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中小学生 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直接思维 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8、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是 ( )

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 C.创设情境 D.提出假设 E检验假设 9、创造想象的产生的条件是( )

A.创造需要与动机 B.表象的积累与储备C.积极的思维活动 D.灵感 E幻想10、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 )

A.直接检验 B.过程检验 C.间接检验 D.结果检验

四、辨析题

1、人遇到问题时,完全按照逻辑推理的程序解决问题。

2、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3、把问题界定清楚就相当于将问题解决了一半。 4、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5、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 6、思维的独创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

7、早晨看到地上湿了,说是昨晚下过雨了,是思维概括性的体现。。 8、中学生的思维主导优势是抽象思维。

4

9、初中学生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 10、灵感是进行创造想象的唯一条件。

五、名词解释

思维:概念: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定势、推理、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原型启发、想象、灵感

六、简答题

1、当你想到一只鸟时,你为什么更可能想到一只麻雀而不是一只企鹅? 2、推理有哪几种类型? 3、思维有哪些类型? 4、简述思维的过程。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7、简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8、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思维能力? 9、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想象力? 10、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

案例一、张老师是初二年级的数学教师,他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但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却常常出错。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他加大了练习的强度,但却只对某些学生有效,对有些学生却不起作用。另外,有些学生只会做同种类型的题目,一遇到现实问题或者题目稍稍改变就又不会了?

(1)学生之所以遇到现实问题或者题目稍稍改变就又不会是属于哪种思维类型? (2)请你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3)应该如何教授解题规则?

答、1、属于常规性思维。

2、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尚未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二是学生过于依赖现成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知识的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 (1)新知识习得阶段

5

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在短时记忆中与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即新旧知识形成联系。在学习的第一阶段,所有知识都是陈述性知识,所以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而不是在一开始就将学生埋入题海之中, (2)新知识的转化阶段。

转化的最重要条件是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多种变式练习。学习之初,宜设置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问题情境进行练习,以保持一定的同一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要逐步变换问题类型为与原先学习情境完全不同的情境,以促进学生习得的概念、规则的纵向迁移。同时,为了使练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还必须对练习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3)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获得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

案例二、某电影制片厂要在两位考生中通过考试选取一名见习演员。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一进这个房间,我们的考试就开始了。”甲被指定进甲室,乙被指定进乙室。

甲敲了两下门,里面便传出清脆的“请进”声。甲推门进去,室内一位正在理妆的少女,从穿衣镜里看到进门的甲,便惊喜异常地扭过身来,快步迎上,亲昵地喊:“哥哥。”这位考生一楞,脸红至脖,连连后退:“你——,你——,你认错了吧!”

乙连敲几次门,屋里才传出细声的“进来吧”。乙推门进去,见一位老太太模样的人,正戴着花镜对光穿线。他一下子扑上去,离老太太约一米左右,便跪着前进,扑进老太太怀里,双手捧着老太太的脸庞端详,眼泪涮涮淌下:“妈妈!妈妈!”出色地演出了一场游子归来的戏。 问题:1、如果你是招聘人,你该录用谁? 2、这两位考生的有哪些明显差别? 答:1、录用乙

2、这两位考生的明显差别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于他们的思维品质截然不同。甲属于迟钝、固执型,乙属于敏捷、灵活型。思维迟钝、固执,就不能随机应变来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敏捷、灵活就能善于在很快的时间里回答问题、做出反应,而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判断准确;思维的敏捷、灵活性是建筑在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基础之上的优良思维品质。思维敏捷的人能全面地看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思维敏捷的人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案例三、 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

6

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案例四、张老师在上小学语文课《黄昏》时,问学生:“象征是什么?”, “象征就是??,好像??”小刚说。

“象征就是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小冰说。

有些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张老师便说:“我给大家举些例子吧,比如戒指象征结婚,红色象征喜庆,绿色象征和平,或者??”

“鸽子也象征和平,”有同学插嘴说,“心形象征爱”“鸳鸯象征爱情” ?? “小明,奥运五环象征什么呢?”张老师问。 ??

问题:1、张老师的举例遵循了学生什么认知特点? 2、张老师为什么举出大量形象的具体案例?

答:1、张老师的举例遵循了小学五年级学生具体想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

2、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举出大量形象的具体案例,让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过渡到对“象征”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张老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具体想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3第三章中小学生 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2)在线全文阅读。

3第三章中小学生 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755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