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海水入侵的概念?????????????????????1 1.2海水入侵的原理?????????????????????2 1.3海水入侵国内外研究状况?????????????????5 1.4崂山区海水入侵的现状??????????????????7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0
2.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10 2.2社会经济状况??????????????????????11 2.3自然条件分析??????????????????????12 2.4区域地貌????????????????????????15 2.5水文地质条件??????????????????????16
第三章 海水入侵的普查与监测………………………… 20
3.1水化学方法???????????????????????20 3.2高密度电法???????????????????????31 3.3小结??????????????????????????36
第四章 海水入侵的成因………………………………… 37
4.1自然因素????????????????????????37 4.2人为因素????????????????????????39
第五章 海水入侵的危害………………………………… 43
5.1对工业的影响??????????????????????43 5.2对农业的影响??????????????????????43 5.3对生活的影响??????????????????????46 5.4自然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47
第六章 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 49
6.1调整产业结构??????????????????????49 6.2拦蓄地下水???????????????????????49 6.3节约用水????????????????????????50 6.4建设和加固防堤工程???????????????????50
1
xx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6.5合理利用海岸滩涂????????????????????50 6.6开展海水入侵监测和海水入侵科技攻关???????????51
第七章 结论……………………………………………… 52 参考文献……………………………………………………53 致谢词………………………………………………………56 附录
外文文献及翻译……………………………………………57
2
xx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海水入侵的原因
根据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制中的因素关系,地下淡水水位的动态决定着淡水势的变化,是导致成、淡水界面位移的关键因素。引起淡水势或地下淡水位变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4.1自然因素
4.1.1持续干旱少雨
持续干旱少雨是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沿海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依靠降水和河水渗透补给,其水位下降与否主要取决于开采量,超采与否是相对于开采量与补给量的比较而言,同样大小的开采量在不同年份将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在枯水年,尤其是连枯年份,可以会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扩大;但在丰水年补充量充足时,就不会出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状况,因开采量不同,地下水位会出现下降或上升两种情况。
图4-1 崂山区1977-1989年年降雨量变化趋势图
从研究区的情况来看,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到80年代末,该地区一直持续干旱少雨。图4-1是1977年到1989年崂山地区的年降雨量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3年里,只有三年(1979,1980,1985)的年降
36
xx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雨量超过了600mm,另外有6年的年降雨量不足500mm,最低的1981年只有267.7mm,都不如2008年7月份一个月的降雨量多。连年持续干旱少雨,当地农民只能靠打井抽取地下水来解决旱情,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海水入侵从80年代开始,便以最快的速度入侵该地区,80年代虽为海水入侵的初期,却也是近几十年来入侵速度最快的阶段。到90年代以后,降雨量增加,海水入侵有所减缓,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从2001年到现在,年平均降雨量达到了802. 5mm,海水入侵速度减缓[18]。
由于长期以来年平均降水量不断减少,最初海水入侵仅发生在新河镇北部地区,基本在S264以北地区,70年代末以来,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海地区年降水量需在700mm以上,地下水位才能保持不下降。但恰恰相反,1977年到1989年,有11年年降水量少于700mm,所以地下水位就出现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大。降水量减少,由此使低于海平面的负值水位区面积扩大,海水入侵不断加剧,到1989年时,海水入侵界线己经在S264以南,最大推进距离可以达到3000m。 4.1.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崂山地区的地下咸卤水主要分布于全咸水水文地质区和咸淡水混合水文地质区。在全咸水区,咸水体之上不存在浅层淡水体,咸水体底界面埋深自南向北渐增。咸水体呈楔形向南侵入淡水区;在咸淡水多层结构区,咸水体之上覆有浅层但水体,咸水体厚度自北而南逐渐变薄而尖灭。 连年干旱,降水量少,河水断流,地下淡水位降低;同时,河谷干涸,潮水上溯至内陆,加快了海水倒灌入渗的速度。相反。在河水充沛的情况下,潮水上溯受到顶托,一方面距离将大有缩短,另一方面海、河混溶水含盐浓度低,河流两侧地下水位高,海、淡水位差值减小,海水入渗将受到限制。海水与淡水在强透水层间有水力联系,只要海水的水势高于淡水的水势,海淡水平衡关系破坏,海水就将向陆地方向推移。只有在海水与
37
xx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含水砂砾石层或泥砂质层之间存在天然
隔水屏障,如隔水断层或不透水岩体等;或砂砾石层被不透水层如粘土层完全封闭,海水入侵就不会发生。 4.1.3风暴潮的影响
崂山沿岸时有风暴潮发生。因风暴潮潮位高,一般3~5m,潮水侵入陆地范围广,可达5-10km,从而造成海水倒灌入渗。同时,潮水沿河道上溯顶托,也加重了海水入侵。结合沿岸气象、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风暴潮对河口地区海水入侵影响更为明显[19]。 4.1.4地貌因素
在陆地地貌中,与海水入侵关系最密切的是堆积地形,包括冲洪积平原、冲海积平原、海积平原。因为:
(1)这里是沿岸人民居住、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气候的干旱,人类对地下淡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导致出现了一些降落漏斗,大大加剧了海水入侵。
(2)堆积平原区地势低平,是风暴潮侵袭的主要场所。莱州湾是一个多风暴潮海域,一般风暴潮灾害每年都发生,较大风暴潮4年左右发生一次,当风暴潮发生时,海水入侵滨海平原,风暴潮退去后,平原上的次级洼地,仍滞留部分海水,加剧了海水入侵。
4.2 人为因素
导致海水入侵的主要人为因素是超量开采地下水,陆上海水养殖,水利工程等也起着重要作用。 4.2.1超量开采地下水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毕业设计:海水入侵(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