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读讲传”进课堂,用鲜活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改革探索
祝国超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涪陵 408100 )
[摘 要] 将“唱读讲传”引入课堂教学,就是用鲜活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其必要性和价值十分突出。本文从抓好“唱读讲传”活动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课教学三环节入手,探索了将“唱读讲传”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提高教育实效的操作方法,总括了其注意事项和实施效果,以期为高校思政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借鉴。 [关键词] “唱读讲传”;核心价值体系;课堂教学;操作方法
[作者简介] 祝国超(1971— )男,汉族,四川合江人,长江师范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的文化课、知识课,它是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的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唱读讲传”进课堂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它做到了用鲜活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
[1]
一、“唱读讲传”进课堂的必要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新时代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历史任务。当代大学生胸怀大志,决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但是,时代和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年轻的他们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活网络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在中西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面前,他们迷茫了??如何引导和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
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迷茫就会导致国家的停滞不前。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着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非一般的社会青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中西文化剧烈冲突的今天,谁赢得了他们,谁就赢得了明天。毛泽东同志强调: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如何占领这一重要阵地,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高校是主战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
[3]
[2]
自2008年以来,重庆市倡导的“唱读讲传”活动,即“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唱读讲传”所表现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展现的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谋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她体现的是先进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她蕴含的是大公无私、忠贞不渝、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崇高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红歌”里面有马列,“经典”里面有理想,“故事”里面有“精神”,“箴言”里面有“荣辱”。红色文化是生动的理想信念教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是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材料,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红色文化是活的公民道德教育素材,有助于学生自觉遵守爱国手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唱读讲传”,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抽象化”到“具体化”的重要载体,它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特点,既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的功能。
“唱读讲传”活动在重庆已经热火朝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年的实践表明,“唱读讲传”为老百姓所喜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好载体,它应该推进到大学生教育的主战场——高校。目前,这个工作尚处于启动阶段,而且也只是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尚未广泛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笔者所在学校先行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推进“唱读讲传”进课堂十分必要,也十分有效。它既是弘扬主旋律,占领主战地的必然要求,也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实需要。“唱读讲传”进课堂,体现的是用鲜活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占领文化思想阵地,能够有效地改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足;政策性太强,趣味性不足;单向灌输式教育普遍存在,师生互动严重不足;课堂气氛较死沉,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和缺乏热情的现状,讲“活”了课堂,提振了大学生的“精气神”,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手段。因此,笔者对其实践操作做些总结和探讨。
[6]
[5]
[4]
二、“唱读讲传”进课堂的具体做法
推进“唱读讲传”进课堂,就是要抓好“唱读讲传”活动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课教学三环节,实现“唱读讲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覆盖。
(一)总体做法
1.融入理论课堂教学——课前展示、课间感受、课中穿插三种方式
课前展示,就是开展“课前5分钟唱读讲传”活动,就是思政课教师根据各自教学进度及内容,在每次上课的前5分钟,组织一名(或几名)同学,唱一首红歌、讲一个红故事,或者交流对一条箴言的理解体会。
课间感受,就是开展“课间10分钟唱读讲传”活动,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播放红色歌曲、展现箴言锦句,或者让学生到台前演唱红歌。轻松自在,使学生始终沉浸在红色氛围之中。
课中穿插“唱读讲传”,就是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制定一份详细的课堂教学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计划,各门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每章、每节、每个专题时,依据计划选择适当时机在适当位置植入“唱读讲传”内容。具体分为收集、植入和表现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
做法:收集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的、与每章、每节、每个专题密切相关的红歌、红色经典文献、红色经典故事及经典箴言,在课堂上适时以“唱读讲传”的形式表现出来。
推荐做法:在老师收集资料的同时,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发动学生去找寻与课程相关的红色内容,包括歌曲、影视、经典故事、经典语录等,并要求把它安放到教材适当位置。此项工作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学生找寻红色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
第二步,植入:
把收集到的红歌、红色经典文献、红色经典故事及经典箴言恰当地植入每次课教学过程中。注意:植入自然而不牵强,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植入。
第三步,表现:
在每次课教学过程中,以“唱读讲传”的形式将需要植入的内容表现出来。
做法:第一,教师将此前收集的红色内容在教学中表现出来。如播放红色歌曲,播放或者要求学生自行收看指定的红色影视片并写观后感。第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箴言,或相互交流阅读经典文献体会。第三,以舞蹈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唱读讲传”内容。第四,走出去、请近来、学生登台讲等形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2.融入实践教学——量化任务、调查研究两个步骤
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制定一份详细的实践教学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计划,各门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依据计划选择适当内容及适当时机在适当的实践活动中植入“唱读讲传”内容。实践教学做到“四个一”:熟唱一首歌,精读一本书,讲好一个故事,交流一条箴言。教师对每位学生在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中的表现做评判,为学生的表现打分。评分主要看学生准备是否认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育效果等,并记入学期成绩。
3.融入网络课堂——课程网站设置“唱读讲传”资源库,师生互动共品红歌、经典、故事和箴言。
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包括:红色经典名词库、红色经典人物库、红色经典故事库、红色经典箴言库、红色经典音频库、红色经典视频库、红色经典图片库等。学生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通过网络自主选择学习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充分发挥网络课堂在推进“唱读讲传”活动中的特殊作用。
(二)各门思政课的具体运用举例(以实践教学为例)
总体要求是:各门思政课必须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实践教学大纲中设计专门的“唱读讲传”主题模块并认真组织实施。每门思政课都制定一份详细的实践教学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计划,各门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依据计划选择适当内容及适当时机在适当的实践活动中植入“唱读讲传”内容。实践教学做到“四个一”:熟唱一首歌,精读一本书,讲好一个故事,交流一条箴言。教师要对每位学生在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中的表现做好评判,为学生的表现打分。评分主要看学生准备是否认真,在活动中的表现、效果(主要是教育效果)等,并记入学期成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可以寝室为单位,学唱一首红歌,利用课前时间表演;选读一本经典著作,写作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准备一个经典故事,利用主题班会进行讲故事比赛;收集推荐与本课程相关箴言,评选出最受欢迎十条箴言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通过唱、读、讲、传的形式宣扬红色文化。如搞文娱演出,学生用口琴演奏《十送红军》,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长征诗篇、长征组歌等。可以在总结近几年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凝炼出《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并将“唱读讲传”融入到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
《形势与政策》课可安排以寝室为单位,学唱一首红歌,利用课前时间表演(一年级);选读一本经典著作,写作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二年级);准备一个经典故事,利用主题班会进行讲故事比赛(三年级);收集推荐与本课程相关的箴言,评选出最受欢迎十条箴言(四年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将“唱读讲传”寓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段式”实践课教学活动中,并制定出每个阶段开展“唱读讲传”教学设计,任课教师依据每个阶段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当内容及适当时机在适当的实践活动中植入“唱读讲传”内容。本课程可用的红色经典内容最为丰富,需要精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一是可以将阅读《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并写读书笔记作为的三大主要模块之一,要求学生精读1-2篇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零距离的感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魅力;二是可以安排学生课外收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箴言警句,并在每次课下课前留5分钟时间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唱读讲传”进课堂的注意事项
推进“唱读讲传”进课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三个同步”,即将“唱读讲传”活动与教材同步、与教学活动同步、与考试考核同步,使“唱读讲传”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
将红歌、经典、故事、箴言的内容与教材的章节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进度结合起来,让“唱读讲传”活动真正成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生活化、艺术化的载体,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不是搞“唱读讲传”与课堂教学“两张皮”,不是脱离教材和教学另搞一套,也不是“作秀”似的偶尔为之。以“唱读讲传”的内容作为教材内容的佐证,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丰富了教学活动,使教与学更加生活化、艺术化,讲“活”了课堂,大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创新考试考核方式,以闭卷、开卷、面试、展示、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让“唱读讲传”活动的意义体现在育人的效果里。比如我们在思政课程考评中就是打破传统的记分比例,采取期末成绩60%,实践成绩30%,平时成绩10%的记分方式。无论是“课前5分钟唱读讲传”,还是“课间10分钟唱读讲传”,还是课中穿插“唱读讲传”;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都根据现场表现、教育效果等进行量化打分,考评成绩在育人效果中产生。
二是要实现“两个互动”,即依靠师生互动找载体、院部互动找途径,学校-系院-教研室-老师-学生齐上阵,实现“唱读讲传”的全员参与。
红歌、经典、故事、箴言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选取大家认同的、自己喜欢的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这种互动是能够直接激发学生活动参与兴趣的有效载体。老师广泛发动学生去搜寻“唱读讲传”资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由师生在课堂上展现,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教的积极性,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学生愿意听、喜欢听、希望听。同时,课程改革是与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共同探讨研究改革方案,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政策支持,立体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强育人效果。师生互动、院部互动,学校-系院-教研室-老师-学生齐上阵,实现了“唱读讲传”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了用鲜活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的实际效果。
四、“唱读讲传”进课堂的实施效果
“唱读讲传”进课堂,提振了学生的精气神,也提振了学校的精气神。“唱读讲传”活动推动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建功立业的创业激情,他们对“唱读讲传”的热情高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热情、青春的气息:鉴湖之滨,音乐爱好者自发地弹起吉他唱起红歌,青春的气息和熟悉的旋律融为一体;林荫道上,同学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讲述的是一个个经典的革命故事;阳光下,同学们用画笔在T恤上勾勒出一幅幅红色记忆;节假日,不少同学来到校外和当地的村民们扭起秧歌,唱起红歌,体验中国红的魅力。而最精彩的还是:每遇大型活动,几千名学子齐聚一堂,唱读讲传,激情飞扬,热情表达他们对青春的祝福,对时代的歌唱。他们用歌声承载情感,用
经典品味人生,以故事寻找智慧,从箴言收获力量。学校和老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进行周密设计和精心策划,将“唱读讲传”巧妙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课程教学做到体系科学化、价值人本化、 源流生活化、表现艺术化,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例感人、以哲启人的教学实效,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太强、枯燥无味不受听的局面,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了大学生愿意听、喜欢听、希望听的课程。随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唱读讲传”活动的持续开展,校园处处燃烧着红色的激情,学风日渐纯正,教风越发端正,校风日胜一日。“唱读讲传”凝聚了人心、凝聚了人气,使年轻的长江师范学院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EB].http://www.jyb.cn/xwzx/gnjy/gcdt/t20080710_177285.htm.
[2] 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4] 周廷勇.“唱读讲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N]. 重庆日报,2009-7-15. [5] 何事忠.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9-9-25.
[6]“唱读讲传”将走进高校,薄熙来出席启动盛典[N].重庆商报,2010-05-0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唱读讲传”进课堂,用鲜活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