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一节 对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再制造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既需要其自身在从理念与关键技术方面创新发展,更需要国家政策的保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1、加强再制造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只有公众认可了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该加大宣传再制造,让人们认识理解再制造,明白再制造产品的好处,消除人们对再制造产品的误解,以此来推动我国汽车再制造走上一条良好健康的发展之路。
结合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系列宣传活动,正确引导社会各界对再制造的认识,鼓励消费者接受并使用再制造产品。 2、建立实施鼓励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
国家应对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适当鼓励,在税收、贷款上给予优惠。对于企业在再制造过程中遇到闲难要积极予以帮助。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动力.才会敢于投入.积极投入。再制造产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再制造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应把再制造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适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大力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制定可行的激励政策,对开展再制造的企业进行经济方面的鼓励。对再制造生产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等,对开展再
〃2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给予必要的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将再制造列为外商投资鼓励目录。如在日本,废旧汽车废弃物处理设施、占用的房屋固定资产等税种的计税标准进行减免设臵。又如再制造产品属旧件回收,没有增值税发票,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应减免再制造企业增值税。
适时调整对汽车等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限制政策。对报废产品的回收、拆解及再制造实行“变堵为疏”,建立再制造与制造、回收、拆解相衔接的制度,允许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回收废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如美国取消对旧件流通的政策限制,确保旧件在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同时也允许旧件的跨国流通。 3、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应该修订政策法规中对汽车再制造业的约束和限制,使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事情:同时制定有利于再制造行业的报废产品的回收管理办法,允许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回收旧件并进行再制造:允许再制造产品经标记后在市场出售:制定严格的再制造行、№标准.建立由国家有关部门监督的再制造企业质量认证体系。尽快制定有利于再制造行业的管理办法,既有利于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杜绝假冒伪劣配件的流通。如美国对再制造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原制造商的产品在第一次出售时其知识产权就随原产品转让给了消费者,消费者在产品消费后是报废、维修还是重新制造,原制造商都无权干预?再制造商只要在再制造过程中不存在更换使用原制造商专利权保护的零配件,就不存在知识产权冲突?依据商标法原理,再制造产品应当标示再制造厂家自己的商标,而不是原生产厂家的商标,否则就构成商标侵权?
〃26〃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制造厂家应当对其产品质量负责,而不论产品瑕疵是原产品就存在、原产品经过使用后性能降低所致、还是再制造过程中产生的。
加强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制造商明确在产品设计制造时就考虑产品的可再制造性,要对自己的产品进入报废期后的回收与再制造承担责任,制造商还要担负起以最新技术支持再制造产品技术改造、性能提升的责任。如德国实施的《旧车回收法》中规定,制造商或进口商必须负担起双重职责:对汽车的生产制造负责,对汽车的报废回收负责。
4、对再制造市场流通实行严格监管
鉴于我国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在对再制造行业解除政策制约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再制造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监管体系。
一是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相关再制造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强制标识、产品信息备案等制度,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或备案制度;
二是制定严格的再制造行业标准,包括再制造前的废旧产品检验标准、再制造技术导则、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和再制造管理标准;
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全方位控制措施加强监管,建立再制造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建立再制造企业、产品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加强进口废旧产品检验和监管等;
四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和再制造产品间的关系,允许再制造后的产品经标记后在市场出售,并可适当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再制造产品价格,来提升再制
〃27〃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造产品的竞争力。
5、提高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培养再制造人才
发展再制造工程首先要对再制造工程的有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我们可以依托从事再制造研究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结合有再制造基础和资质的企业单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并发挥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支持废旧汽车产品再制造中的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和寿命评估等再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攻关和示范推广,推进再制造工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推进再制造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单位的“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均将再制造技术列入重点领域之一,在此基础上,依托从事再制造研究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结合有再制造基础和资质的企业单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并发挥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加大支持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再制造人才的培养为了以后的不断发展.技术人员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在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中开设再制造方面的选修课程,培养再制造方面的研究生,普及有关再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企业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再制造专业的培训等方式来实现。 6、建立专业再制造企业
国家将在重点抓好再制造示范企业的基础上,在未来引导建立一批专业化再制造企业群.或是将一些有条件的修理企业优化组合、改造升级为再制造企业.使其采用高新技术和产业化方式生产再制造产品.这
〃28〃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样也会推动再制造企业积极参加和支持自己产品的再制造.并在配件供应、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带动一批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发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 政府相关举措
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颁布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 2199号)”,确定再制造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
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3部委联合颁布的“汽车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明确要求汽车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指标纳入汽车产品市场准入许可管理体系,将汽车生产企业的责任延伸到报废汽车回收利用领域。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循环经济处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汽车零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及有关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曾培炎副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同意以汽车零部件为再制造产业试点,探索经验,研发技术;同时要考虑定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
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主办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研讨会”,研讨加快推进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2007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成立了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研究”课题组,开展汽车零部件试点研究和配套政策法规研究工作。
2007年9月,曾培炎副总理就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进一步做出重要批示:“在试点的同时,抓紧修订有关法规”。
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29〃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汽车工业再制造的开发与应用(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