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1)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汽油溶解油污 B.冬天洗澡时开热灯取暖
C.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用柏树枝在柴火上熏香肠 2.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水(氧化物) B.金刚石(金属单质) C.稀盐酸(混合物) D.氢气(单质)
3.已知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非基本反应类型
4.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重庆市发生火灾6378起,死亡37人,伤28人.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各种情况中采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逛商城时先看清消防安全通道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吸附、过滤和蒸馏等都是净化水的方法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加入肥皂水的方法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三种单质分子 B.整个变化过程中 没有物理变化
C.这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
8.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碳在空气中燃烧只发出红光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铜在空气中加热,铜表面从银白色变成黑色 9.下列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燃烧 B 生石灰 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一氧化碳 水蒸气 浓硫酸 D 氮气 氧气 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
10.如图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5.3 m 7.6 2.7 反应后的质量(g) 6.5 3.2 4.4 2.7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m=2.0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沸的鸡肉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用水能够鉴别硝酸铵固体和生石灰
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都是铁 D.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13.下列事实可用于判断X、Y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
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而Y不能;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③常温下X能与氧气反应而Y不能;④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价.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B.质量守恒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任何物理变化
C.金属资源越来越的少,我们应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会生锈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饱和的石灰水,其溶解度减少,溶液会变浑浊 B.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C.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溶质都会使其浓度增大 D.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其溶解度也增大
16.下列图象与描述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8分)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钙原子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
(3)硫酸钠______; (4)镁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5)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6)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
18.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1)煤、石油和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发展不能完全依赖石油等化石燃料,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低碳经济”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通过提高电价,从而减少居民用电量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19.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更好地使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Al﹣30书写形式和数字含义与C﹣12相似(12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Al﹣30的中子数为______.
(3)铝制品在生活中因耐用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原因是______. (4)运载“嫦娥三号”的火箭外壳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5)要通过图乙实验得出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______(填化学式),如果A是铜,则溶液B中溶质的名称是______.
(6)中国高铁迅速发展,截止2014年12月26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000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榜首.在焊接钢轨等大截面钢材部件时会利用铝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有熔融物生成”.查阅资料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 2467 2990 2750 ﹣﹣
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这种推测有一定的道理,理由是:______.
(7)月球富含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Ti)的化合价是______. 材料一:2014年5月27日,中国中航工业航材院相关人士向《环球时报》透露,他们成功利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在全球率先研制出“烯合金”,宣布具有特殊性能的系列材料问世.这一成果,或许将对航空航天器带来革命性变革.
材料二: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在室温下可以单独稳定存在,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
(8)写出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9)将适量的烯合金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烯合金的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10)如图丙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X发生反应:CO2+2X═CO(NH2)2+H2O,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 20.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1)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 A.面粉 B.白糖 C.冰块 D.植物油 E.硝酸钾
(2)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______ml;
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③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如图甲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一定是不饱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②当x=____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______方法.
(4)如图乙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①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②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1.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上述物之间转化时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该反应在工业上用来______. (4)已知转化过程④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2.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巴蜀中学的学子们更要积极动手做实验.
(1)小明同学在家里利用替代品进行相关实验.如:配制较多溶液时用玻璃杯代替如图1所示的仪器中的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搅拌时用筷子代替______. (2)根据如图2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N______;
②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C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______.
③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④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4
a.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由此实验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为______.
b.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c.则F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d.当实验结束后,F中导管可能会发生倒吸,若要避免此现象应该如何操作或如何改进F装置(选择一个方面回答)______. 23.甲乙两学习小组准备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测定方法.
I.甲组同学的方法是:
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如图1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图2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1)往图1装置中盛放药品之前先要______; (2)图2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
(3)______(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II.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20.00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进行下列测定(如图3),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如图4).
(4)图3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______ 和______. (5)石灰岩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由图4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______,其反应速率越______.
(7)试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结构精确到0.1%).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4.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对治疗夜盲症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式可表示为C20H30OX,相对分子质量为286. (1)则X=______;
(2)视黄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视黄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5.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构精确到0.1%)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构精确到0.1%)
5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汽油溶解油污 B.冬天洗澡时开热灯取暖
C.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用柏树枝在柴火上熏香肠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汽油溶解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冬天洗澡时开热灯取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柏树枝在柴火上熏香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水(氧化物) B.金刚石(金属单质) C.稀盐酸(混合物) D.氢气(单质)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 C、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D、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B.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3.已知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非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解:由4Fe(OH)2+2H2O+O2=4Fe(OH)3可知,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汽油溶解油污 B.冬天洗澡时开热灯取暖
C.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用柏树枝在柴火上熏香肠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汽油溶解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冬天洗澡时开热灯取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柏树枝在柴火上熏香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水(氧化物) B.金刚石(金属单质) C.稀盐酸(混合物) D.氢气(单质)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 C、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D、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B.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3.已知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非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解:由4Fe(OH)2+2H2O+O2=4Fe(OH)3可知,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重庆市巴蜀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含解析)新人教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