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篇一:五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设计 第一课 上下结构(一)
教学内容:上下结构〔一〕的书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上下结构的书写。并掌握“上宽下窄型”、“上窄下宽型”两种类型的范字书写方法,培养学书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会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书写态度、养成养好的书写习惯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趣寻入
1.出示两幅左右结构的字。一副端庄,一副结构分散。思考:同学们在书写左右结构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什么? 2.交流。
3.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上下结构的书写法。 二、示范实践
1.借助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
“音”“替”“官”“古”这些字上宽下窄。
“孟”“思”“号”“志”这些字上窄下宽,要处理好上下两部分的比例。 2.练习,每个字描两遍 三、巡视
巡视指导、及时发现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四、点评
1.自评:同学们将书写的内容与例字进行比较作一下自评对书写满意的字进行画点。 2.实物投影互评
3.实物投影互评。(根据“真确、勺称、美观”的书写要求行综合评价。)
五、深化练习
把“音”“官”“孟”多个字再练习遍。 第二课 上下结构(二)
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两种类型——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处理好上、中、下部件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菩意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如“菩””字的“艹”、“口”部写得较窄,而“立”部则写得较宽。
⑵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则写得较窄。如“意””字的“立”、“心”部写得较宽,而“日”部则写得较窄。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中宽型:① “立”部过窄。 ②“艹”、“口”部过宽。 ⑵ 中窄型:①“立”、“心”部过窄。 ② “日”部过宽。 三、练习
练习书写其它上中下结构的字。 四、总结,概括本课内容。 第三课 左右结构(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 法。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相 傅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交流
(1)左右相等:这一类型的字左右两部分宽度基本相等,如“相”字的“木”与“目”所占的宽度基本相等。
(2)左窄右宽:这一类型的字左半部较窄,而右半部较宽。如“傅”字的单人旁较窄,而右部则较宽。 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
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坐姿)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3.教师小结。
第四课 左右结构(二)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倒 砌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中宽型 中窄型 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
(1)中宽型:这一类型的字左右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较宽。重点指导“倒”的书写。
(2)中窄型:这一类型的字左右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较窄。重点指导“砌”的书写。
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坐姿)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3.教师小结。
第五课 半包围结构(一)
教学内容: 半包围结构(一)
教学目标: 1.观察、讨论、评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左下包右上、 左上包右下、
右上包左下三种包围结构的字。并学会左下包右上、 左上包右下、 右上包左下三种包 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本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3.本课教学,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学习。 教学重难点:三种包围结构字的特征及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田字格、奖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1.书法作品欣赏(营造一种写字的意境及氛围)
2.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对大家提几点要求:(激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断进取) (1)写字姿势要端正
(2)上课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3)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发给奖品,奖品分为:最佳进步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发现奖、最佳创作奖。 一、情景导入(得出课题)
1.出示 :迷 建 逢 历 辰 度 度 戒 成 咸 2. 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呢?
3. 课题《半包围结构》(学生齐读) 二、归类探究(得出半包围特征)
1. 你能将这些字分一类吗?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
【篇二: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沙洋县高桥小学 陈继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
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 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爸爸建设边疆 (袁鹰) 坚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无私奉献 ↑ ↑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篇三: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_教学设计】
正安一小“语文单元目标教学”教案 正安一小语文单元教学目标 语文单元目标教学”教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师教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