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陈情表》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7《陈情表》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2.苏轼的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3.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脱辞。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西晋王朝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立太子,下诏聘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做为亡国之臣,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真情可鉴,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才出仕晋朝。 【学习过程】 一、文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

(2)臣具以表闻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但以刘日薄西山 .2.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九岁不行 ..

(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 ..(4)臣之辛苦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4)常在床蓐 4.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则刘病日笃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谨拜表以闻 5.根据表述,将下列句子概括成成语。

(1)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了。( ) (2)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 ) (3)孤单无依靠地独立生活 ( ) (4)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 )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而刘夙婴疾病 (3)急于星火 7.重点句子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二、文本解读

1.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2.思考:为何李密“陈”?“陈”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3.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李密又是如何陈述的呢?

5.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7.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三、合作探究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陨首(yǔn) 切峻(jùn) 猥以微贱(wai) ...

B.矜育(jīn) 宦达(huàn) 刘病日笃(dù) ...C.希冀(jì) 优渥(wò) 过蒙拔擢(zhuó) ...D.盘桓(yuán) 侥幸(jiǎo) 气息奄奄(yǎn) ...

2.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而刘夙婴疾病。 C.今臣亡国贱俘。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4.下面句子分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阅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谨拜表以闻”,回答7~10题。 7.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蒙矜育 矜:怜惜。 .

B.不矜名节 矜:自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尽。 .

8.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译文:我想圣明的当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如此优厚,我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乌鸟还有感情,我希望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9.作者不应诏所用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

A.圣朝以孝治天下 B.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报养刘之日短也

10.对上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前面几段重在于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选文则重在于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时要尽忠,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选文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来源:.Com]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11~14题。

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分兵为三,重威先以左右队击其两冀,战酣,重胤以精兵击其中军,重荣将赵彦之来奔,重荣遂大败,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重威攻破之,以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重威出于武卒,无行而不知将略。破镇州,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皆没之家,高祖知而不问。及出帝与契丹绝好,契丹连岁入寇,重威闭城自守,属州城邑多所屠戮。胡骑驱其人民千万过其城下,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敞,又俱契丹之至,乃连表乞还京师。未报,亟上道,朝廷莫能止,即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镇州所留私粟十余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和市军储,乃录以闻,给绢数万匹以偿之,重威大怒曰:“吾非反者,安得籍没邪!”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以瀛州降,复以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寇镇、定,重威西趋中渡桥,与虏夹滹沱河而军。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水力战,而重威按军不动,彦筠遂败,清战死。转运使李谷教重威以三脚木为桥,募敢死士过河击贼,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契丹遣骑兵夜并西山击栾城,断重威军后。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丹请降。契丹大悦,许以中国与重威为帝,重威信以为然,乃伏甲士,召诸将告以降虏。诸将愕然,以上将先降,乃皆听命。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军士犹喜跃以为决战,重威告以粮尽出降,军士解甲大哭,声震原野。契丹赐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诸军,拜重威太傅。

契丹犯京师,重威以晋兵屯陈桥,士卒冻饿,不胜其苦。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俯首不敢仰顾。汉高祖定京师,拜重威太尉、归德军节度使,重威惧,不受命。遣高行周攻之,不克,高祖乃自将攻之。遣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之,重威不听命,而汉兵数败,围之百余日。重威食尽,民多逾城出降,皆无人色。重威乃遣判官王敏及其妻相次请降,高祖许之。重威素服出见高祖,高祖赦重威,拜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高祖病甚,顾大臣曰:“善防重威!”高祖崩,秘不发丧,大臣乃共诛之,及其子弘璋、弘璨、弘璲尸于市,市人蹴而诟之,吏不能禁,支裂蹈践,斯须而尽。

(节选自《新五代史·杜重威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威逆战于宗城 逆:迎战 B.未报,亟上道 报:报告

C.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 书:书写 D.高祖病甚,顾大臣曰 顾:环顾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重威“无行”和“心怀异志”的一组是( )

A.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 重威惧,不受命 B.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阴遣人诣契丹请降 C.重敛其民,户口凋敝 重威俯首不敢仰顾

D.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顾大臣曰:“善防重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重荣反叛,起初杜重威率兵攻打不动。后来兵分三路攻打时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这才打败了安重荣。

B.杜重威军人出身,没有德行。大肆搜刮百姓,对百姓不加以体恤,在百姓受到契丹的欺凌时也没有发兵营救。

C.杜重威不懂为将的谋略,对于别人的建议也不采纳。当北面行营招讨使与契丹战斗时,在部下苦战时因自己兵力受到契丹牵制而按兵不动。

D.杜重威心怀异志,投降契丹,受到百姓的唾骂。后归降汉高祖,在汉高祖死后大臣们共同杀

[来源:.Com]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7《陈情表》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在线全文阅读。

2.7《陈情表》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42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