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坪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十三四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不必有任何顾虑,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记住:没有不可能!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选出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枯瘠(jí) 丰腴(yú) 对峙(zì) 忍俊不禁(jìn) ....B.憩息(qì) 蹇劣(jiǎn) 猥鄙(wěi) 不胜其烦(shèng) ....C.引吭(kàng) 窥伺(kuī) 岑寂(cén) 蹑手蹑脚(niè) ....D.分娩(wǎn) 翌日(yì) 恫吓(hè) 洛绎不绝(yì) ....2. 下列各项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荡倚冲冒 B、奋袖出臂 鲜为人知 争妍斗燕 忍峻不禁 C、融融泄泄 运命蹇劣 刁奸猥鄙 引吭高歌 D、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三眼一板 空空如也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郭沫若。作者既赞扬了石榴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又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B.《海燕》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郑振铎是我国现代作家、文
学史家。
C.《白鹅》是日本作家丰子恺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记叙了作者在重庆郊外
居住时收养白鹅的经历。
D.《鹤群》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写的。作者对鹤群的描写,多是动态的,很少是静态的。
1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同学们应该端正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目的 B.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C.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D.今天如果要是工作不努力,明天就会努力找工作
6. 假如你正忙于做作业,同学来请教问题。下列哪种回答最恰当( )(2分)
A.等我把这道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好吗?
B.对不起,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C.等我做完了作业再来问不行吗?
D.你耐心地等我把自己的作业做完了再来教你。 7.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
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8.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9.古诗文积累(用原文回答)。(8分)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句子是: ,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陋室铭》中表现室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
(6)《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潮平两岸阔, 。 (8)写出由寓言《黔之驴》衍生出来的成语 、 、(至少两个)(2分)
二、语文活动(4分)
10.读下面一则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向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⑵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出他什么心态?(2分)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15分)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 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
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
3
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1.(3分)文中划线的“小说”即 ,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是指 。 一本散文诗指的是 。 12.(3分)分别说说文中两个加点词“不好”的含义。
13.(3分)在这三段文字中,鲁迅分别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情况?
14.(3分)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
15.(3分)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一别深圳(8分)
周重波
伴着不舍和迷茫,我将告别这个城市。
依稀还记得在昆明时,我曾写下《我的下一站是深圳》的文字,在深圳,我写下了《深圳的游侠心情》、《深圳,今天我不再迷茫》,这算是没有在感官经验的世界里流浪了,但是,现在的感觉,依然如同才来深圳一样,我所站的位置是个十字路口,从这里联想开来,人们难的不是所选的道路,而是站在一个岔路口,不知要选哪条路。选择了这条,就意味着错过了那条,因为人生不可能会有重复选择的机会。 越来越赞成同事说的那句话了:人生的道路没有对与错,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活法。同事还说,深圳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这个说法我很赞成,我一直很佩服同事,她的学历不高,说出来的话却恁地经典。
才出来的时候,有人对我说,也许我在外面待习惯了,再难有回去的心了,是
4
的,现在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但这种感觉不是来自香艳,而是寂寞,每次走在深圳繁华的区域,我都会想起一些寂寞、流浪和颓废的片段,这些感觉,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想象的。我不讨厌寂寞,甚至还喜欢与孤单作伴。一直想,我对深圳的大部分的不舍都来自于这样的一种寂寞感,这种寂寞感是在别的地方难以体会的,一个人走在街道上的时候太多了,这样的感觉总是不经意间就会袭来,以至于一次和朋友在网上聊天,她的一个朋友说要去新洲玩,我立刻想到了新洲的点点滴滴,我庆幸,她的朋友没有说要到红树林或是大梅沙,要是那样说,我真担心,我会忍不住的跟去,虽然在这两个地方也没发生什么故事,但那毕竟是我最最自由的时光。 走在深圳最热闹的街道华强北商业街上,我有一种深深的寂寞感。 寂寞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只有人少才会有,在这条街上,我看见了曾在岗厦地铁站D出口卖艺寻女的六旬老汉,他的笛子吹的悠扬荡气,我一直以为凄婉的音乐若要用管弦乐器来表达的话,是一定要用萧的,但街上的老汉却选择了笛子,或许他不懂乐器原理,或是他擅长笛子音乐,抑或是他认为笛子难吹,他要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总之,我在他的笛子声中体会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寂寞。其实,一个失去亲人的艺人,不管什么乐器在他那里都会变成悲伤情绪的宣泄品。这里的人,太容易迷茫和迷失了,常常看见一些寻找亲人的街头艺人,为了梦想不被湮灭的艺人,为生活所迫,卖艺求生,他们都在寻找,有的寻找亲人,有的寻找梦想,有的寻找生计,但能够寻到结果的又有几个呢?
几个月前,带着梦想和追求,我来到了深圳,但现在,梦想还很远,我却要离开,我一直在为自己找借口,认为这个地方也许不适合我,这也是前几天一个做平安保险的人对我说的话,她还建议我,觉得这个工作不合适可以考虑换一份,何必这么年轻的就急着回去做普通平凡的事,这跟懦夫有什么区别?
回我的家乡,这是在外面飘泊的人最后走的一步路,但我却把它看成了第二条,而有的人却永远也不想着走这条路——或许这就是成大事者和做小事人的区别吧,因为做大事的人都有破釜沉舟的心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我,貌似是没有那种干大事的理想追求,我为自己留的后路太多了,我总有退路。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来到深圳,我变勤奋了很多,如果选择继续留在深圳,以后将会有更多到外面大城市体验生活的机会,说不定,几年后也写出一本类似《文化苦旅》的书来,但是,我怕的是,淘尽几许风沙,我会变成一尊雕像。与回去的最怕——平庸相比,我还是选择后者吧。一个人可怕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我坚决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
徐志摩有《再别康桥》的经典诗句,而我有《一别深圳》,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再别深圳》呢?
16. 作者离开深圳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 如果是你,身处作者这样的境遇,会不会马上想着离开?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8.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实现?(3分)
(三)爱莲说(19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释下列加点字。(5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晋陶渊明独( )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 )③陶后鲜( )有闻 . ④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2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态度。(2分) 22、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性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莲花对比描述,突出了它们各自的德性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23.有人说“近墨者黑”,你想反驳他,可以使用《爱莲说》中的“ , ”来进行。(2分) 24. 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4分)
答: 四、写作(50分)
25. 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6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只心爱的动物”“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个快乐的家庭”、“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自己的梦想快快实现”、“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等。
(2)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400
7
8
9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坪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