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选修)

说明:l.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6届亚洲杯足球赛2015年1月9日至1月31日在澳大利亚举行。图1为亚洲杯承办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比赛城市中,布里斯班温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太阳高度角大 C.大气逆辐射强 D.暖流影响显著 2.比赛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悉尼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C.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再加快 D.徐州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2014年11月13日,欧洲航天局探测器“菲莱”在经过10年的飞行后成功登陆彗星“67P”(直径约4km)。读图2,回答3~4题。

3.徐州市昼长与“菲莱”登陆彗星日期最接近的一天是

A.5月13日 B.1月1日 C.7月13日 D.2月1日

4.关于彗星“67P”及探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菲莱”着陆后以太阳能为主要动力 ②彗星探测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 ③彗星“67P”上可能探测到高级生命 ④彗星引力小,“菲莱”着陆后需自主固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年,由于红海海底火山爆发,在也门西岸祖拜尔群岛附近,形成了一座新岛屿。图3为火山喷发图,图4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1

5.能够正确表示新岛屿形成过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伴随岛屿诞生的新岩石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是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古代生物化石 C.具有流纹和气孔D.质地坚硬致密

读某日亚洲东部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图5),回答7~8题。 7.此时图中城市

A.乌鲁木齐狂风暴雨 B.北京秋高气爽 C.哈尔滨吹东南风 D.上海有台风过境

8.未来2~3天连云港的气温、气压状况变化可能是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6)。回答9~10题。 9.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10.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图7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

1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

的变化是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图8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2

13.此时甲处沿海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降水稀少 D.温和湿润

14.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陆上径流汇入 C.暖流势力强大 D.深层海水上涌

图9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丘移向绿洲 C.河流水量减少 D.冰川融水减少 16.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 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

冬虫夏草核心产区为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地区,其海拔多在4400~460D米之间,而20年前该高度是在3900~4400米之间.据此回答17~18题。 17.导致冬虫夏草核心区海拔范围变化的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雪线下降 C.士壤湿度增大 D.青藏高原隆升 18.大量采挖冬虫夏草,对产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草地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物种减少 ④冻土消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10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图11为“地形剖面图”(单位:m),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10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

在图11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示区域相对高差最大可能为

A.359米 B.349米 C.259米 D.249米

3

“母亲水窖”是帮助干旱地区居民摆脱严重缺水所实施的慈善项目,它是修建于地下的用以蓄集雨水的容器。图12为甘肃省水窖建设照片,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地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降水少 B.降水以雪为主且冰冻期长 C.水循环不活跃 D.江河、湖泊污染严重 22.“母亲水窖”的建设

A.有利于该地区经济作物的浇灌 B.增加该地区农民收入 C.解决该地区干旱缺水现状 D.根本改变该地区贫困面貌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x2mxl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图13).读图完成23~24题。 23.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A.净化水质 B.防风固沙 C.塑造地形 D.涵养水源

24.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B.出水口的排水量增加 C.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图14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科考船途经①、②、③、④处,均顺风顺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关于①、②、③、⑤处对应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向高纬地区流动 B.②处洋流对沿岸降温减湿 C.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 D.⑤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4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7题~第31题),共计60分。 27.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目前,江苏省在南京、淮安、徐州等地均有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其中位于徐州市郊青山泉镇的20兆瓦光伏发电站是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电站。

材料二: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5)和太阳能电池方阵示意图(图16)。

(1)江苏省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 ,南京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的数值约为 ▲ 兆焦耳/平方米〃年。(2分)

(2)为了最大效益发电,图13中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朝向是 ▲ ,南京、淮安、徐州三地D值最大的是 ▲ 。(2分)

(3)徐州市郊青山泉镇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优势条件是 ▲ 。(3分) (4)江苏发展光伏发电的意义是 ▲ 。(6分)

28.图17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12分)

(1)对比甲、乙两图,北京市风向的变化是 ▲ 。渤海湾风速变 ▲ (大或小), 判断的理由是 ▲ 。(5分)

(2)5月7日14时北京受 ▲ 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形成 ▲ 天气,该日白天北 京比平壤气温低的原因是 ▲ 。(4分)

(3)图示季节华北地区多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3分)

5

29.图18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19、图20分别表示四地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读图18,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规律是 ▲ 。(2分)

(2)K海域著名的渔场是 ▲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分) (3)图18中阴影代表的自然带是 ▲ ,该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具有纬度差异,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2分)

(4)甲、乙、丙、丁四地与图18中①地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 ,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 ;与②地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 ,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 (5分)

(5)试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 。(3分) 30.【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智利北部海域发生8.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图21为本次地震震中位置及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

(1)世界主要渔场所在海域多为 ▲ (海底地貌)。(2分)

(2)比较西北太平洋渔场与南太平洋渔场主要成因的差异 ▲ 。(2分) (3)试比较图中A、B两海域海水性质的差异 ▲ 。(2分)

(4)智利地震可能引发的海洋灾害是 ▲ ,防御此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 (4分)

6

3l.【环境保护】读2009~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增速示意图(图22)和垃圾处理

流程图(图23).回答下下列问颢。(10分)

(1)2009—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增速的变化特点分别是 ▲ 、 ▲ 。 (2分)

(2)城市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图中的A、B、C依次为 ▲ 、 ▲ 、 ▲ 。(3分)

(3)图23城市垃圾处理流程体现了 ▲ 、 ▲ 、 ▲ 的原则。(3分) (4)作为中学生,在减少城市垃圾中应具各的行为有 ▲ 。(2分)

7

8

9

10

高二年级地理期末试题(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D 6.C 7.C 8.C 9.B 10.A 11.D 12.D 13.C 14.D 15.C 16.B 17.A 18.B (二)双项选择题。

19.BD 20.BC 21.AC 22.AB 23.AD 24.AD 25.CD 26.A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7题~第31题),共计60分。 27.(共13分)

(1)南低北高 4500(或4500-4700)(2分) (2)正南 徐州(2分) (3)太阳总辐射量较大;位于市郊,地价较低;政策支持(3分) (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任答3点得6分) 28.(共12分)

(1)东南风(或偏南风)转为东北风(或偏北风)(2分) 大(1分) 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变大,风力变大(2分) (2)低压(气旋)(1分) 阴雨(1分) 北京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或平壤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2分)

(3)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农业生产需水量大等(3分) 29.(共15分)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2分) (2)北海道渔场(1分)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2分) (3)亚寒带针林带(1分) 洋流(1分)

(4)甲(1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1分) 丁(1分) 全年温和湿润(2分)

(5)同:降水集中(1分) 异: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1分);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小(1分) 30.【海洋地理】(10分) (1)大陆架(2分)

(2)西北太平洋渔场主要由寒暖流交汇而形成;南太平洋渔场的成因则主要是上升流引起的(2分) (3))A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均高于B海域(2分)

(4)海啸(2分)加强监测预报,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任答2点得2分) 31.【环境保护】(10分)

(1)增加 先增后减 (2分)

(2)可燃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3分) (3)资源化 减量化 无害化 (3分)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处理垃圾注意分类;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不用一次性用品;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等(任答2点得2分)

11

高二年级地理期末试题(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D 6.C 7.C 8.C 9.B 10.A 11.D 12.D 13.C 14.D 15.C 16.B 17.A 18.B (二)双项选择题。

19.BD 20.BC 21.AC 22.AB 23.AD 24.AD 25.CD 26.A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7题~第31题),共计60分。 27.(共13分)

(1)南低北高 4500(或4500-4700)(2分) (2)正南 徐州(2分) (3)太阳总辐射量较大;位于市郊,地价较低;政策支持(3分) (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任答3点得6分) 28.(共12分)

(1)东南风(或偏南风)转为东北风(或偏北风)(2分) 大(1分) 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变大,风力变大(2分) (2)低压(气旋)(1分) 阴雨(1分) 北京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或平壤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2分)

(3)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农业生产需水量大等(3分) 29.(共15分)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2分) (2)北海道渔场(1分)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2分) (3)亚寒带针林带(1分) 洋流(1分)

(4)甲(1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1分) 丁(1分) 全年温和湿润(2分)

(5)同:降水集中(1分) 异: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1分);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小(1分) 30.【海洋地理】(10分) (1)大陆架(2分)

(2)西北太平洋渔场主要由寒暖流交汇而形成;南太平洋渔场的成因则主要是上升流引起的(2分) (3))A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均高于B海域(2分)

(4)海啸(2分)加强监测预报,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任答2点得2分) 31.【环境保护】(10分)

(1)增加 先增后减 (2分)

(2)可燃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3分) (3)资源化 减量化 无害化 (3分)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处理垃圾注意分类;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不用一次性用品;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等(任答2点得2分)

11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二地理-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高二地理-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23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