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 冀教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第十五章第五节<<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 二、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八年级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 教法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引导评价——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教具: 三角板 多媒体

学具 :练习本 铅笔 白纸 剪刀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观察思考:

1、多媒体展示埃及金字塔、房屋人字架,让学生观察找出两幅图中都有哪种几何图形 2 、对等腰三角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它的一些基本概念.那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它的有关知识.(点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请学生动手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 裁下这个三角形,再动手折叠, 当两腰重合时,你发现什么了吗?。

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轴对称图形,两底角重合,折痕是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

小组代表用语言表达得出的结论: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我们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于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进行论证,请学生动手试一试。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的探索问题,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各小组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给学困生提供上台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共有三种辅助方法: (1)△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AD是顶角平分线

? ∠BAD=∠CAD ? AB=AC, ? AD=AD AD ⊥ BC BD=CD

(2)△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D是底边的高线

AD ⊥ BC AB=AC, AD=AD

∠ BAD=∠ CAD BD=CD

(3)△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D是底边的中线

? BD=CD ? AB=AC, ? AD=AD

? ∠ BAD=∠ CAD AD ⊥ BC

(四)质疑解惑,生探新知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呢? 在△ ABC中,若AB=BC=CA,

则 ∠A=______ ∠B=_____∠C=______ 学生探索能得出:①每个角都相等,且都是60° ②每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运用知识迁移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未知,把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 (五)分层达标: 基础训练 1填空:(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及推论) (1) ∵ AB=AC, ∴∠____=∠____ ;

(2) ∵AB=AC, AD⊥BC,

∴∠_____=∠______ ,

_____ =_____;

(3) ∵AB=AC, AD是中线,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 ∵AB=AC, AD是角平分线, ∴_____⊥_____ ,

_____=_____.(设计意图: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同时体现了利用几何逻辑推理的形式充分的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再现,再一次体现了性质的重要性。) 1.在△ABC中,AC=BC:

(1)若∠C=45度,则∠A=_______,∠B=_______; (2)若∠B=45度,则∠A=_______,∠C=_______; (3)若∠A=∠C,则∠A=_______,∠B=_______; 2.口答:

(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 °,那么此 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o,那么此 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那么此 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20 °,那么此 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与生活接轨

(1)已知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的立柱AD⊥BC,屋椽AB=AC,根据图中条件,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2)应用:某厂车间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跨度AB=12米,为使屋架更加牢固,需安装中柱CD,你能帮工人师傅确定中柱的位置吗?说明选用的工具和原理。(设计意图:进

能力拔高

(设计意图:通过能力训练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已知:如图,△ABC中,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说明BD=CE成立的理由。 (2):已知如图,△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OC,AO的延长线交BC于D。 求证:AD⊥BC,BD=CD。 中考链接

1.在△ABC中,已知AB=AC,AE平分∠CAD,求证:AE∥BC 2 如图所示,D、E为△ ABC一边BC上的两点, 已知AD=BD=AE=EC,请问:

(1) 图中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有几个?是哪几个?

A(2) 试证明你的结论。BDEC

(真正体现出中考试题的灵活性,同时也能考察出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六)反思归纳,形成结构。 1、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①本节课我收获了(知识、方法、技能),我认为重点是什么 ②我能用所学知识能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观察法、发现法)对我今后学习有很大帮助

(七)布置作业:(分层布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八)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两个定理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学生活动: 1: 记录学生讨论结果。 等腰三角形的记录学生讨论结果。 两个底角相等。 (在一个三角形习题解析: 中,等边对等角) 对各个习题的解答和分析。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 冀教版在线全文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738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