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资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桃江灰山港镇中学 何尚辉

【摘要】: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要任务,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前教育部长陈至立也多次谈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可以这样说,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创造能力如何,决定着未来祖国的兴衰荣辱。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

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本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给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

传统的数学课堂氛围严肃、紧张、单调、压抑,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安静地坐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氛围让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研究数学的动力,进而造成学生怕学数学、机械思维,何谈创造力的培养。而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课堂师生平等、和谐相处,学生有了身心自由,课堂多了宽容和理解、多了欢声笑语、多了轻松和愉悦,学生不再有心理压力、紧张感和疲劳感。这样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再加上老师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和蔼的态度会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期待的目光、赞许的点头使学生备受鼓励;走到学生眼前,弯下腰去和他们亲密的谈话,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鼓励的话语,如“很好” 、“你真棒”、 “下次回答问题时,胆子再大些,你将更出色”、“看到你的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不着急,你先坐下,再仔细想想。”、“很不错,再听听别

的同学有没有更好方法” 、“你很聪明”、“如果你能…就会…”,会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更加乐于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在这里解释“想象”一词呢?因为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希望,更迫于社会生存的激烈竞争;他们被迫远离娱乐,远离电影与电视,远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报刊;不是老师与父母,就是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锢在教室中、书房里。孩子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挥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的那双稚嫩的翅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被斩断了。

数学科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强调了学生的想象力之重要。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数到式,……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学习也将苍白无力,困难异常了。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单一的模仿式教学,培养的顶多是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与模仿能力,而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了。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以下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被充分激发,那他的学习过程将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七桥问题”、“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回环数问题”等,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有趣问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美,充分了解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乐观的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几何证明题时,你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师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539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