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淀高三物理二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仅利用氧气的摩尔质量和氧气的密度这两个已知量,便可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B.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C.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其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作用 D.只要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其内能就一定保持不变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根据对阴极射线的观察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

C.四个核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过程释放的核能等于氦核质量与c2的乘积 D.温度升高时铀238的半衰期会变小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波是电磁波

B.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16.如图所示为模拟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

变压器输入的交流电压可视为不变。变压器输出的低压交流电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定值电阻R0表示输电线的电阻,变阻器R表示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若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电表为理想电表,则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

A.V2示数变小 B.V1示数变大 C.A2示数变大 D.A1示数变小

17.公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在病榻上为其毕生致力的著作

《天体运行论》印出的第一本书签上了自己的姓名。这部书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哥白尼提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按照哥白尼上述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相同

B.土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比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

C.水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大于一年

D.木星绕太阳运动的线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线速度大

1

~ A1 V1 V2 R0 A2 R P 木星 金星 太阳 火星 水星 地球 土星

18.如图甲所示,细线下悬挂一个除去了柱塞的注射器,注射器可在

竖直面内摆动,且在摆动过程中能持续向下流出一细束墨水。沿

O1 着与注射器摆动平面垂直的方向匀速拖动一张硬纸板,摆动的注射器流出的墨水在硬纸板上形成了如图乙所示的曲线。注射器喷嘴到硬纸板的距离很小,且摆动中注射器重心的高度变化可忽略不计。若按图乙所示建立xOy坐标系,则硬纸板上的墨迹所呈现

O 的图样可视为注射器振动的图像。关于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甲 y 法中正确的是

O A.x轴表示拖动硬纸板的速度 B.y轴表示注射器振动的位移 L 乙

C.匀速拖动硬纸板移动距离L的时间等于注射器振动的周期

D.拖动硬纸板的速度增大,可使注射器振动的周期变短

19.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板B的左端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右端与物块A相连。

已知A、B质量相等,二者处于静止状态,且所有接触面均光滑。现设法使物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B向右运动,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且物块A始终在木板B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块A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A B.物块A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C.木板B的速度最大时弹簧最长

D.木板B的速度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零

20.物理学家在微观领域发现了“电子偶素”这一现象。所谓“电子偶素”就是由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绕它们连线的中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类比玻尔的原子量子化模型可知:两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可能轨道半径的取值是不连续的,所以“电子偶素”系统对应的能量状态(能级)也是不连续的。若规定两电子相距无限远时该系统的引力势能为零,则该系统的最低能量值为E(E<0),称为“电子偶素”的基态,基态对应的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已知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电荷量大小均为e,静电力常量为k,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O1 x ke2A.“电子偶素”系统处于基态时,一个电子运动的动能为

8rB.“电子偶素”系统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发生能级跃迁后,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动能增大

hc EED.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偶素”系统向外辐射光子的最小频率为?

hC.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偶素”系统向外辐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2

21.(18分) (1)甲同学根据图1所示电路采用“半偏法”测量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内阻(约3kΩ)。 ①为使测量值尽量准确,在以下器材中,电阻箱R应选用 ,

S2 滑动变阻器R0应选用 ,电源E应选用 (选填器材前

V R 的字母)。

P ba A.电阻箱(0~999.9Ω) B.电阻箱 (0~9999Ω) R0 C.滑动变阻器(0~50Ω) D.滑动变阻器(0~2kΩ) E S1 E.电源(电动势1.5V) F.电源(电动势4.5V)

图1

②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在开关S1、S2均断开的情况下,先将R0的滑片P调至a端,然后闭合S1、S2,调节R0,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断开开关S2,调节R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如果此时电阻箱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3150Ω,则被测电压表的内阻测量值为 Ω,该测量值 实际值(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

G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该电流计○G内部由表头和定值(2)乙同学将一个电流计○

电阻r串联组成,其中表头电阻rg=100Ω,r约为几千欧。为确定该电

V G的满偏电流Ig和r的阻值,他采用如图2所示电路进行测量。 流计○

G 实验中使用的电源电动势E=3.0V,电阻箱R的最大阻值为9999Ω。R P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Rb 0 a.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调到a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

S E 调到5000Ω;

图2

Gb.闭合S,仅调节R0使电流计○满偏,记录此时电阻箱接入

U/V 电路的阻值R和电压表的示数U; 3.0 c.断开S,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再次调到a端,将电阻

2.5 + 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减小1000Ω;

+ 2.0 d.重复步骤b、c,直到将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调为0Ω,+ 1.5 + 断开S,结束实验。

+ 1.0 根据实验测量出的多组数据绘制电压表示数U随电阻箱接入

电路中的阻值R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 0.5 ①现有如下三种量程的电压表,在该实验中为使电压的测量值尽

0 1 2 3 4 5 6 R/103Ω

可能准确,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 (选填器材前的字图3 母)。

A.0~15 V B.0~3V C.0~0.5V ②根据上述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像,并考虑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可以推测出该表头的满偏电流Ig以及定值电阻r的值应为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30μA,2.4kΩ B.300μA,5.0kΩ C.300μA,2.4kΩ D.30μA,5.0kΩ

G 联(选填“串”或“并”③乙同学参考②中判断的结果,他若将电流计○)一个G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 阻值为 kΩ的电阻,就可以将该电流计○

3

22.(16分)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间距l=40cm、足够长的平行直导轨,导轨上端连接一开关S。长度恰好等于导轨间距的导体棒ab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无摩擦,导体棒ab的电阻R=0.40Ω,质量m=0.20kg。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与导轨平面垂直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强度B=0.5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10m/s2。

(1)当t0=0时ab棒由静止释放, t=1.0s时,闭合开关S。求: S ①闭合开关S瞬间ab棒速度v的大小;

a b ②当ab棒向下的加速度a=4.0 m/s2时,其速度v′的大小; B (2)若ab棒由静止释放,经一段时间后闭合开关S,ab棒恰能沿导轨匀速下滑,求ab棒匀速下滑时电路中的电功率P。

23.(18分)

有一种利用电磁分离同位素的装置,可以将某种化学元素的其它类型的同位素去除而达到浓缩该种特殊的同位素的目的,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粒子源A产生的初速度为零、电荷量为e、质量为m的氕核和质量为2m氘核,经过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匀速通过准直管,从偏转电场的极板左

S 端中央沿垂直电场方向射入匀强偏转电场,偏转后通过位于粒 M 子 加 准 偏 下极板中心位置的小孔S离开电场,进入范围足够大、上端源 速 直 转 电 管 电 S1 和左端有理想边界、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B 场 场 S2 强磁场,磁场区域的上端以偏转电场的下极板为边界,磁场N 的左边界MN与偏转电场的下极板垂直,且MN与小孔S左

边缘相交于M点。已知偏转极板的长度为其板间距离的2倍,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粒子所受重力、小孔S的大小及偏转电场的边缘效应均可忽略不计。 (1)求氕核通过孔S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2)若氕核、氘核进入电场强度为E的偏转电场后,沿极板方向的位移为x,垂直于极板方向的位移为y,试通过推导y随x变化的关系式说明偏转电场不能将氕核和氘核两种同位素分离(即这两种同位素在偏转电场中运动轨迹相同);

(3)在磁场边界MN上设置同位素收集装置,若氕核的收集装置位于MN上S1处,氘核的收集装置位于MN上S2处。求S1和S2之间的距离。

4

24.(20分)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趣味实验来研究碰撞问题,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依次将N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悬挂于水平天花板下方,且相邻的小球静止时彼此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力,小球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1、2、3、……、N,每个小球的质量为其相邻左边小球质量的k倍(k<1)。在第N个小球右侧有一光滑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CD段是竖直面内的半圆形,两段光滑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半圆轨道的直径BD沿竖直方向。在水平轨道的A端放置一与第N个悬挂小球完全相同的P小球,所有小球的球心等高。现将1号小球由最低点向左拉起高度h,保持绳绷紧状态由静止释放1号小球,使其与2号小

球碰撞,2号小球再与3号小球碰撞……。所有碰撞均为在同一直线上的正碰且无机械能损失。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小球每次碰撞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1)求1号小球与2号小球碰撞之前的速度v1的大小;

(2)若N=3,求第3个小球与P小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v3的大小; (3)若N=5,当半圆形轨道半径R?高点D,求k值的大小。

5

1 ?? ?? D P B

C

2 3 4 5 N A

32h时,P小球第一次被碰撞后恰好能通过轨道的最5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物理学科参考答案 2015.5

(共120分)

选择题(共48分,13题~20题每题6分)

13.C 14.B 15.A 16.D 17.B 18.B 19.D 20.A 21.(18分)

(1)①B;C;F(各2分)②3150;略大于(各2分) (2)①B(2分)② C(2分)③串;7.5(各2分)

22.(16分) (1)

①导体棒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10m/s(3分) ②设导体棒以加速度a=4.0m/s2向下运动时其所受安培力为FA,速度为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A?ma(3分) 解得:FA=1.2N(1分)

E,E?Blv?(3分) R解得:v??12m/s(1分)

FA?BIl,I?(2)解法1:

导体棒沿轨道匀速下滑时通过导体棒的电流为Im,则mg?BIml(2分) 解得:Im=10A(1分)

此时电路中的电功率P= Im2R=40W(2分)

解法2:导体棒沿轨道匀速下滑时受安培力为FA′,速度为vm

B2L2vm则mg?FA,mg?(2分)

R?解得:vm?mgR?20m/s(1分) B2L2此时电路中的电功率P?mgvm?40W(2分)

23.(18分)

(1)设氕核经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eU0?解得:v?

12mv(2分) 22eU0(2分) m6

氕核垂直射入匀强偏转电场,在平行极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垂直极板方向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

设偏转极板长为l,极板间距为d,氕核从S孔射出时速度为vS,垂直极板方向的速度为vy, 因为

ldvy?vt, ?t,l=2d(1分) 222所以v=vy(1分)

氕核通过小孔S时速度大小vS?2v?22eU0eU0(1分) ?2mm氕核通过小孔S时速度方向与极板成45°(1分)

(2)设氕、氘核经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分别为v、v′ 根据动能定理有eU0?解得:v?121mv,eU0?2mv?2(1分) 222eU0eU0,v??(1分) mmx2eU0mx??vxeU0m设氕、氘核在平行极板方向通过x所用时间分别为t、t′ 则t?x?v,t??(1分)

设偏转电场的场强为E,氕核、氘核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分别为a、a′ 则a?eEeE,a??(1分) m2m氕核、氘核在垂直极板方向y?1E212E2at?x, y?a?t?2?x(1分)

24U024U0即氕、氘核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轨迹是相同的。(1分)

(3)设氕、氘核在磁场中的做圆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S、vS′,半径分别为R1、R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evSB?2mvSmvS?,evSB?R2R12?2(2分)

根据(1)中vS?2v?22eU0eU0??2, vS?mmR11(1分) ?R222eU0 m可知氕核、氘核在磁场中运动半径之比

氕核、氘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所对应的弦长都是半径的2倍, 所以S1和S2之间的距离?s?(4?22)mU0(1分) eB27

24.(20分) (1)设1号小球的质量为m1,碰前的速度为v1, 对于1号小球由h高运动到最低点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m1gh?解得:v1?2gh(2分) (2)设1号、2号小球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12m1v1(2分) 2??m2v2(2分) 对于1、2号小球碰撞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1v1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v2?1112?2?m2v22(2分) m1v1?m1v122222gh(1分)

1?k设2号、3号小球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2′和v3,

??m3v3 对于2、3号小球碰撞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2v2?m2v2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1112?2?m3v32 m2v2?m2v22222?2?同理可解得:3号小球被碰后的速度 v3????1?k?2gh(2分)

2?2?即3号小球与P小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v3????1?k?2gh(1分)

4?2?(3)由(2)中的结果可推知5号小球被碰后的速度 v5????1?k?2gh(2分)

因为5号小球与P小球质量相等,可知二者发生碰撞后交换速度,

?2?所以P小球第一次被碰撞后的速度 vP????1?k?42gh(1分)

P小球第一次被碰撞后恰好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D,设其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D,

2k4m1v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P小球在D点有 km1g? (1分)

R4解得:vD?gR(1分)

1122m5vP?m5g?2R?m5vD(2分) 22P小球由A到D的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vP?5gR(1分)将R?

32h代入上式联立解得 :k?2?1(1分) 58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海淀高三物理二模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海淀高三物理二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7219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