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职业化。农民就业至关重要。农民不富裕,关键是就业不充分。要使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首先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容人之量”,建园区促进农业标准化,搞养殖延长农业产业链,上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有什么特长就干什么,什么挣钱就干什么,使农民从种植业转到养殖业,从养殖业转到加工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其次要拓宽二三产业就业空间,兴百强提升效益,搞运输促进流通,抓旅游打造特色,发展新型产业,建设新型基地,实现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再次要广辟农民外出务工渠道。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订单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技术能手、职业高手,打造出长治劳务品牌,推动农村劳动力输出由松散型向组织型转变,由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由零星型向规模型转变,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就业渠道,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挣钱的门路。
(五)做好放活文章,实现思想观念时代化。没有观念的创新,工作就没有特色和活力。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多予少取是基础,关键在放活。放和活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放是手段,活是目的。“放”就是要打破传统定势,树立“大农业”观念;取消政策性限制,树立统筹城乡的观念;破除体制性障碍,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活”就是要活跃人们的思想,活跃一个地方的经济,最终得到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经济实力的大幅度增强。首先让农民的思想“活”起来。农民群众的思想活跃,创造力就会增强,农村工作就会主动。现在多数农民重农轻商、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意识比较浓,这种思想意识存在限制了眼前,束缚了手脚,最终制约了增收。要促进农民增收,最根本的是进一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这是治本之策。其次让农民致富的办法“活”起来,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发展山经济、水经济、沟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经营外汇农业,引导农民离乡不守土,哪里有市场就往哪里“闯”。再次要让农民的思维方法“活”起来。积极组建农业公司,实施千家万户上网工程,推进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引导农民“上网”不“上香”,点击鼠标寻找致富门道,网上浏览了解外界信息,开展网上订单、网上营销,实现观念领先,调产抢先,就业占先。
(六)完善支农新体系,实现惠民政策具体化。十六大以来,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三农”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明确“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重中之重”,提出扶持“三农”的理论基础———“两个趋向”,确立“三农”的基本方略———“统筹城乡”,强化“三农”的方针政策———“多予少取放活”。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央解决深层次问题的一次重大飞跃,新的政策框架符合民意,深得人心,政策效应迅速显现,影响深刻。今年,全市要取消农业税。我市农业税从“降”到“免”,仅用了三年时间,这对世世代代“种田纳税”的“规矩”而言,是一个历史的终结;对迈向小康进程的广大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全市要基本实现通公交车。这不仅使行路难、出门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让农民和市民同样享受到现代文明气息,同样感受到现代生活快捷。全市要全面推行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学,实现全市50万中小学生免费上学。贫困孩子再也不用为交学费、书费而发愁了。“我要读书”的愿望会如愿以偿。全市要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市县乡三级要设立流动医院、公布专家电话、建立农民健康保障基金和农民健康档案,推行合作医疗,建立长效机制,使农民看病不用愁,打个电话就有城市专家上门服务。总之,要以最大诚意,最大的努力,去回报农民,支持农民,帮助农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让240万农民充分享受到百强调产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实惠,让党和政府关怀民生的阳光普照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领导讲话在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