境中有序推进,为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尽快改变我市经济总量小、财政拮据、城市功能低的状况,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牵动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和重要工程,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目前正由各专项推进组加快推进,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重点项目专项推进组从各自实际出发,敢于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不等不靠,自力自强,努力拚搏,奋发进取,能动自主的去加以克服和解决,确保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面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弘扬“二热精神”,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的经济一定会有大的发展,**的城市面貌一定会有大的改观,**的财政状况一定会有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最后,预祝**市热电厂扩建工程建设顺利、安全推进,尽快建成,确保明年供暧期投入运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谢谢大家!
今天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会议精神,交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刚才,市人社局、总工会、道里区、东北轻合金、哈飞汽车、天昊水泥管厂、等6家单位交流了好经验、好做法,
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提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专题调研,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改善劳动关系,保持了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稳定。前段时间,市委会还专门听取了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汇报,如垠书记做了重要指示。下面,就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我谈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利益大调整时期,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涉及广泛的社会生产单位和劳动群体,各类企业所覆盖的领域也是劳动群体尤其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领域。从历史上看,哈尔滨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职工完成的;如今哈尔滨要实现新发展、大跨越,同样也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职工来开创。从这一点上看,只有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才能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保持党同广大劳动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而把各方面力量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生活幸福,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动我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而广大职工就是企业的细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正常生产经营、实现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当前,我市上下正处于深入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加快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攻坚时期,只有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全市企业和职工实现新战略、新目标的创造力,从而形成推进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巨大合力。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劳动关系体现在企业和职工群众关系的方方面面,不仅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群众利益的实现,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市劳动关系虽然总体上和谐稳定,但因为劳动关系不和谐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深刻。实践证明,只有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企业和职工正确认识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不断增进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谐和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扎实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工作
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具体来讲,要着力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抓好劳动关系制度建设。加快劳动关系制度建设,创新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是有效预防、化解、处置劳动关系矛盾的关键。一要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认真总结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完善配套法规和政策,指导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深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规范和完善劳务派遣制度,加快建立统一完整的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二要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大《黑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推进力度,扩大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努力提高集体合同质量。力争年底前,全市已建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建制率达到90%以上;已建会非公有制企业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建制率达到60%以上;中小型企业比较集中和同行业企业集聚的地区,区域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建制率达到65%以上。三要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企业联合会、工商联)代表,健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创新三方机制模式和工作方式,加强三方机制主体建设。要在现有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吸纳工商联参加三方机制工作。要健全县级以上三方机制,并向街道(乡镇)、工业园区和行业延伸。四要指导劳务派遣单位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技能培训,并实行同工同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岗位做好事前审核把关工作。
(二)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充分考虑物价水平、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就业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调整幅度,适时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按照我市“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5%的要求,依据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等相关经济数据,研究提出年度增长比例,确保按国家要求在“十二五”末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二要继续完善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科学测算,及时发布,为劳动者择业、企业确定工资标准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更科学、更广泛的参考,力争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增长。三要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支持广大职工特别是职工代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会组织要主动行使协商要约权,企业要积极响应要约。企业经过集体协商确定的职工工资薪金支出,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四要健全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筑、交通、水利、矿山等行业以及被纳入工资支付重点监控的企业,要全面实行工资保障金制度。完善欠薪报告制度,探索建立应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防范和处置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综合治理机制。
(三)依法推进保障职工权益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职代会作用,积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一要督促企业依法健全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加入工会组织的权利,重点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涉外企业一线职工、农民工、被派遣劳动者入会。二要建立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上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要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四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关怀,指导和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要求,教育职工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引导职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五要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到20xx年年底开展创建活动的企业(工业园区)要达到70%以上,到20xx年年底实现创建活动普遍覆盖。
(四)加快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实施“网格化、网络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方向。一是各地区、各单位要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建设列为本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以街道(乡镇)、社区(村)实际管辖区域或用人单位数量为依据划分网格,街道(乡镇)为一级网格,社区(村)为二级网格,通过日常信息采集、投诉举报专查、书面审查及专项执法检查等有效方式,将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围。二是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可与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合署办公,每个网格均要配备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可在街道、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中聘任。依托“金保工程”,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三是逐步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案件预防和处理指挥中心,实现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网,实时高效预防和查处各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努力将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五)做好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工作。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劳动关系矛盾将进入易发和多发期。我们要把握这种特点和规律,通过完善手段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一要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认真抓好厂办大集体改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着力解决老工伤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工勤人员不规范的问题。二要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落实好我市《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推进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力争使基层调解组织组建率达到100%,60%的争议在基层解决,尽快实现市、区县(市)两级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覆盖。三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查处投诉举报案件力度,扩大日常巡视检查工作范围,确保工作无死角、无盲区。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整治和监管,严肃查处虚假派遣、自我派遣等违法行为。完善权责明晰的层级管辖制度,形成监察顺畅、层级协调、多元参与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格局。
三、全面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领导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关系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谐稳定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20xx年,我市成立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劳动关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市)也要成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揽全局、把握方向的职能作用,广泛汇聚党政力量、群团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党政、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做到同时谋划、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考核、同时表彰,真正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教师节市长讲话稿(精选16篇)(局长在教师节上的讲话)(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