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3.1.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优秀教案(新版)济南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消化和吸收(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重点) ②知道消化的概念和类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式图,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就会想到“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怎样才能转变为小分子物质呢?”,引出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可让学生看图自己说出,并结合自身实际指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位置。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明确三个问题:第一、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第三、食物消化的过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

②相关实验材料器具:馒头、烧杯、量筒、试管、温度计、滴管、清水、碘液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复习 提问 2 分钟 创设 情景 激发 兴趣 2 教师通过口述,呈现对上一节学过的主要知识的提问: 1、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2、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3、说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同学们好! 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 在吃饭正常情况下,患有慢性肠胃炎的病人,大学生回忆、看书温故而知新,为学习等,要给出准确、新授知识做铺垫。 规范的答案。 以“做一名小医生”活动导入,学生通过倾听,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引出学生对探究消化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老师提出 的问题。 引起联想。 分钟 都比较瘦,而有的人比较胖,这是为什么? 还有些同学一发烧就吃饭不香,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我们本课内容---消化和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道什么是消化和吸收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说出课题,并板书。) 吸收知识的兴趣。 目标 展示 1 分钟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中出示的问题认真默读课本。小黑板内容如下: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第8页—10页的内容(注意 :图3.1-4消化系统模式图和相关链接介绍),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画出来,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问题。 检测: 1、请你指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 读标,明确本节学习目标板书在小黑板上,可时刻提醒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依照目标进行学习。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仔细观看,思考、学生通过自学,初步认识消化的结构基础,用于指导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积极参与状态。 组织 交流 点拨 建构 (一) 5 分钟 消化系统的组成1 2345(最为细长)消化道1消化腺分泌分泌回答问题。 2(最膨大)345分泌分泌分泌276726 2、在图中分别找到口腔、胃、小肠、肝脏的位置,某位同学肚子疼,你能帮他找找疼的部位吗? 过渡: 同学们能说出食物消化的起点是哪里?接下交流 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点拨 自学指导(二) 建构 请同学们继续自学课本第9—10页的“食物的消化”环节,(注意 :探究活动及图3.1-5唾液对(二) 淀粉的消化、相关链接的介绍),找到知识要点,5 并在课本中标记出来,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组织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在认识消化系统的基础上,学会知道消化的概念和类型,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消化 分钟 回答问题。 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 里被分解成 物质的过程。 2.消化的种类: 消化和 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物理消化: 牙齿的 和舌的 ,食物被磨碎并与 充分混合。 2、化学消化: 唾液中含有 ,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这个过程属于化学消化。 过渡:教师课前切好馒头片若干,上课时发给学生,让他们将馒头含在口中,一段时间后,请同学们讲讲你们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馒头变甜的原因。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9-10页“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注意:仔细观察第10页“图3.1-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分钟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 实验材料器具: 。 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前,你有什么困惑,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问题汇总: (1)实验用什么来模拟牙齿和舌的作用? (2)纯净的唾液如何获得? (3)观察课本第10页图3.1-5,说出1号和2号试管对照的变量是什么? (4)为什么选择将2只试管放在37℃温水中5分钟? (5)什么时候滴加碘液? 注意事项: (1)加入2个试管中馒头的量相同,各需2克。 (2)用脱脂棉含在嘴中1-2分钟后,放在小烧杯中,用镊子挤出,用量筒量取2ml唾液倒入1号试管中,摇匀。再量取2ml清水倒入2号试管中,摇匀。 (提示:小组分工,可以同时量取。) (3)将2个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5分钟。 (4)5分钟后,从温水中取出2个试管,分别向2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就可以观察 仔细观看,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口含馒头 片一段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经验和课本自学,先认识口腔中的结构,再进一步去探究为什么馒头会変甜?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一步步深入了解。 回答问题 。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 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 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能提出什么问题 ,并作出什么 假设? (3)根据提 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计划 。 指导学生自己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发现馒头変甜的本质、自学教材、交流,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 引导 探究 层层 推进 20 分钟 了。 观看操作步骤,进一步熟悉操作方案。 4、实施计划: (1)所有同学请闭上眼睛,静想实验操作如何进行? (2)小组分工,然后开始操作,组长负责。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 析。 (5)提出改进 意见 。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 得出结论。 加唾液和清水 37℃温水浴 加碘液观察 5、得出结论:两个试管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 管 ,2号试管 。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 思考解决问题,论是 。 学以致用。 6、表达交流: 学生根据所学知(1)人发烧时为什么吃饭不如平时香呢? 识,学以致用。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 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7、延伸探究: 学生谈论、交流、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很多,如牙齿的咀嚼、舌的记录并作答。 搅拌等。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方案并写出探究报告。 8、实验整理。 过渡: 现在,请同学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吧。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 整合 迁移 应用 3 分钟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1)图中l一11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___②____③____④_ __⑤__ _ ⑥___⑦___⑧___⑨___⑩___⑾___.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学生分析、交流。 移和应用,起到举一(重点解释原反三的作用。 因) 学生除了知道消化 系统的组成,还要会学生自主回顾本应用所学知识。 节所学所得,完 成消化系统的组 成的习题。 同时进一步的点明:消化系统的结构与(2)写出图中消化腺的序号: ___ ___ _ _ _ (3)消化道的组成依次是: ___ ___ _ _ ___ __ __ ____ (4)图中7表示肝脏,它分泌的消化液与其他消化液不同是 。 (5)图中8能够分泌消化液,其中的消化酶可以把淀粉转化成 。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当堂达标: 1、馒头变甜,这主要是由于( )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的缘故 D.淀粉有甜味 2.不要消化就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米饭 B.面条 C肥肉 D.维生素c 3.下面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 ) A.牙齿将食物嚼碎 B. 口腔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C. 胃肠的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D.舌头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并吞入食道 4.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1)如①③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如以“唾液”为变量,则 是一组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其原因是 。 (4)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搅拌。”你认为第四种处理有无必要? 。 (5)如果想探究温度对消化酶的影响,你准备选择第 种处理方式,并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 课下作业: 功能是相统一的。 课堂 达标 检测 及课 下作 业 7 分钟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 学生独立自主完 成,课堂检测要 及时互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 第10页:1-7 第11页:自我感知 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 第10页:1.2.3及7; 第11页:自我感知 师巡视,指导学生,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完成后,对部分题进行反馈,并面批部分同学助学。 注:此教案<教学反思>后附有导学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小消化腺:胃腺、肠腺(直接开口于消化道);

2、消化腺: 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二、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方式: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三、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唾液

淀粉 麦芽糖 口腔

实验结论:

馒头变甜是由于唾液淀粉酶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的原因

教学反思:

当堂面批,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疑问,及时进行补充和辅导。 学生通过观察消化系统模型,并在自己身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让学生手脑并用,既方便记忆,也为后

面学习口腔、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做好铺垫。

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我对课本将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2只试管实验,滴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让学生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其次,又通过延伸探究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再次,本课因为涉及到探究实验,所以在讲解中要有侧重,不然一堂课的时间将不够。 附: 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 滕州市柴里矿区学校:曹勇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重点) 2、知道消化的概念和类型。

3、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重、难点)

课堂探究:

一、温故知新(2分钟): 1、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2、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3、说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二、情境导入(2分钟):

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

在吃饭正常情况下,患有慢性肠胃炎的病人,大都比较瘦,而有的人比较胖,这是为什么? 还有些同学一发烧就吃饭不香,这是为什么呢? 三、引入课题,明确目标(1分钟)。 四、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5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第8—9页的“消化系统的组成”环节,(注意 :观察图3.1-4消化系统模式图的介绍),在课本中找到知识要点,并在课本中标记出来。时间:5分钟. 1、请你指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1 2345(最为细长)消化道1消化腺分泌分泌2(最膨大)345分泌分泌分泌276726 2、在图中分别找到口腔、胃、小肠、肝脏的位置,某位同学肚子疼,你能帮他找找疼的部位吗? 自学指导(二)(5分钟) 请同学们继续自学课本第9—10页的“食物的消化”环节,(注意 :探究活动及图3.1-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相关链接的介绍),找到知识要点,并在课本中标记出来。 时间:5分钟. 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 里被分解成 物质的过程。 2.消化的种类: 消化和 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物理消化: 牙齿的 和舌的 ,食物被磨碎并与 充分混合。 2、化学消化:

唾液中含有 ,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这个过程属于化学消化。

合作探究(20分钟)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9-10页“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注意:仔细观察第10页“图3.1-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分钟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馒头在口腔内与唾液充分混合就有了甜味?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

实验材料器具: 。 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前,请你解答下面困惑吗? (1)实验用什么来模拟牙齿和舌的作用? (2)纯净的唾液如何获得?

(3)观察课本第10页图3.1-5,说出1号和2号试管对照的变量是什么?

(4)为什么选择将2只试管放在37℃温水中5分钟? (5)什么时候滴加碘液?

注意事项:

(1)加入2个试管中馒头的量相同,各需2克。

(2)用脱脂棉含在嘴中1-2分钟后,放在小烧杯中,用镊子挤出,用 量筒量取2ml唾液倒入1号试管中,摇匀。再量取2ml清水倒入2号试管中, 摇匀。(提示:小组分工,可以同时量取。) (3)将2个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5分钟。

(4)5分钟后,从温水中取出2个试管,分别向2个试管中各滴加2 滴碘液,摇匀,就可以观察了。

观看操作步骤,进一步熟悉操作方案。 4、实施计划:

(1)所有同学请闭上眼睛,静想实验操作如何进行? (2)小组分工,然后开始操作。(组长负责记录) 5、得出结论:

两个试管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 ,2号试管 。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6、表达交流:

(1)人发烧时为什么吃饭不如平时香呢?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7、延伸探究:

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很多,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方案并写出探究报告。

8、实验整理。

四、拓展应用(3分钟)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l一11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___②____③____④_ __⑤__ _ ⑥___⑦___⑧___⑨___⑩___⑾___. (2)写出图中消化腺的序号: ___ ___ _ _ _ (3)消化道的组成依次是:

___ ___ _ _ ___ __ __ ____ (4)图中7表示肝脏,它分泌的消化液与其他消化液不同是 。 (5)图中8能够分泌消化液,其中的消化酶可以把淀粉转化成 。 五、达标检测(7分钟) 当堂达标:

1、馒头变甜,这主要是由于 ( )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的缘故 D.淀粉有甜味

2、不要消化就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 A.米饭 B.面条 C肥肉 D.维生素c

3、下面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 ) A.牙齿将食物嚼碎 B. 口腔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C. 胃肠的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D.舌头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并吞入食道 4、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5、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1)如①③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如以“唾液”为变量,则 是一组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其原因是 。

(4)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搅拌。”你认为第四种处理有无必要? 。

(5)如果想探究温度对消化酶的影响,你准备选择第 种处理方式,并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

课下作业:

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 第10页:1-7

第11页:自我感知 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 第10页:1.2.3及7; 第11页:自我感知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1)如①③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如以“唾液”为变量,则 是一组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其原因是 。

(4)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搅拌。”你认为第四种处理有无必要? 。

(5)如果想探究温度对消化酶的影响,你准备选择第 种处理方式,并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

课下作业:

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 第10页:1-7

第11页:自我感知 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 第10页:1.2.3及7; 第11页:自我感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七年级生物下册3.1.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优秀教案(新版)济南版(2在线全文阅读。

七年级生物下册3.1.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优秀教案(新版)济南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33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