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专题知识难点较低,考查时一般是章内或章节间的综合考查,多以图像分析或综合比较的形式考查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在结构、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
2.往往与代谢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并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高考命题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特别是归类、比较、识图辨析题型较多。
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 3.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二、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 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 重点] (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
(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②设计方案示例:
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①实验设计思路:
??检测底物的分解底物+TpH+酶液――→ ?速度或存在量
? ? ?
?底物+TpH+酶液?
底物+T2
pH2+酶液
3
3n
n
底物+T1pH1+酶液
②操作步骤: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师教学专题02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教学案-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