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美版)
2012.03.07整理
1 1.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
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
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 4.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5.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2 三、欣赏 感悟 畅想
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幅?
(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 (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
生汇报,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
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
2.欣赏P2左上《群虾》,小组交流:
(1)你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 (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
生汇报,师小结:白石老人潜心钻研画虾几十年,他画的虾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绚丽世界
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有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下面分组欣赏以下几幅画,讨论后汇报: (1)P3下《荷花蜻蜓》
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写意与工笔结合。师简介:工虫花卉,即兼工带写,乃白石晚年独创,前无古人。即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
②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效果?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豪放与细腻、动静结合,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2)P3右《蛙声十里出山泉》
①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
3 产生联想。
②说说你看画的感受。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简意远。 师补充简介: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
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画。 (3)P3左《竹楼荷塘》
①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宁静、朴实、深远,诗一般的意境。 ②读一读P3中的这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这幅画。 4.诗书画印的全才
刚才第三组读到的诗也是出自齐白石之手。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欣赏P3书法、诗文、篆刻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 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
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
5.欣赏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想问问大家,他如何能从普通的木匠变成艺术大师?他一生又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小故事: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6.你知道白石老人最喜欢表现什么吗?(花鸟虫鱼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7.他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画简意深、生动质朴、鲜活而有情趣) 四、运用色彩 体验创新
4 1.作业要求:选择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写写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可从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谈谈你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延伸
1.请部分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后感或收获。
2.齐白石一生有上万幅作品,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六、教学反思: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每一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2.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
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
5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 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
精细的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6 2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
1. 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 对比:
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 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 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7 四、展评与小结:
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 通过色彩对比练习,复习巩固素色彩搭配知识和色彩搭配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学习色彩的象征性,表情性等。 教学重点:
色彩中色相的对比。 教学难点:
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搭配。 教学准备:
图画纸、水笔(钢笔)、铅笔、色卡纸、胶水、圆规,水粉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出课题 1. 检查教具,稳定情绪。 2. 引出课题:色彩对比 3. 放影幻灯片,板书课题 二、艺术研究:
1. 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
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伊顿(著名的色彩大师):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
8 3、色彩的来源?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1666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 4、光源有那些:太阳光,灯光,火光 5. 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6.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 橙---黄 黄---绿 绿---蓝 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 红--绿 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 7. 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 利用面积的不等
2) 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 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三、 艺术实践:
让学生自主制作一幅几何图形的的画面
要求:1.规格:20*20厘米----- 运用色彩对比的方式------老师辅导。 四、总结:
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强调)
9 教学反思:色彩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艺术中都离不开色彩,色彩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因此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目标 :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粉工具材料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10
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
安德烈·德兰(1880年生于沙东,1954年逝于加尔什).他聪明好学,受过严格的教育,甚至打算报考中央高等工艺制造学校.后来,他突然决定献身绘画,与弗拉芒克结为好友.在沙东,他与弗拉芒克共用一间画室.1899年,德兰在卡里耶尔的工作室第一次见到马蒂斯,他与马蒂斯一起作画,并和布拉克、毕加索一样,经常去巴黎拉维尼昂街的“洗衣船”,也是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纪尧姆·阿波利奈尔.1905年夏天,他和马蒂斯在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边境一带一起画风景。出自对高更和凡高的推崇,德兰在风景写生中直接使用高纯度的色彩作大笔触的平涂,从而逐渐摆脱了青年们当时都十分热衷的点彩画法。没有任何新思想和在20世纪初流行的敏感的新潮会使他感到陌生.毫无疑问,是德兰首先发现了黑人艺术,认识到民间想象的浓郁味道和民间艺术的丰富,也是他找到了欣赏古代西耶纳画家和阿维尼翁画派画家的理由.不过,安德烈·德兰首先是野兽派的先驱.如同他的朋友弗拉芒克一样,他当时使用的是分段的色块,快速的曲线和生硬的颜色.不过,他的手法不那么粗野,笔下的曲线更为典雅,色彩也更为和谐.他所采用的主要颜色是绿、兰,以及从玫瑰红到深紫的所有紫色.在他的油画中,人们看不到由于反映强烈本能而疏忽相撞的笔触,看到的是证明深思熟虑的精湛技巧的比例、色彩关系.1906年,他接受画商安布鲁瓦兹的委托,到伦敦画莫奈曾经画过的泰晤士河风景。德兰使用明亮而鲜艳的纯色去画多雾的泰晤士河,但却使人毫不怀疑:“这就是伦敦”。在装饰画方面,德兰也具有非凡的才能,曾经为俄国芭蕾舞团画过舞台设计。他懂得颜色的全部魅力,但他始终关心着形和结构.他创作过几幅野兽派最杰出的作品:《威斯明斯特大桥》,《海德公园一角》以及科利乌尔和埃斯塔克风景,《大西洋渡轮上的妇女》。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学生明确作画方法。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11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台历、挂历的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 学具: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12 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4、提问: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 (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 (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3)确定制作方案 四、小结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衣架产生自己的独特联想,并用学过的方法表现创意。 2、过程与方法:观察、交流与表现,在合作过程去寻找创意和表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用艺术创造的目光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普通事物,领略创造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13 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原造型启发联想,激发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的方法,运用多种辅助材料表现美观、有趣的创意造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衣架若干、辅助材料若干
学生:每人1-2个不同衣架,辅助材料、美术工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 打开课件:欣赏一组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创造的艺术品。 2、 对话: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创意能使普通的物品焕发艺术生命的光彩。
3、 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牛头》《猴子》
4、 谈话:仔细观察作品,你发现了什么?——分析作品。
5、 小结: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也常常被生活中各种形状打动,由此萌发创意,创造了如此生动有趣的作品。今天,你是否也想来尝试一下呢? 二、观察与想象
1、 猜猜是什么?课件逐步出事衣架、裤架,每一个局部请学生猜猜是什么?——板书:衣架
2、 简单说说衣架的作用,观察衣架的结构,理解衣架的设计(设计服务与生活)。
3、 想象第一步:出示一个衣架,在投影上演绎各种角度造型,“测试一下你的创意指数”说出你的联想。
4、 想象第二步:两个衣架组合?教师组合——学生组合——共同联想。 5、 想象第三步:不同衣架组合,各组拿出自己的衣架,小组内活动,每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交流。
6、 想象第四步:添加辅助材料后又有什么新的联想?看看小组内带了哪
14 些辅助材料?寻找一下新的创意。 三、创造表现
1、 课件展示各种学生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件作品的表现方法?你还受到了哪些启发?
2、 猜猜其中有些作品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3、 你准备做什么?有什么困难? 4、 学生创作:要求:?2-3人为一组合作 ?寻找最简单的方法 ?分工合理,合作有效 5、 教师参与和辅导 四、展示和评价
1 、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 参观展示,评价他人作品。
3、师评:被忽视的作品、制作过程中方法特殊的作品、失败作品等 教学反思
课件欣赏更多有关作品和设计,进一步理解创作的力量。鼓励学生带一双发现的眼睛,怀一颗热衷思考的心灵,携一双创造的双手,用创造表现和造就灿烂生活。
拼贴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画创作。 教学难点 :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
15
教具:课件、挂历、广告纸、彩纸等。
学具:挂历、广告纸、彩纸、胶水、剪子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 (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 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六、小结
16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我的牙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牙刷的基本构造,学习牙刷的设计理念,创造性地为自己设计一个新颖、好用又美观的牙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牙刷的观察,分析和比较牙刷的设计原理。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牙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牙刷的设计、创作,让学生更多的关心身边的事,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创新设计的大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牙刷的每个局部的设计原理,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教学难点:
牙刷的设计要求既美观又实用,尽可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意识和节约、环保的意识。
教学准备:牙刷的图片和设计图几张。绘画工具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话题:
1、小调查:“生活中你最离不开的是什么?牙刷、汽车还是电脑?” 大多数人都选择牙刷。
2、小知识:人类拥有牙刷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德国考古学家近日挖掘出了欧洲最古老的牙刷,不仅设计精美,而且还“一刷两用”。 据美联社11月18日报道,在德国西部城市明登一家废旧的医院,考古学家们挖出了这位欧洲牙刷的“鼻祖”。科学家介绍说,这支牙刷至少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虽然毛已不复存在,但依然能看出整个牙刷的精美和“人性化”:10厘米长的刷柄由动物骨头制成,另一端还雕刻成一个小巧的挖耳勺,独具匠心的设计令人赞叹。
二、欣赏、分析、比较
17 1、牙刷的设计处处为人着想 看书本上的三组牙刷:
a、你能比较我们三兄弟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吗?你找到( )处? b、我俩的个头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哪支是大人用的?哪支是小孩用的? c、数一数我有( )个刷头?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吗? (花纹)你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用的吗? d、为什么牙刷的毛要这样设计? e、牙刷背面的这些部分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这些牙刷的局部设计,了解牙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小结:牙刷虽小,学问却挺大。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比较,知道牙刷还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特点来设计。不仅如此,牙刷的刷头、刷柄、材料等的设计也要人性化、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三、发现问题,提出看法
1、小组讨论:自己在使用牙刷时发现的问题。
2、围绕发现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案,试着画设计草图。 3、小组可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设计。
4、交流小组的设计初稿,其他同学献计献策,完善设计。 四、学习设计图的画法
1、欣赏课本中的牙刷设计图,了解设计图的基本环节。
2、仿照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在小组内分工完成讨论稿中的牙刷设计。 五、展示、介绍、评价
1、分小组展示并且详细介绍自己的设计重点。 2、介绍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创意。
3、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作品的创造力、发现力、绘制能力打上评价分。 六、拓展延伸
发现生活中的需求、为有需求的事物展开想象和创新,从中可以获得创造的动力,也许你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发明家、设计师。这样看来,身边的事都不是小事哦!
18 便笺盒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感悟 畅想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 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体验 创新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19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课前准备是很充分的,有大小不同的纸盒,手工纸,固体胶等。教学中出现几个问题:1、时间紧张,在课堂中裁小的便笺条,小年历,再进行装饰制作,下课时有的学生还没做完。2、粘接不牢固,由于部分学生使用固体胶粘接,粘合时需要时间和压力,而学生已经来不及等待了,在课堂中发现用双面胶的学生粘接的效果较好。
在快乐的节日里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 教学难点:
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 教学准备: 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感悟 畅想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 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
2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