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行风评议监督力度。充分依靠和发动社会群众参与纠风,广泛开展行风评议,以评促纠,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强行风建设,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一是要扩大被评范围,所有具有执法、收费职能的部门单位参加评议;二是要扩大参评部门和人员,让全社会评议部门。邀请四大班子领导、离休老干部、老党员、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代表和行风监督员以及市民、农民、各类企业代表参加评议。三是要创新评议的方式和方法,采取企业评议部门、百姓评议部门的方式和现场面对面评议、电视直播的形式,引入民主对话机制,让评议代表与被评部门领导相互对话交流,现场答复承诺。四是各个被评部门开展行风自评,建立民主对话机制,形成制度,定期举行“民主恳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的意见和问题,认真整改行风。五是要强化评议措施,运用好评议结果,向社会公示评议结果,对评议差的单位领导采取诫勉谈话、黄牌警告和组织处理等有力措施,给被评单位加大纠风责任和压力,激发内在动力,强化纠风和行风建设。
(四)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纪检监察机关和宣传部联合起来,建立舆论宣传监督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优势,在与电台建立“百姓热线·纠风台”的基础上,再在电视、报纸上设立“纠风监督快车”栏目,每周一期,或曝光行风问题,或由部门领导做客作答群众反映的问题,或进行行风对话。力求以快捷方式,解决群众的困难和忧愁以及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
(五)加大查处追究力度。各级纪委、监委和纠风办通过纠风监督网及时受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于典型案件予以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并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和部门领导的连带责任。
(六)加大纠风教育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办要强化对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整顿、教育、培训的力度,强力灌输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依规收费的党纪、政纪知识,使广大执法部门深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增强法制意识、依法行政观念,从根本上杜绝乱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现象。
三、推进五项源头治理,创新体制、机制、制度
一是加快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要在减量、规范、提速上作文章下功夫,下力规范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缩减审批时间、公开审批条件、审批结果,推行首问负责制、政务公示制、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解决方便群众、高效服务和制止吃拿卡要不正之风的问题。
二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精减不必要的机构,精减人员,尤其要精减一些有人无事干的虚设机构,清退执法部门临时执法人员。同时,进行城市综合执法改革,成立集中统一、多项职能合一的综合执法局,彻底解决多头管理多头执法,乱执法、执法乱,扰民害民的问题。
三是改革行业协会组织和中介组织管理制度。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关系及定位,把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彻底分离,变官办为民办,全部推向市场,彻底切断政府部门利用权力寻租而乱收费的渠道。
四是改革交通运政执法稽查体制。将交通运政执法稽查与日常业务工作相分离,统一由市级交通运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专门的稽查队伍,在依法规定的场所执法稽查,从源头加强管理。变各部门“打游击”式上路执法稽查,为统一协调管理、统一安排稽查、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收罚票据、统一执法文书的“五统一”执法稽查制度,从根本解决交通运政执法稽查多家上路、频次多、乱执法、乱设卡、乱罚款的问题。
五是改革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分配制度。为根除部门受利益驱动乱收费,取消部门收费罚款与财政返还分配挂钩的制度,彻底遏制部门乱收费的根因。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思想宣传当前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及治理对策(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