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122 2012013279 夏伟华
实验目的:
1. 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 2. 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 3. 学习简单的TEC-XP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
1. 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2. 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命令修改
存储器内容;
3. 使用A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该
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实验软硬件
硬件: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软件:
监控程序、通讯程序、交叉汇编程序等。
实验步骤
一.实验具体操作步骤:
1. 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
2. 将TEC-XP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3. 将黑色的电源线一端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实验箱的电源插座
里;
4. 取出通讯线,将通讯线的9芯插头接在TEC-XP实验箱上的串口“COM1”或“COM2”
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
5. 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五个黑色的控制机器运行状态的开关置于正确的
位置,在找个实验中开关应置为00110(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联机、16位),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识;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它实验相同; 6. 打开电源,船形开关和5V电源指示灯亮。
7. 在PC机上运行PCEC16.EXE文件,根据连接的PC机的串口设置所用PC机的串
口为“1”或“2”, 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具体步骤附后) 8. 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 TEC-2000 CRT MONITOR
Version 1.0 April 2001
Computer Architectur Lab., Tsinghua University Programmed by He Jia >
二、实验注意事项:
1. 连接电源线和通讯线前TEC-XP实验系统的电源开关一定要处于断开状态,否
则可能会对TEC-XP实验系统上的芯片和PC机的串口造成损害; 2. 五个黑色控制开关的功能示意图如下:
单步 手动置指令 组合逻辑 联机 8位
上面 下面
连续 从内存读指令 微程序 脱机 16位
3.几种常用的工作方式(开关拨到上方表示为1,拨到下方为0;)
工作方式 连续运行程序、组合逻辑控制器、联机、16位机 连续运行程序、微程序控制器、联机、16位机 单步、手动置指令、组合逻辑控制器、联机、16位机 单步、手动置指令、微程序控制器、联机、16位机 16位机、脱机运算器实验
5个拨动开关 00110 00010 11110 11010 1XX00 实验原理
交叉汇编程序ASEC存放在微机上,并且运行在PC机上。ASEC程序用IBM/PC机的指令系统专门为TEC-XP机设计,它是一个符号汇编程序,能对用TEC-XP所定义的53条指令编写的TEC-XP机源汇编程序进行汇编,得到一个在TEC-XP机上的可执行程序。 具体实现方法是:在微机PC机上用编辑软件EDIT录入TEC-XP机汇编源程序到PC机磁盘上,然后用交叉汇编程序ASEC对此源程序进行汇编翻译成在TEC-XP机上可运行的二进制可执行程序程序,通过串口V70将微机与TEC-XP机连接,在PC机上运行“TEC-XP机与PC机通讯程序PCEC”,将此可执行程序传入TEC-XP机内存中,从而实现,在PC机上录入,在TEC-XP机上执行。
实验完成情况
通过使用汇编语言程序完成了本小节所有实验内容
实验体会
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是一种功能很强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语言。汇编语言”作为一门语言,对应于高级语言的编译器,需要一个“汇编器”来把汇编语言原文件汇编成机器可执行的代码汇编语言的长处在于编写高效且需要对机器硬件精确控制的程序。
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地址码。这样用符号代替机
器语言的二进制码,就把机器语言变成了汇编语言。因此汇编语言亦称为符号语言。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序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这种起翻译作用的程序叫汇编程序,汇编程序是系统软件中语言处理系统软件。汇编语言编译器把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的过程称为汇编。
汇编语言比机器语言易于读写、调试和修改,同时具有机器语言全部优点。但在编写复杂程序时,相对高级语言代码量较大,而且汇编语言依赖于具体的处理器体系结构,不能通用,因此不能直接在不同处理器体系结构之间移植。 汇编语言的特点:
1.面向机器的低级语言,通常是为特定的计算机或系列计算机专门设计的。 2.保持了机器语言的优点,具有直接和简捷的特点。
3.可有效地访问、控制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如磁盘、存储器、CPU、I/O端口等。 4.目标代码简短,占用内存少,执行速度快,是高效的程序设计语言。 5.经常与高级语言配合使用,应用十分广泛。 汇编语言的应用:
1.70%以上的系统软件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2.某些快速处理、位处理、访问硬件设备等高效程序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3.某些高级绘图程序、视频游戏程序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汇编语言是我们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最佳起点和最有效途径
它的重要性对每一个希望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不能不学习的语言。
所有可编程计算机都向人们提供机器指令,通过机器指令人们能够使用机器的逻辑功能。 所有程序,不论用何种语言编制,都必须转成机器指令,运用机器的逻辑功能,其功能才能得以实现。
机器的逻辑功能,软件系统功能构筑其上,硬件系统功能运行于下。
汇编语言直接描述机器指令,比机器指令容易记忆和理解。通过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能够感知、体会、理解机器的逻辑功能,向上为理解各种软件系统的原理,打下技术理论基础;向下为掌握硬件系统的原理,打下实践应用基础,是我们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最佳起点和最有效途径。
实验二脱机运算器实验
实验目的
深入了解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4片AM2901的级连方式,深化运算器部件的组成、设计、控制与使用等诸项知识。
实验内容:
通过两个12位的微型开关控制教学机的运算器完成指定的运算功能,并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
实验软硬件
硬件:
4片 Am2901
软件:
存储器内的指令集合
实验说明
脱机运算器实验,是指让运算器从教学计算机整机中脱离出来,此时,它的全部控制与操作均需通过两个12位的微型开关来完成,这就谈不上执行指令,只能通过开关、按键控制教学机的运算器完成指定的运算功能,并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
下面先把前边讲过的、与该实验直接有关的结论性内容汇总如下。 一. 12位微型开关的具体控制功能分配如下:
A口、B口地址:送给AM2901器件用于选择源与目的操作数的寄存器编号;
I8-I0:选择操作数来源、运算操作功能、选择操作数处理结果和运算器输出内容的3组3位的控制码;
SCi、SSH和SST:用于确定运算器最低位的进位输入、移位信号的入/出和怎样处理AM2901产生的状态标志位的结果。 二. 开关位置说明:
做脱机运算器实验时,要用到提供24位控制信号的微动开关和提供16位数据的拨动开关。微动开关是红色的,一个微动开关可以提供12位的控制信号,标有micro switch 1和micro switch 2;数据开关是黑色的,左边的标有SWH的是高8位,右边的标有SWL的是低8位。
微动开关与控制信号对应关系见表(由左到右): Micro switch 1 I8-I6 I5-I3 I2-I0 SST
三. 开关检测
红色微动开关是该实验系统使用寿命最短的器件,开关好坏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用户将五个控制机器工作方式的开关置于“1XX00”,从左面起第二个和第三个的开关处于任意位置,然后将两个微动开关上的24个小纽子依次置为1(开关拨到上方为1),看对应的指示灯是否亮,如果有一个或数个指示灯不亮,则一般是开关出了问题。
Micro switch 2 SSH SCI B PORT A PORT 实验步骤
1. 将教学机左下方的5个拨动开关置为1XX00(单步、16位、脱机);先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进行初始化。
2. 接下来,按下表所列的操作在机器上进行运算器脱机实验,将结果填入表中:其中D1取为0101H,D2取为1010H;通过两个12位的红色微型开关向运算器提供控制信号,通过16位数据开关向运算器提供数据,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及状态标志。 运算 *D1+0->R0 *D2+0->R1 R0+R1->R0 RO-R1->R0 R1-R0->R1 R0∨R1->R0 R0∧R1->R0 R0≮R1->R0 2*R0->R0 R0/2->R0
I8-I0 SST SSH SCi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B A 压START前 压START后 ALUCZVS ALUCZVS 输出 输出 011000111 001 011000111 001 011000001 001 011001001 001 011001001 001 011011001 001 011100001 001 011110001 001 111000011 001 101000011 001 0000 不用 0101 随机 0101 0000 0001 不用 1010 0000 1010 0000 0000 0001 1111 0000 2121 0000 0000 0001 0101 0000 F0F1 1000 0001 0000 0F0F 1000 0E0E 1000 0001 0000 0F0F 1000 0F0F 1000 0000 0001 0101 1000 0101 1000 0000 0001 0E0E 1000 0101 1000 0000 0001 FEFE 1000 0E0E 1001 0000 不用 FEFE 1001 FDFC 0001 0000 不用 FDFC 0001 7EFE 0001 ┘(R0≮R1)->R0 011111001 001 按“START”按键之前,ALU输出的是计算结果,参照ALU的操作周期的时序可知A、B
口数据锁存是在时钟的下降沿,通用寄存器的接收是在低电平,所以要想寄存器接收ALU的计算结果必须按一次“START”按键。
实验原理
16位机用4片Am2901芯片级联而成,该芯片的第一个组成成分是一个4位的算逻运算部件ALU, 它的输出为F, 两个输入分别用R和S标记, 还有送入ALU最低位的进位信号Cn。它能实现R+S、S-R、R-S三种算术运算功能, 和R∨S、R∧S、R∧S、R ∨S、R ∨S五种逻辑运算功能。在给出运算结果的同时, 还送出向高位的进位输出信号Cn+4, 溢出标志信号OVR, 最高位的状态信号F3(可能用作符号位), 以及运算结果为零的标志信号F=0000。
该芯片的第二个组成成分是由16个4位的通用寄存器组成的寄存器组。它是一个用双
端口(A口和B口)控制读出, 单端口(B口)控制写入的部件。为了对其进行读写, 需通过A地址、B地址指定被读写的寄存器。两路读出数据分辨用A口、B口标记,经锁存器线路可以送到ALU的R、S输入端的多路选择器,A口读出数据还可以用作该芯片的可选输出信号之一。寄存器组的写入数据由一组多路选择器给出,并由B地址选择写入的寄存器。
该芯片的第三个组成成分是4位的Q寄存器,主要用于实现硬件的乘法、除法指令,能对本身的内容完成左、右移位功能,能接收ALU的输出。输出送到ALU 的S 输入端。
4片Am2901级联方式
实验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了本小节所有实验内容
实验体会
运算器,三大块(功能和组成),运算(ALU)、暂存(通用寄存器组)、乘除快(乘商寄存器),多路选通连起来(以便构成一个能协同运行的运算器整体。常由执行算术逻辑运算功能的ALU线路、暂存参加ALU运算的数据和中间运算结果的通用寄存器组、支持乘除法运算的专用寄存器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之间通过多路选择器线路实现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运算器部件
Am2901是运算器的核心部件,A2901能够级联,并且实现R+S、S-R、R-S三种算术运算功能, 和R∨S、R∧S、R∧S、R ∨S、R ∨S五种逻辑运算功能。本节的脱机运算器实验让我深入理解了运算器的工作方式。通过微型开关提供操作运算器运行所必需的控制信号,通过信号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理解了运算机理。
实验三 组合逻辑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看懂教学计算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典型指令(例如,ADD、SHR、OUT、MVRD、JRC、RET、CALA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然后自己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
1. 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2. 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
3. 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 4. 学习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
实验软硬件
硬件:
MACH器件, GAL20V8 软件:
29条基本指令
实验说明
控制器设计是学习计算机总体组成和设计的最重要的部分。要在TEC-XP教学计算机完成这项实验,必须比较清楚地懂得:
1. TEC-XP教学机的组合逻辑控制器主要由MACH器件和一片产生节拍的GAL20V8组成; 2. TEC-XP教学机上已实现了29条基本指令,的控制信号由MACH给出的
3. 应了解监控程序的A命令只支持基本指令,扩展指令应用E命令将指令代码写入到
相应的存储单元中;不能用T、P命令单步调试扩展指令,只能用G命令执行有扩展指令的程序。
4. 要明白TEC-XP教学机支持的指令格式及指令执行流程分组情况;理解TEC-XP教学
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各类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也包括控制器设计与实现中的具体线路和控制信号的组成。
5. 要明确自己要实现的指令格式、功能、执行流程设计中必须遵从的约束条件。
为了完成自己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的实验内容,具体过程包括:
1) 确定指令格式和功能,要受教学机已有硬件的约束,应尽量与已实现指令的
格式和分类办法保持一致;
2) 划分指令执行步骤并设计每一步的执行功能,设计节拍状态的取值,应参照
已实现指令的处理办法来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取指令的节拍只能用原来已实现的,其他节拍的节拍状态也应尽可能地与原用节拍的状态保持一致和相近;
3) 在指令流程表中填写每一个控制信号的状态值,基本上是个查表填数的过程,
应该特别仔细,并有意识地体会这些信号的控制作用;
4) 写出每个控制信号的完整逻辑表达式,可能和必要的话,进行一点逻辑化简; 5) 把这些控制信号,按教学计算机设计中规定的几个GAL20V8的引脚分配结果
编程到相应的GAL20V8芯片中去;
6) 写一个包含你设计的指令的程序,通过运行该程序检查执行结果的正确性,
来初步判断你的设计是否正确;如果有问题,通过几种办法查出错误并改正,(比如手动置指令,单步调试每个节拍对应的控制信号)继续调试,直到完全正确。
实验内容
1. 完成控制器部件的教学实验,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几条指令的的功能、格式
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
2. 首先是看懂TEC-XP教学计算机的功能部件组成和线路逻辑关系,然后分析教学计算
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典型指令(例如,ADD、SHR、OUT、MVRD、JRC、CALA、RET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
3. 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例如
ADC、JRS、JRNS、LDRA、STOR、JMPR等指令,可以从《TEC-XP教学计算机系统技术说明与实验指导》第二章给出的19条扩展指令中任意选择,当然也可以设计与实现其它的指令,包括原来已经实现的基本指令(要变换为另外一个指令操作码)或自己确定的指令。在原来提供的MACH程序的基础上按照ABEL语言的要求添加新指令的控制信号,编译产生.JED文件并下载到MACH芯片里。软件的使用和下载参加附录。
4. 单条运行指令,查看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
先将教学机左下方的5个拨动开关置为11110,再按一下“RESET”按键,然后通过16位的数据开关(SWH、SWL)置入指令,按“START”按键单步送脉冲,通过指示灯观察控制信号的变化。
5. 用监控程序的A、E(扩展指令必须用E命令置入)命令编写一段小程序,观察运行
结果。
实验时将教学机左下方的5个拨动开关置为00110,运行编写的小程序。观察终端显示的结果,检验设计的指令是否正确。若与预定结果不符,可查看指令的功能、格式、执行、流程设计的是否正确。
实验工作原理、
实验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了本小节所有实验内容
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对组合逻辑控制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认知,理解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都建立了具体的总体概念。在观察了Add指令的节拍流程后理解了指令寄存器在运算的作用和运算过程。 组合逻辑的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节拍发生器Timing,时序控制信号产生部件MACH435.
实验四 存储器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看懂教学计算机中已经使用的几个存储器芯片的逻辑连接关系和用于完成存储器容量扩展的几个存储器芯片的布线安排,在教学计算机上设计、实现并调试出存储器容量扩展的实验内容。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
1. 深入理解计算机内存储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2.深入地学懂静态存储器芯片的读写原理和用他们组成教学计算机存储器系统的方法(即字、位扩展技术),控制其运行的方式;
思考并对比静态和动态存储器芯片在特性和使用场合等方面的同异之处。
实验内容
1. 要完成存储器容量扩展的教学实验,需为扩展存储器选择一个地址,并注意读写和
OE等控制信号的正确状态;
2. 用监控程序的D、E命令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比较RAM(6116)、EEPROM(28系列
芯片)EPROM(27系列芯片)在读写上的异同;
3. 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RAM(6116)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
是否正确;
4. 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扩展存储器EEPROM(28系列芯片)进行读
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析原因,改写程序,重新运行;
实验软硬件
硬件:
2KB两片6116 作为RAM 8KB 4片58C65(即28C64) 其中两片作为监控程序的存储地,另外两片作为扩展实验的芯片
6116引脚图
58C65(即28C64)引脚图
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一种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 EEPROM 可以在电脑上或专用设备上擦除已有信息,重新编程, 不像EPROM芯片,EEPROM不需从计算机中取出即可修改。在一个EEPROM中,当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可频繁地反复编程.
软件:
监控程序,指令系统
实验说明
教学计算机存储器系统由ROM和RAM两个存储区组成,分别由EPROM芯片(或EEPROM芯片)和RAM芯片构成。TEC-XP教学计算机中还安排了另外几个存储器器件插座,可以插上相应存储器芯片以完成存储器容量扩展的教学实验,为此必须比较清楚地了解:
1.TEC-XP教学机的存储器系统的总体组成及其连接关系;
2.TEC-XP教学机的有关存储器芯片、I/O接口芯片的片选信号控制和读写命令的给出和具体使用办法;
3.RAM和EPROM、EEPROM存储器芯片在读写控制、写入时间等方面的同异之处,并正确建立连线关系和在程序中完成正确的读写过程;
4.如何在TEC-XP教学机中使用扩展的存储器空间并检查其运行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
58C65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一种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 EEPROM 可以在电脑上或专用设备上擦除已有信息,重新编程
实验完成情况
完成了本小节所有实验内容
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让我体会到了存储装置的的原理。对于EEPROM和RAM以及EPROM的存储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验五 微程序控制器
实验目的
通过看懂教学计算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数条基本指令(例如,ADD、MVRR、OUT、MVRD、JR、RET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然后自己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
1. 深入理解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2. 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
3. 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 4. 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
实验内容
1. 完成控制器部件的教学实验,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几条指令的的功能、格式和执
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
2. 首先是看懂TEC-XP教学计算机的功能部件组成和线路逻辑关系,然后分析教学计算机
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典型指令(例如,ADD、MVRR、OUT、MVRD、JRC、CALA、RET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注意各操作功能所对应的控制信号的作用。
3. 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例如ADC、
JRS、JRNS、LDRA、STAR、CALR等指令,可以从给出的19条扩展指令中任意选择,当然也可以设计与实现其它的指令,包括原来已经实现的基本指令(要变换为另外一个指令操作码)或自己确定的指令。
4. 单条运行指令,查看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
5. 用监控程序的A、E(扩展指令必须用E命令置入)命令编写一段小程序,观察运行结
果。
实验软硬件
TEC-XP 的微程序控制器 和 MACH
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以完成数据传输和各种处理操作。它的执行方法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称为微指令。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该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
实验完成情况
完成了本小节所有实验内容
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是深刻理解程序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基本指令测试和扩展指令的设计和测试。其中扩展指令的测试基本和基本指令一样,而扩展指令的设计由基本指令构成。并且清楚了指令的节拍控制以及各个节拍所完成的工作。通知对微程序控制器的构造有理解。微程序控制器包括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控制(微程序信号)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微指令的下地址形成逻辑,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多的内容。
部分芯片
74LS377
1. 功能说明
74LS377 为八 D 边沿触发器,当允许控制端/E 为低电平时,时钟端(CP)脉冲上升沿作用下,输出端 Q与数据端 D 相一致。当 CP 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时,D 对 Q 没影
响。引出端符号:/E 允许控制端(低电平有效)D0~D7 数据输入端Q0~Q7 数据输出端CP 时钟输入端(上升沿有效)。
2. 芯片引脚
D0~D7:8位数据输入端 Q0~Q7:8位数据输出端 G:使能控制端
CLK:时钟信号,上升沿锁存数据
在TEC-XP中主要用于指令寄存器IR0~IR15,可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主要内容,在读取指令的周期接受从内存中读出来的一条指令,以便提供本条指令的操作码和使用的数据或者数据地址。
74LS139
1. 功能说明
74LS139高速双向1-of-4解码器/信号分离器。该芯片有两个独立的解码器,每个接受两个输入和提供四个互斥的低电平输出。每个解码器有一个低电平输入,可以作为一个数据输入4输出信号分离器。
74LS139中每个解码器可以用作函数发生器,用来提供两变量的四个输出的最小项。
74LS139 为两个2线-4线译码器,当选通端(G1)为低电平,可将地址端(A、B)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若将选通端(G1)作为数据输入端时,139 还可作数据分配器。
2. 芯片引脚
Ea Eb 为使能端 Aa Ab 译码地址输入端 Oa Ob 为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双路二_四译码器芯片74LS139通过译码将产生存储器请求(有存储器读写要求)信号/MMREQ和IO请求(有IO读写要求)信号/IOREQ,以及内存读命令/MRD、内存写命令/MWE、IO读命令/RD、IO写命令/WR。
与74LS138的区别
74LS 139 跟74LS 138类似,区别在于74LS 139内部是2个独立的2-4译码器,而74LS138内部只有一个译码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计算机组成原理实习_计算机1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