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红牡丹 寻根方知在长安
一 天下无双艳 人间第一香
牡丹,世人皆赋于大富大贵的象征。更以国粹国花冠誉、以花中之王嘉身,
实为贵极尊极矣。【宋】周敦颐曾在《爱莲说》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花,不仅姿态骄媚,且其味异香似兰麝,富贵大气,尽显国色天香雍容尊仪,为历代文人骚客们,以赋词舞诗多加赞赏之最。 【唐】白居易《牡丹芳》,以长诗系统对牡丹进行了描述评价,诗中云:牡丹芳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辉煌。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毌蟠桃红不香。【宋】辛弃疾《鹧鸪天 祝良显豪牡丹》诗云: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香潋滟 锦模糊,主人长得醉功夫。莫携弄玉栏边去,羞得花枝一朵无。【元】李孝光《牡 丹》诗云: 富贵风流枝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阑绣帷围红玉,云锦霞裳蜷翠茵。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
斛春。【明】李东阳《浪淘沙 牡丹》词云:春去有余香,且付花神。天香滿地不沾尘,报道夜来春雨过,雨过还新。芳意比佳人,谁寄花真?碧云为盖草为茵,刚到花王谁不信,疑是前身。 再有,像皮日休 ,李白、苏轼、王维、陆游等大诗词家们,同样情有独钟地写了不少歌颂牡丹的诗词,可谓枚不胜举。 自唐盛世牡丹之后,还涌出众多评论牡丹,推崇牡丹的专著。如《牡丹赋》、《牡丹赋并序》等等。同时也涌现出诸多丹青髙手,以牡丹为题材,创作许多传世牡丹花卉作品。就连清时宫庭御画师意大利画家郎世宁,都以西洋画螎中国画诩诩如生创作出富贵牡丹。一直到今,牡丹久盛不衰。现代大国画家齐白石大师的《大富贵》浓墨重彩国画牡丹,精气神十足地表现着牡丹雍容华贵之态。历代文人墨客把牡丹推向了极致。一首【唐】皮日休的《牡丹》七律: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奠定了牡丹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冠绝天下的天官美誉。
自古至今何人不爱牡丹,无论东汉陶器、明时建筑、唐雕宋绣、元画清瓷,无不把牡丹作为装饰重点,淋漓尽致地表现、渲染、歌颂、彰显、赞美。把牡丹的富丽和尊贵,描绘地如神明之辉、如王者之煌。更崇以大富贵、大吉祥、大骄艳、大繁盛的象征。无论庙堂、庭宇、殿屏、宴阁都首选牡丹图案来装点,可谓牡丹无处不在。每每盛世繁荣之际,牡丹更是身价百倍。人们能以有一幅牡丹佳作添进大雅之堂增辉加富而欣喜。
牡丹以王者之尊,超群品上。以王而不霸,艳而不俗,香而不腻,丽而不傲,烂熳欣喻,浓郁醉人 ,深受人们的喜爱。真正谓之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
二 牡丹花中王 根系在长安
现今世人尽知洛阳牡丹、荷泽牡丹,然,又有几人知晓牡丹根系长安太白山。 牡丹花,原产于中国陕西秦岭,以太白山系为根生所在。为落叶灌木,属玉茛科,芍药属,野生无性繁殖。花的枝干自然而略有弯屈地展开。叶互生,为重出羽状复叶,呈卵形或橢园形,三叉九顶规律生长。花的瓣,分单和重瓣,扇形,瓣边沿有裂和折。其花唯红花,花开蕾大如拳,朵巨如盆,瓣似红玉雕出,蕊像金线绽成,房同莲房相隔,味近兰麝清异之香。花身一般地都在1米至1.5米,长至老时高可达3米左右。至今在陕西太白山上,仍可见大如盆髙如树的野生牡丹。待花开之时,远看去,半山之上遍红摇曳,蔚为壮观。
牡丹,耐寒,耐旱,畏热,忌积水,喜阳光,恶烈晒,好通风,适宜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国治》曰:筑台植牡丹。即指牡丹要起垅栽植,可防积水,又可保湿。种植牡丹花,一年三次施肥:清明施肥为催花,小滿施肥为助长,立冬施肥保来年。勤看慎浇水,春秋隔日浇,夏季每日浇,冬时干时浇。白露至秋分之间花的种子成熟,随采随播,当年出苗,三年移植,五年开花。牡丹可在白露至霜降时节以芍药为砧木稼接,每年4至5月开花,花开一月上下败萎,等来年再开。
牡丹,除观赏外,另有一个重要用途“入药”。它的根皮俗称《丹皮》,随挖根随即时炮制,用琉璜烟熏即成白色丹皮药材。不可拖延炮制的时间,否则牡丹根皮只能当柴了。丹皮入药有散瘀泻火、止血镇痛的药效,是中医常用的药材。
牡丹,初时野生野长名《鹿韭》,后被人认识了又名《木芍药》。至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曰: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色,故谓丹。逐《牡丹》之名被世人共称。唐时皇家引种《牡丹》,入住唐长安兴庆宫图龙池东沉香亭御花苑,被冠称《长安红牡丹》,自此,牡丹登大雅之堂而鼎盛。
唐长安时的大唐西肆(市),每到一年的4至5月长安红牡丹盛开展出销售之时。自上市到下市仅一月时间,几乎长安城內,空巷涌奔,竟赏抢购,热闹异常。有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形容其盛况。直到唐末武则天后执政,为其政权迁都洛阳,随国都迁移,长安牡丹随之衰败。洛阳的牡丹以稼接为千颜万色而盛极,可能是气候、水土的原因吧,洛阳牡丹不再是长安牡丹大如盆、红似玉的骄媚大气了。
【宋】欧阳修的一篇专著《洛阳牡丹记》,以全国牡丹相比,他崇洛阳牡丹全国数第一。又有【宋】理学家邵雍在《洛阳春吟》中的赞誉,更惦实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身价,将洛阳牡丹推向了无可置疑的最佳名花地位。加之宋时文人墨客以不同方式大加赞颂洛阳牡丹,更让洛阳牡丹声名四播。洛阳牡丹的盛起,长安牡丹的衰败,几乎濒临绝种,现今世人只知有千颜万色洛阳牡丹,而少知“牡丹花中王,根系在长安”大如盆、红似玉的长安红牡丹了。
呜呼,宫院佳丽三仟女,那有一媛似玉环。世上牡丹万种色,难得长安无双红。
三 酒热酬知己 长安牡丹红
牡丹,自唐长安盛起,久盛不衰。待到文人墨客的加入,已不再是空巷赏购的门庭摆设。牡丹俨然以国色天香之富丽,花中之王之贵艳,以一种文化登堂而入,傲居大雅。牡丹身价越盛,我们就越思念濒临绝种的,长安红牡丹这个耀眼的瑰宝。
我爱长安红牡丹,我爱,不仅长安红牡丹雍容华贵之富,还爱长安红牡丹品髙德尊之誉;我迷长安红牡丹,我迷,不仅长安红牡丹国色天香之贵,还迷长安
红牡丹傲气俊骨之神;我宣长安红牡丹,我宣,不仅长安红牡丹如盆美玉之红,还宣长安红牡丹惟红独色之气;我捧长安红牡丹,我捧,不仅长安红牡丹人间第一之香,还捧长安红牡丹童心清纯之恒。长安红牡丹瞬间艳丽无比的绽放,带来的是持爱久远,永生的光明。
我以深厚淳朴的秦人画风、骄艳不俗的秦人民风、刚柔并济的秦人德风,来书画长安红牡丹。并且,以《长安牡丹》为题、以千姿百态万种红色的长安红牡丹为目,以水墨大写意无法而有法来表现,长安红牡丹的无比张力。让秦山秦水抚育出来的,天赋国粹国宝长安红牡丹,开遍大江南北,香透大洋彼岸。借今大时代中的大繁荣、大昌盛,中华文化复兴之际。长安红牡丹该是被正名并复盛的时候了,应是让世人感到“家无牡丹不富、阁无牡丹不贵”的共识。重展长安红牡丹的大富大贵、大气大尊责无旁贷,长安酒热酬知己,红玉牡丹迎客来。 在大长安与世共享天时地利人和的今天,长安李肆用水墨丹青《长安牡丹》和世人交流,以己之力呐喊,唤起世人对长安红牡丹的认知和喜爱。以己之抛砖,为长安红牡丹的盛世复兴而致力引玉。愿长安红牡丹重展红媚,倚风含笑于人间天上!
陕西大词家、中华第一词家月人先生,曾在《陕西诗词界》(陕西作家协会主办)杂志,为长安李肆创作的《长安牡丹——倚风含笑》刊用而作清词《浪淘沙》序赞:
《浪淘沙》
绿叶青枝傲宇中,倚风含笑牡丹红。 挺胸昂首芳姿丽,囯色天香醉俊雄。
【注】:感谢老鬼先生曾在2012年5月摘录整理我的初稿,并命名《牡丹花中王 根系在长安》,推荐于百度文库。
长安李肆 撰于《西安李肆书画艺术》工作室
2012年2月 初稿
2013年9月 再稿
【注】:感谢老鬼先生曾在2012年5月摘录整理我的初稿,并命名《牡丹花中王 根系在长安》,推荐于百度文库。
长安李肆 撰于《西安李肆书画艺术》工作室
2012年2月 初稿
2013年9月 再稿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国色天香红牡丹 寻根方知在长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