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简易逻辑(理)-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效整合篇】

一.考场传真

1.【2013年全国新课标1】已知集合A?{x|x2?2x?0},B?{x|?5?x?5},则(

)

A.A?B?? B.A?B?R C.B?A

D.A?B

2.【2013年安徽】已知A??x|x?1?0?,B???2,?1,0,1?,则(CRA)?B?( )

A.??2,?1?

B.??2?

C.??1,0,1?

D.?0,1?

3.【2013年福建】若集合A?{1,2,3},B?{1,3,4},则A?B的子集个数为( )

A.2 B.3 C.4 D.16

4.【2013年陕西】设全集为R, 函数f(x)?1?x2的定义域为M, 则CRM为( ) A. [-1,1]

C. (??,?1]?[1,??)

B. (-1,1)

D. (??,?1)?(1,??)

5.【2013年四川】设x?Z,集合A是奇数集,集合B是偶数集.若命题p:?x?A,2x?B,则( )

A.?p:?x?A,2x?B B.?p:?x?A,2x?B C.?p:?x?A,2x?B D.?p:?x?A,2x?B

二.高考研究

【考纲解读】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了解“若p则q”形式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了解逻辑联接词“或”、“且”、“非”的含义.

2.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理解

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全称两次和存在量词的意义.

3.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明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交流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 【命题规律】

一.基础知识整合

(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 1.集合: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互异性、确定性、无序性. 3.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 4.集合的分类:无限集、有限集。

5.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特征性质描述法.集合的表示方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常用数集符号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可表示为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可表示为a?A.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可表示为AB.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可表示为A?B.

3.集合相等

如果两个集合A、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集合相等。表示为A=B. 集合A与集合B满足A?B且A?B,则A=B.

4.空集的性质:用?表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 5. 有限集合A,则:A的子集个数是2; A的真子集个数是2—1;

nnA的非空子集个数是2n—1; A的非空真子集个数是2n—2.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及性质

3.集合运算中的常用结论

交换律:A结合律:A分配律:A吸收律:AB?BA,AB?BA;

(BC)?(AB)C,A(BC)?(AB)C;

(BC)?(AB)(AC),A(BC)?(AB)(AC); (AB)?A,A(AB)?A;

反演律(德摩根律):痧uU(A4.AB)?uUA痧uUB,uU(AB)?痧uUAuUB.

B?A?AB?B?A?B. 5.对两个有限集A、B有:card(A∪B)=card (A)+card(B)—card(A∩B).

四.命题

1. 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语句.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三种形式:p或q,p且a, 非p

真假判断:p或q, 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且q, 同真为真.非p,真假与原命题相反.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 四种命题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在命题若p则q 中,否命题若?p则?q,命题的否定为若p则?q(仅否定结论). p、q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反证法的步骤: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五.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条件,即p?q,相当于分别满足条件p和q的两个集合P与Q之间有包含关系:P?Q,即PQ或P?Q,必要条件正好相反.而充要条件p?q就相当于

P?Q.

以下四种说法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①命题“若p,则q”为真;②p?q;③p是q的充分条件;④q是p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常用判断法:

1、 定义法:判断B是A的什么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条件按照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即可判断.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转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有时可以从集合的角度来考虑,记条件p、q所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4若B○

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若A=B, 则p是q的充要条件. ○6若A○

B, 且AB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六.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对一切”、“对每一个”、“任给”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 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对某个”、“有些”、“有的”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表述: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高考高中集合与简易逻辑(理)-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在线全文阅读。

集合与简易逻辑(理)-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585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