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中芦荟苷的提取分离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芦荟中芦荟苷的提取分离

摘要:文章对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中的芦荟苷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及

分离,获得芦荟苷结晶,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提取方法探讨,比较了现有提取工艺的优劣。

关键词:库拉索芦荟;芦荟苷;提取分离。

Abstract: the article on Aloe Vera ( Aloe.barbadensis ) of aloin in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o obtain the aloe glucoside crystallization, and carries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extracting, comparison of the existing extraction process quality。

Key words: aloe; aloe glucosid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1.1芦荟的药用价值及意义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现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均有栽培。芦荟品种繁多,其中美国翠叶芦荟,又称库拉索芦荟,是芦荟家族中最具药用和美容功效的品种。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芦荟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芦荟含有的蒽醌类物质、多糖类物质在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肿瘤、艾滋病等基础及应用研究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易用的优良天然药物资源。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同样表明芦荟中蒽醌类和芦荟多糖类物质作为芦荟中的主要成分,的确具有抗胃溃疡、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护肤美容等功效。

1.2芦荟苷提取分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目前,国内上市的芦荟系列产品逐渐增多,如饮料、保健品、药品、美容化妆品等早已走进千家万户。

芦荟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与芦荟的化学成分有关。芦荟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到目前为止,被测知的各种化学成分已超过160种。但根据现代研究表明,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可以分为: 蒽醌类化合物、糖类、氨基酸和各种有机酸、维生素、酶(多肽)、矿物质。芦荟苷是蒽醌类化合物中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随着对芦荟功能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芦荟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进展,现代

医学对芦荟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药理作用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芦荟在乙醇、氯仿、苯、水的提取物中,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强,且同种溶剂提取物芦荟的干燥叶比新鲜叶活性强。从芦荟叶提取有活性化学物质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等的过程分为如下步骤:①提取含可溶性物质的芦荟原汁;②将芦荟提取液的pH值调至3~3.5;③向芦荟原汁中加入水溶性、低脂族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醇以沉淀有效化学物质,得到多相溶液;④除去多相溶液中的水溶性、低脂族极性溶剂及可溶性物质以分离获取沉淀状态的有活性化学物质;⑤干燥沉淀有活性的化学物质 。

芦荟作为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我们应该把传统的中医理论和芦荟现代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高效产品。在美国,从事芦荟种植、加工、制造、销售的大公司有10多家,开发出的芦荟产品约有1500种,年销售额达20多亿美元。我国虽然在宋代就有芦荟入药的记载,但研究与开发利用远不及国外。且我国是个消费大国,如果能把芦荟开发产业化,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应该加快芦荟药用新产品、芦荟保健食品和芦荟美容化妆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合理利用我国的芦荟资源,发展以科学技术为背景的芦荟加工产业。

本研究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从鲜芦荟和芦荟粉中提取较纯的芦荟苷,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研究。通过传统的方法与总结得来新方法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更为有效,可行。通过对不同材料提取的产物进行有效分析比较,总结哪种原材料更为经济。为芦荟中类似或其他药用成分的提取提供参考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芦荟薄层培养的探索性实验的研究,使对芦荟中含有的药用成分的提取提供更新或更有效的方法。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购于武汉市虎泉花卉市场) 芦荟粉(购于淘宝网,面膜用) 2.2仪器及试剂

DZ-1A型真空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XS-402荧光显微镜;WD-9413B凝胶成像分析仪;KQ3200超声波清洗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异丁醇均为

分析纯。 2.3方法

①芦荟苷的提取方法一。预处理取库拉索芦荟叶片若干,洗净,切片风干,粉碎,取粉末3 g,用5%醋酸酸化,于表面皿中风干,除去多余水分。市售芦荟粉则直接取3g。将称取的芦荟粉末,用三氯甲烷回流提取2 h,振摇,趁热过滤,得滤渣。待虑渣中的三氯甲烷挥干后,将残渣置于索式提取器其中,用95%乙醇水浴回流提取4 h,趁热过滤,用95%乙醇洗涤3次,所得滤液合并。向滤液中缓慢加入5%氢氧化钾溶液,同时调节pH值至9~10,静置30 min后过滤,用95%乙醇洗涤沉淀3次,合并虑液,置真空干燥箱中,以0.8 MPa, 60~70 ℃,减压浓缩至干,得总蒽醌苷的钾盐。再加入95%乙醇,使沉淀悬浮于乙醇中,缓慢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至中性,水浴加热,趁热抽滤,滤液浓缩,浓缩液加醋酸铅试液,振摇混匀,待沉淀不再继续出现,过滤,沉淀以蒸馏水洗涤3次,过滤,所得滤液用1%氢氧化钠调pH值至中性,重结晶,冰浴滤过,所得晶体为芦荟苷。 ②芦荟苷的提取方法二。取新鲜的芦荟叶片若干,洗净。榨取汁液(黄色)200 g。市售芦荟粉则称取50 g粉末,加300 ml水溶解,过滤,取滤液(棕色)200 g。分别置于1L蒸馏瓶中35℃减压浓缩蒸发约75%的水分,加入600 ml乙酸乙酯萃取3次,萃取温度保持在55~60℃,每次30 min。弃去有机相,水相合并后45~55℃减压浓缩,浓缩物为棕黄色固体,芦荟苷含量约为45%~50%。将浓缩物溶于640 ml异丁醇,温度保持在70℃。溶液冷却至5℃析晶,持续4 h。布氏漏斗滤出晶体,20 ml异丁醇洗涤,干燥后即得芦荟苷。

③Borntragers反应。分别取从自制芦荟粉和市售芦荟粉中提得的芦荟苷晶体以及芦荟苷对照品,加入10%硫酸溶液5 mL,置水浴上加热2~10 min,放冷后,加乙醚2 mL振摇,静置后分别取醚层溶液,加入5%氢氧化钠水溶液1 mL,振摇,比较两相颜色。

④硼砂反应。取提取的芦荟苷粉末0.2 g,加纯化水20 ml,振摇,滤过,取滤液5 ml加硼砂0.2 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纯化水30 ml,摇匀,置紫外光灯(365 nm) 下观察。

⑤薄层色谱。称取提取的芦荟苷粉末0.2 g,加甲醇20 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5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视检。

3结果分析

3.1提取结果

对自制芦荟粉和市售芦荟粉均用两种提取分离芦荟苷。第一种方法由于最终提取的量比较少,重结晶,冰浴滤过后得到的少量晶体。而第二种方法相对获得的晶体量较多。自制芦荟粉所提取的芦荟苷为片层状亮棕色晶体,而市售芦荟粉提取物为颗粒状暗棕色晶体,所获芦荟苷晶体量相当。

3.2Borntragers反应

通过进行Borntragers反应,并与对照相品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芦荟苷晶体的Borntragers反应均呈现醚层由黄色褪为无色,水层显红色。

3.3硼砂反应

两种材料中提取的芦荟苷在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均显绿色荧光。绿色荧光物即为硼砂反应后的芦荟苷(硼砂反应的载玻片和盖玻片经过稀盐酸处理,并浸泡在75%乙醇中。可避免外界荧光物质对实验的干扰)。自制芦荟粉和市售芦荟粉所提取的芦荟苷硼砂反应均有较为明显的荧光效应。硼砂反应的绿色荧光物有的呈颗粒状,有的呈半月型,形态各异。

3.4薄层色谱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同时,将市售芦荟粉和鲜芦荟的芦荟苷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实验作为初步对比(图1)。均测得色斑中心至点样中心的距离为9.3cm,溶剂前沿至点样中心的距离为11.8cm。由此算得RF值为0.7881。

从薄层色谱图中可以看出,市售芦荟粉和新鲜芦荟提取出来的芦荟苷制作的供试品,均得出了较为明显的条带。由资料显示,芦荟苷在与显色剂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反应后,在紫外光灯(365nm) 下显暗黄色荧光斑点。即最远端的暗黄色条带,为芦荟苷显示出来的荧光。

4结论

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鲜芦荟和市售芦荟粉进行了芦荟苷有效成分的提取,通过比较提取物的产量、质量及鉴别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第一种方法的操作比较复杂。首先,实验步骤较多,回流和索式提取相对费时费力,各步骤加入的试剂种类也相对较多,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加入醋酸铅试液对其他非有效成分进行络合反应时,容易把重金属铅离子带入到溶液中,造成安全问题。在工业生产中,凡是有铅离子带入的,后续操作中必须脱铅。在本实验中,脱铅操作需用到H2S气体,该气体有剧毒,考虑到脱铅与否,对提取分离及鉴别实验并没大的影响,所以并未采用。其次,通过此法提取的产物,数量有限,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的提取,用于研究。不适合需求较大的生产。最终得到的芦荟苷晶体,由于数量有限,只能用于Borntragers反应。但由反应现象可以看出,现象比较明显,说明最终产物中的芦荟苷含量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种方法操作相对简便,提取中所带入的试剂品种也较小。该方法两次需要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过程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此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分离提取出来的量比较多。不过硼砂反应的现象不如Borntragers反应的现象明显。由此可见,用第二种方法提取出的芦荟苷,含量较用第一种方法提取出的芦荟苷少,芦荟苷较粗。从薄层色谱得出来的图象分析,带上的荧光斑点比较多,说明其中含有的杂质成分多且复杂,这些杂质可能为其它蒽醌类、糖类。

初步推断,第一种方法虽然过程复杂,提取量少,但含量较第二种方法提取产物高;第二种方法虽然便于操作,但耗时较长,且产物杂质成分复杂,对后期精致提纯要求高。

参考文献:

[1] 倪同汉.神奇的芦荟[J].中国野生植物,1989(1):20-25.

[2] 杨继远,袁仲.芦荟化学成分的保健功效与产品开发[J].农 牧产品开发,2001,(4):6-8. [3] 包国荣,陈丹,张东升,等.芦荟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J].药物分析杂志,1997,(5):338-339.

[4] 徐礼桑.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5] 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

[7] 郭素华,邓思珊,陈志春,等.芦荟原胶中芦荟苷的含量测量 [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4(1):36-37.

[8] 陈华.芦荟及其产品中有效成分的鉴别与含量测定[J].青 海农林技,2001,(3):43-44. [9] 张继杰.中药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芦荟中芦荟苷的提取分离在线全文阅读。

芦荟中芦荟苷的提取分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37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