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诗经》的文学价值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探究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教学方法
诵读发 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方红笺承载了薛涛无尽的爱恋;一枝青梅 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飞花飘零了黛玉满腹的爱恨;无际的沙漠抚慰了三毛不羁的灵魂;而滔滔的淇水见证了女子艰辛的情路。淇水与女子的生活和命运始终相随,我们就随着缓缓的淇水去见证一下女子的喜怒与哀乐。
二、常识积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内容上: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三、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女子 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1
第一章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第四章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第六章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讲解其中字词,推测事情变化)
4.请仔细品味这些地方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第一、二章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恋爱的甜蜜 第三、四章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婚变的沉痛 第五、六章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分手的决绝
四、细嚼慢咽——把书读厚
一写淇水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恋爱的甜蜜
1.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一写此时的淇水是什么样的?
淇水:平静 安详 波澜不惊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会看到什么样的两个人?请找出描写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写——动作:送、涉、将、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写——蚩蚩、即、卜筮 间接描写——无怒
——憨厚、老实、认真、暴躁易怒
(他们在这里盟誓,在这里分别,淇水是那么的静缓、安详,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其事
再写淇水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婚变的沉痛
1.再次写到淇水,淇水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汤汤: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 情海波澜 命运动荡 心潮澎湃 愤愤难平
2.淇水浩荡,女子的内心愤愤难平,从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愤然直抒惨痛教训,语调激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诚恳审视自身不足,内心愤然
3.女子最想说的莫过于刚才讲过的那些教训和被弃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桑树呢?在诗经里有没有写植物的地方?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
2
起所要歌咏的对象。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喻,对事物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女子容颜靓丽;两人的浓情蜜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女子容颜憔悴;两人的感情枯竭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女子不要沉醉于爱情的甜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4.在这两章中表现了她和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她: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任劳任怨
女也不爽——感情专一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
他: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用情不专
三写淇水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分手的决绝
1.这次强调了淇水的什么特征? 比兴
有岸 有泮
——我的容忍,我的退让是有限度 正比 有岸 有泮
——氓的放纵,氓的暴虐没有止境 反比 2.女子回忆出嫁之后表现如何?男子表现怎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3.女子想象回家之后会是什么情景呢?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预想回家之后的情景 对前途的担忧
4.此时女子处于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处境:往事不堪回首;前途复又可畏,体会女子想走还是想留? 想留: 及尔偕老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对以前温馨时光的深切怀念
3
5.为什么不留?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对以后悲惨遭遇的清醒认识
6.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他和她? 她——清醒、刚烈、坚毅 他——暴虐、毫无担当
五、消化吸收——把书读薄
1.淇水见证了女子怎样的性格变化? 温婉、多情、善良、单纯
任劳任怨、忠贞不二、年老色衰 清醒、刚烈、坚毅
——痛苦的心灵挣扎,完成了一个女子自我的心灵救赎,表现了她的个性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2.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 男子:始乱终弃 毫无担当 女子:年老色衰
社会背景: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3.历史中婚姻遭遇变故的女子她们是怎样来对待的呢? ? 卓文君 ? 蔡文姬 ? 刘兰芝 ? 安娜 ? 娜拉 ? 秋瑾 ?
4.诗歌主题
诗歌以女子的口吻回忆了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她从单纯、善良、温柔到清醒、刚烈、坚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古代女子追求幸福婚姻的强烈愿望。
4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诗经氓优质课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