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植物的叶)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捡落叶

植物的叶 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

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学习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学习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 画一片完整的叶。

2.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1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观察比较本小组收集的树叶,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

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2. 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3.引导学生描述总结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① 1. 叶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右图是一片完整的叶,图中的①是 ②是 。 ②

2. 叶从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的长大、变老。说明叶也是有 的。

3. 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 和 的方法来比较叶的大小。 4. 同一棵树的新鲜叶和落叶的相同之处是( ) A.颜色相同 B.软硬相同 C.叶的结构相同 5.下列有可能是同一种树的叶片的是( )。

A.软硬相同,宽度相同 B.颜色相同,叶片长度也相同 C.叶片形状相同,叶脉形状相同,叶的整体结构相同 6. 判断题:①树上的叶子是没有生命的------------------( )

②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由叶脉和叶柄组成。--------------( ) 7. 观察下面的叶子,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2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观察叶的变化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植物的其它变化

记录植物的变化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学习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学习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 9页 共56页 2.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怎样观察?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分组讨论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2.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3.组织学生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并汇报 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苹果树长大后( )变化

A.会发生 B.不会发生

2.小朋友,大自然中有很多现象告诉我们随着时间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过去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你能找到哪些现象?(至少举三例)

3.排一排

下面是狗尾草的生长变化的各个阶段,你能根据平时的观察将它的各个 阶段按先后顺序排一排吗?请将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狗尾草开始抽出形状像狗尾巴一样和颜色是绿色的果实; ②狗尾草开始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③狗尾草的果实越来越大,颜色也渐渐地由绿变黄; ④狗尾草的叶子渐渐长大了,茎也渐渐长高了; ⑤狗尾草的叶子慢慢变黄了,果实成熟了。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0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植物的生长需要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了解植物的一生

讨论植物的相同特点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3.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2.说一说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3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学生分组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思考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阅读课

本17页“植物的生长需要”。

2.引导学生看图“向日葵的一生”你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 段吗?

3.阅读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你们有什么体会?讨论交流从 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植物的生长都需要 、 、 、 。 2.植物的一生是有 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 。 3.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 )年。

A. 几百 B. 几千 C. 几万

4.( )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A. 茶花 B. 王莲 C. 大王花 5.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正常生长?

6.请把下列植物的编号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A.荷花 B.蒲公英 C.柳树 D.浮萍 E.樟树 F.狗尾草 G.水杉 H.金鱼藻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4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寻访小动物)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秋天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寻访小动物 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寻访小动物需要注意的事项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学习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秋天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7页 共56页

2.观察时遇到不知名的小动物该怎么办?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理解小动物,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2.帮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3.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讨论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强调: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的校园里有 、 、 、 等小动物。2. 我还知道 、 、 等小动物。 3. 我认识 、 、 等大动物。 4.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看见喜欢的小动物,我们( )。

A.把它带回家 B.让它生活在自己的家里,别去打扰它. 5.为了完成观察小动物的任务,我们( )。

A.勇敢地在任何有小动物的场所进行观察 B.安全最重要,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6.观察不容易接近的动物,比如鸟类,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8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蜗牛<一>)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观察蜗牛的身体

蜗牛(一) 观察蜗牛的运动

我们来养蜗牛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仔细观察过蜗牛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5页 共56页

2.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蜗牛靠什么爬行?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观察蜗牛的身体,找特征。

⑴头部: ⑵腹部: ⑶壳:

2.阅读课本28页“我们来饲养蜗牛”了解蜗牛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 、 、 三部分。 2.观察蜗牛爬行时,我发现蜗牛是靠 爬行的。

3.观察蜗牛的身体,我发现蜗牛的头上有 对触角,一对长的触角上长有 。

4.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 )。

A.留下痕迹 B.留下脚印 C.什么也不会留下 5.为了能看清蜗牛爬行时腹足的运动,最好的方法是( )。 A.让蜗牛在透明的玻璃上爬 B.让蜗牛在木棒上爬 C.让蜗牛在白纸上爬

6.判断题:①蜗牛的两队触角上都长有眼睛。 ( )

②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 ) ③蜗牛能在玻璃上爬行 ( ) 7.我们在观察蜗牛运动时发现了什么?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6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我们看到了什么)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照片上的大树

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过的大树

观察真正的大树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定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 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学习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我打算这样观察大树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页 共56页 ……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小组合作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大树的特点 方 法 我的发现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能用眼睛 、耳朵 、手摸、鼻子 等方法来观察一棵大树。

2.在观察大树的外部特点时,我们可以根据大树周围的建筑物来初步了解大树的 。

3. 在观察大树时,小冬要记录某种树皮的情况,(如右图)

他采用的这种记录方法是( )

A. 写生 B. 拓印 C. 照相 D. 取样本 4. 在以下三张图片中,大树的( )这个部分叫树干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校园的树木)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怎样观察树木

校园的树木 观察记录一棵树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习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描述大树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方法,请将树的各部分与合适的描述方法用

线连起来。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页 共56页

树的形状 用手比划

树的粗细 与周围的建筑物比较 树的高度 画简图 树皮的样子 展示实物、标本 果实、树叶 拓印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讨论观察树木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观察记录。

2.指导学生实地观察,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3.整理观察记录。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 我们的校园里有 、 等大树。

2. 一棵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 、 、 组成。 3.观察一棵大树应该有顺序的进行,应该由 到 ,由 到 。

4. 是记录大树树皮最好的方法。所需的基本材料是 和 。

5.不同的树之间也有相同之处是( )

A. 树干的形状一样 B. 都是木质的树干 C .叶片一样 6. 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物体的( )特点 A. 光滑或粗糙 B. 软硬 C. 轻重 7. 描述大树的高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

A. 画简图 B. 做动作 C. 和周围的建筑物比较

学习心得 (回 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4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大树和小草)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常见的小草

大树和小草 比较大树和小草 整理相同和不同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学习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不同的草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 5页 共56页 2.樟树和狗尾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观察记录狗尾草的特征。

2.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大 树 小 草 不同点 相同点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 根据植物茎的特征,我知道树是 本植物,草是 本植物。2. 像樟树这样茎坚硬,多年生的植物叫( )。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3. 像狗尾草这样茎多汁,较柔软的植物叫( )。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4.关于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树和小草的茎都是木质茎 B.大树和小草都是多年生植物 C.大树和小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和水分 5.连线题: 水杉

月季 草本植物 凤仙花

狗尾草

梧桐树 木本植物 蒲公英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6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3页 共56页第4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水生植物)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常见的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学习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你知道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见过哪些水生植物?

2.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7页 共56页 3. 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交流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2.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用维恩图表示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通过上面的比较,小组讨论、总结出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之处。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认识的水生植物有 、 、 、 等。 2.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 、 。 3. 下面各种植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 A.车前草 B.蒲公英 C.浮萍 4.下面各种植物不是水生植物的是( )。 A.水葫芦 B.水花生 C.月季

5.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是 。 6.小资料: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它的茎比较粗短,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很多细长的须根;叶片卵形至肾圆形,大小不一,宽约4~12cm,光滑,叶柄基部带紫红色,膨大呈葫芦状的气囊;有紫色亮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点,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绿叶杯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株能浮在水面。

水葫芦的繁殖力及其旺盛,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它便迅速生长,并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物种单一。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8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7页共56页第18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蜗牛〈二〉)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观察蜗牛吃食物

蜗牛(二) 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

继续观察蜗牛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牙齿吗?蜗牛怎样吃食物?

2.蜗牛从哪个部位排除粪便?

3.蜗牛用什么呼吸?你能找到它的呼吸孔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9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学生小组交流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

2.指导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并让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 吃什么,不吃什么。

3.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小组讨论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4.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在观察蜗牛的时候,我们用小棒或笔尖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发现蜗牛的反应是 。

2.在蜗牛休眠的时候,我们要唤醒蜗牛,可以 。 3.蜗牛是世界上____________最多的动物。 4.蜗牛喜欢吃( )。

A.苹果 B.饼干 C.糖 5.蜗牛不吃的食物是( )。 A.小草 B.树叶 C.鱼肉 6.蜗牛用( )寻找食物。

A.触角 B.眼 C.鼻子 7.蜗牛用( )呼吸 。

A. 鼻 B. 气孔 C. 腮 8.下面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蜗牛需要进行排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生命特征 B.若蜗牛几天不吃东西,它很可能生病了 C.蜗牛的身体很柔软,壳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D.蜗牛也会繁殖下一代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0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蚯蚓)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观察蚯蚓的身体

蚯蚓

观察蚯蚓的反应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蚯蚓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1页 共56页 2.蜗牛和蚯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交流总结蚯蚓的生活环境。

2.观察蚯蚓的身体,小组尝试描述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3.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蜗牛 蚯蚓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身体,我们会看到蚯蚓的口、 肛门和环带,右图中的蚯蚓位于①的是 位于②的是 位于③的是 。 2.蚯蚓的头部在( )

A.离环带较近的一端B.离环带较远的一端C.两端都是头部 3.蚯蚓通常在( )的环境中生活。 A.潮湿 B.干燥 C.水里 4.关于蚯蚓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用腹足爬行 B.全身伸缩前行 C.呈“S”形前行 5.夏天雨后,蚯蚓都爬出了地面,这是因为( )

A.地里全是水,呆久了会闷死 B.地下太热,出来凉快一下 C.饿了,出来寻找食物

小资料: 蚯蚓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和普通,以至于我们都快忽略它的重要性了。蚯蚓进食的时候,会促进植物成分的分解,使得其中的营养成分渗入土中。它们将泥土吞下或堆放在一边,用这种方式掘出洞穴,使空气流通,并使雨水适量排走,如果没有蚯蚓,泥土很快就会变得僵硬,毫无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2页 共56页

生命力。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蚂蚁)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观察蚂蚁的生活

蚂蚁 观察蚂蚁的身体

进一步观察蚂蚁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

观察蚂蚁的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观察蚂蚁需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3页 共56页 2.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可以分成几部分?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交流蚂蚁的生活环境。

2.观察蚂蚁的身体。

3.引导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4.指导学生室内观察蚂蚁,。(目的: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 不到蚂蚁的情况,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如右图所示,蚂蚁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 ,胸部有六 只 。 2.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

A.山上 B.水里 C.墙角里 3.在观察蚂蚁时,我们常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

A.潜望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4.下列食物中,蚂蚁最喜欢吃的是( )。 A.花瓣 B.树叶 C.糖 5.关于蚯蚓和蚂蚁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和蚯蚓都可以生活在泥土里 B.蚂蚁和蚯蚓都习惯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里 C.蚂蚁和蚯蚓都用全身爬行前进

6.关于蚂蚁的生活习性,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习惯于晚上活动,白天休息 B.总是单独行动 C.蚂蚁用触角和同伴进行交流

7.在蚂蚁乱爬的情况下,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它安静下来,以便于观察呢?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4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21页共56页第22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金鱼)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观察金鱼

金鱼 观察金鱼的捕食

观察金鱼的呼吸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学习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它怎样运动?

2.金鱼是怎样呼吸的?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5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讨论、交流鱼类的生活环境。

2.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讨论交流鱼鳞、鱼鳍的作用。 3.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4.引导学生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并完成P38页下面的维恩图。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金鱼的全身都长有 ,用 划水,用 呼吸。

2.鲤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相互交替一开一合,是在 。 3.鲫鱼用( )呼吸。 A.腮 B.鳃盖 C.肺 4.金鱼用( )游泳。 A.鳍 B.头部 C.鳃盖

5.下列属于金鱼区别于蜗牛、蚂蚁的特征是( )。 A.有腹部 B.有尾巴 C.有鳍 6.标出金鱼身体的各部分名称。

7.在饲养金鱼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6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讨论动物的相同特点

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观察周围的生物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学习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前面学过的蜗牛、蚯蚓、蚂蚁、金鱼有哪些共同特点?

蜗 牛 蚯 蚓 蚂 蚁 金 鱼 运 动 反 应 食 物 繁 殖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9页 共56页 2.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动物、植物有相同特点吗?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让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共同点,并让学生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 是有生命的物体。

4.组织学生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5.阅读资料库。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世界上大约有 多万种动物。

2._________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_________多万种。 3. 和 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他们都属于 。 4.关于动物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蜗牛和蚂蚁都用卵繁殖后代 B.金鱼和蚯蚓的呼吸器官都是气孔C.蚂蚁和蚯蚓都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5.连线题: 非洲象 世界上最大的鸟 长颈鹿 世界上最小的鸟 蜂鸟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鸵鸟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6.观察下面的小动物,按要求回答问题

上面的动物中 和 相似,它们都是三对足。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0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我们周围的材料)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我们知道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材料

调查身边的材料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 材料;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学习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写出它们制作时使用的材料 物 品 材 料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7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观察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

中。

2.调查结束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 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

成的。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3.学生小组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 、 、 、 、 塑料等。

2.我们家里的 是用陶瓷制成的; 是金属制成的; 是用木头做成的; 是用塑料制成的。

3.物体都是由 或 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 同种类的材料。

4.寻找六种常见的材料,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 材料名称 特 点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8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比较硬度

哪种材料硬 认识金属

饮料罐的故事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 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2.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怎样比较材料的硬度?

2.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做成的?你知道金属的哪些特性?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1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思考:①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②

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 ③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说说我们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讨论金属有哪些特性?

3.阅读课本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讨论:①铝片之所以能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用过的空铝罐可以 利用,所以我们喝完饮料后的空铝罐,应该放入 垃圾桶。

2.下列四种材料从硬到软应该是( )

A.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B.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C.铁钉、塑料尺、卡纸、木条

3.关于金属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金属制菜刀,是利用它坚硬的特点。 B.用金属制作汽车外壳,是利用它不易导电的特点。 C.电线外皮是用金属制成的,因为金属会导电。 4.用金属做加热用的锅,主要是利用了金属( )特性。 A.光泽好 B.导热性好 C.导电性强 5.下列物品中,( )可以用金属制作。 A.菜刀 B.塑料袋 C.书本 6.用榔头可以将铁钉敲入木头,说明( )。

A.铁钉比榔头硬 B.铁钉比木头硬 C.榔头比木头硬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2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比较韧性)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哪种材料更韧

比较韧性 认识塑料

塑料的循环使用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 力;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 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什么叫做韧性?怎样比较物体的韧性?

2.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5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合作比较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和塑料条的韧性。思考:

①为什么相同宽度和厚度?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韧性?②学生分组实验并

汇报实验结果。

2.认识塑料。①小组交流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 利用了塑料的哪些特性?

3.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①阅读课本53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②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一种材料能够被弯曲的程度越大,说明它的 性越好。 2.塑料是一种 材料,从 提炼出来的。许多塑料可以 使用。

3.塑料可以做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各种小勺,是利用了塑料的( ) 特性。

A.可塑性 B.绝缘性 C.韧性好

4.制作雨衣的材料是用塑料做而不要布料,是因为塑料具有( )性质。 A.较轻 B.不透水 C.不透气

5.请你设计实验比较木条、塑料条、铁片、卡纸条的韧性。

第一步: 第二部: 第三步: 通过实验,我发现 的韧性最强, 的韧性最弱。将它们按

韧性从强到弱排序 6. 是什么标志?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6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它们吸水吗)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纸的观察

它们吸水吗 造一张纸

我们来造一张纸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 力;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物体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3页 共56页

2.观察一张白纸,说说它有什么特性?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实验:将一片木片、一张纸片、一块金属片和一块塑料片平方在桌

面上。用滴管分别在上面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用合适的词语描述你观察 到的现象。 材料吸水能力的观察

纸片: 塑料片:

木片: 金属片:

2.阅读教材了解造纸的方法,自己动手造一张纸。并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 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用 观察一张纸,会发现纸由许多纤维组成。 2.造纸是我国古代的 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 。 3 餐巾纸是利用了纸的( )性质制成的。 A.韧性好 B.吸水性好 C.着色性好

4.我们的作业本可以写字,是因为作业纸具有( )的特性。

A、轻 B、有弹性 C、着色性好 5.下面是自制一张纸的一些步骤,请你给它们排好序 ( )往杯里加点水,把纸团调成糊状。

( )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铺布上,盖上毛巾挤压吸水。 ( )在棉布上揭下一张自制的纸。

( )把一块废纸浸湿揉成纸浆团,放入杯中。 ( )再往杯里加一些水,把纸浆搅成均匀的稀纸浆。 6.我们在学习中有许多用过的废纸,应该怎样对待它?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4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35页共56页第36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沉浮实验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认识木头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 理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吗?

2.木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这和它的什么特性有关?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7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指导学生做沉浮实验。①注重实验方法的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

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②强调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认识木头。思考:木头有哪些特性?

3.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结合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 的是不同的。

2.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 。

3.我们用塑料或木头做饭勺的手柄,是因为它们的导热性 (填强或弱)

4.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 上,这是对( )的描述。

A.纸 B.塑料 C.木头 5.下列材料在水中会浮起来的是( ) 。 A、木头 B、刀 C、砖

6.利用木头可做成船,这是利用了木头( )性质。 A、韧性好 B、轻,易浮在水面 C、吸水性好 小资料

我国明朝时期,有个人叫郑和。他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他们使用的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木帆船。郑和宝船分大型、中型两种。大型 宝船长141米,宽57米,排水量达2万吨。它是15世纪初世界上独一无 二的“3吨巨轮”。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8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砖瓦和陶器、瓷器)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砖瓦和陶器、瓷器

砖瓦和陶器、瓷器 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黏土的变化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砖和陶瓷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2.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瓦和陶器、瓷器?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9页 共56页 2.砖瓦和陶器、瓷器又有什么样的特性呢?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砖瓦、陶器和瓷器。

2.指导学生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思考:①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 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②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

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完成教材60页上面的表格。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砖瓦和陶瓷的制作过程,然后问:你有 什么想法和疑问?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砖的主要用途是 ,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 2.砖是用 烧制而成的。

3.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 、 和 其他燃料,会对 产生影响。

4. 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5.砖的制作过程是( )

A.用黏土制砖坯→晾干砖坯→烧制砖坯→搬运制成的砖 B.烧制砖坯→用黏土制砖坯→晾干砖坯→搬运制成的砖 C.用黏土制砖坯→烧制砖坯→晾干砖坯→搬运制成的砖 6. 将下列物品与制作它们的材料用线连起来。

教学楼

花瓶 砖瓦 茶杯 陶瓷 碗 居民住宅楼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40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给它们分类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材料与环境

资料库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 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学习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根据前面所学的各种材料的特性,你能给你身边的物品分类吗?

2.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呢?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41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阅读教材61页,小组合作把图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小组完成 教材62页上面的表格(提示: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

用“√”或“×”表示。)

3.自学教材“材料与环境”了解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并让学生举例 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工制造材料。 4.阅读资料库,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常见的人工制 造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将下列物品与适宜的制作材料用线连起来。 矿泉水瓶 木头 作业本 金属 灯丝 玻璃 镜子 塑料 床 纸 茶壶 陶瓷 3.我们的科学书的封面是( )制成的。 A.复合纸 B.普通纸 C.宣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材料中,塑料的作用最大 B.所有材料都可以回收再次利用 C.生活中,人们一般都用陶瓷做碗

5. 如何正确使用我们周围的各种材料(至少列举出三种使用方法)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42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四、水和空气(比较水的多少)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证实猜测

比较水的多少 测量

认识量筒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学习难点

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液体的体积常用什么表示?

2.使用量筒需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49页 共56页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阅读教材72页,组织学生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先由学生猜测,然后

提问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 2.引导学生比较水多多少。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 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①小组讨论测量方法②小组合作测量并要求记录测量结果。③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测量的结果相同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3.引导学生认识并使用量筒,讨论: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为什么量筒要平放?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专门测量液体的体积的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温度计 2.液体体积常用( )来表示。

A.厘米 B.升、毫升 C.摄氏度 3.我们常喝的矿泉水,它里面一般装有( )水

4.右面图中的物品我认识,我能在相应的括号里写出物品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右边图中的物品叫做( )。 ②它是专门测量( )多少的。 ③液体的多少用( )来表示。 ④这个物品最多可以测( )液体。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⑥使用时,要( ),以免摔碎。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50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四、水和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我们知道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存在吗

比较空气和水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学习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对于空气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空气真的存在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51页 共56页

3.空气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关于空气的知识你知道了哪些,并把它填在气泡图上。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2.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向其他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3.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①探究空气和水,谁轻谁重?②探究水会流动, 空气会流动吗?(小组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 ,可以被我们 。 2.空气是一种没有 ,没有 ,没有 的 气体。

3. 妈妈烧菜时,在客厅里我们都能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空气( ) A、占据空间 B、能够流动 C、有重量 4.下列方法中,( )能我们感知空气的存在。 A、闻一闻 B、看一看 C、扇一扇

5.想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写出你看到的现象,方法越多越好。

6.用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流动?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52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四、水和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学习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53页 共56页

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1.阅读教材78页,指导学生分组做教材上的实验。

2.指导学生分组做“杯中的纸会湿吗?”这个实验。(实验时要注意:杯 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讨论: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4.自学“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认识压缩空气,思考:压缩空气有什 么样的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生活中 、 、 等运用到了空气可以 被压缩了的性质。

2.空气占据 。空气占据空间 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3. 空气占据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 A、空气看不见 B、空气很柔软 C、空气可以被压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会占据空间 B.空气和水都能被压缩C.空气和水都不能压缩5.生活中,( )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A.吹泡泡 B.打篮球 C.喝盒装饮料

6.在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为了喝到又细又高的瓶子里的水,将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就升高了。这是因为( ) A.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 B.水占据了石头的空间 C.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

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水和空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新的补充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54页 共56页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51页共56页第52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四、水和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树 (知识网络)

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重量吗

整理我们的观察结果

自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学习难点

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自学探究 (自学—质疑—释疑) 1.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空气的重量与相同体积的水、石块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合作解疑 (互查—互教—解疑)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55页 共56页 1.指导学生分组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记录小天平的变

化,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

显,结果更精确?

2.阅读教材82页上面,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室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可教

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3.阅读资料库,拓宽知识。

课堂检测 (巩固—提高—扩展) 1.空气有一定的_________,但重量很_________。 2.空气里含有_________的氧气,_________的氮气,_________的二氧化 碳,_________的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3.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 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

4.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 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5.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6.观察实验(先填空,再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在自做的天平上,右侧拴上一个小木块,左侧拴一个没充气的气球(图 一),我们发现 ,然后把气球吹胀再系上(图二)发 现 ,这说明了空气 。 2、你有什么办法使天平两端保持平衡?

学习心得 (回顾—总结—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56页 共56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35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