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大纲
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需采取的主要节水措施。
本次规划采用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推荐方案的成果,并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基础上,提出2010年节水方案与措施。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节水方案与措施时,要突出“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措施与投资项目。
制定节水措施时,要充分重视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制定节水措施时,要重视非传统水资源(海水、苦咸水、雨水、再生水等)利用。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相关成果,统筹安排不同水平年包括雨水集蓄利用、微咸水利用、再生水回用和海水利用等非传统水源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具体任务。 (六)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规划制定的节水措施,对主要环境敏感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环境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免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七)实施效果评价
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实施后可达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预期效果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六、规划编制流程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成果体系由“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成果、流域“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成果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成果组成。“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成果的协调与形成是一个自下而上、再由上至下的过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大纲(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