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
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数学解题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要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⑥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例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创新更是民族复兴大业的基石。处于人才培养最前沿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树立学生的创造理念,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全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结 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01.6.7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华建宝《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9.1.25
张双德、王呈义主编《数学教育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9页 王蕾《数学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的尝试》,《师范教育》1999.7.8第58页 严士健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陈龙安 《创造能力与教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竺宁彪 《新课程下中学生数学创造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5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师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资料(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