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T) (T) (T)
答: :等容反应热; (T):温度T下,反应的摩尔焓变(数值等于等压反应热); (T):温度T下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反应进度。
2.盖斯定律的使用条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1)等压 (2)等容 (3)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 (4)等温、不做有用功,等容或等压 答:正确答案为(4)。
3.热力学标准态的含义?为什么要确定热力学标准态?
答:纯理想气体热力学标准态是指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 pΘ(100kPa)]下的状
态。混合理想气体中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指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pΘ时的状态。纯液态(或纯固态)物质的标准态是指压力为pΘ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的状态。溶液的标准态选1 mol·L–1。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以及状态函数改变是受许多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聚集状态等)的影响,为了比较方便,国际上规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
4.简述照明弹中的铝、镁、硝酸钠和硝酸钡等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答:金属铝、镁在燃烧时,可以放出大量热( = – 601.7 kJ·mol–1, = – 1675.69 kJ?mol–1)产生千度以上的高温,而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硝酸盐分解产生O2,又加速镁、铝的燃烧反
应,使照明弹更加绚丽夺目。
在其中铝和镁作为还原剂;氧气、硝酸钠和硝酸钡等作氧化剂。 5.通过计算说明,氧-乙炔焰为什么可以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答: (5/2)O2 + C2H2 = 2CO2 + H2O(g) /(kJ? mol–1) 0 226.7 –393.5 –241.8 rH = f H (生成物)- (反应物)
△rH =2×(–393.5) + (–241.82) – 226.7 – 0 = – 1255.5 kJ·mol–1 因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以熔化金属,所以可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6.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称硼的氢化物(硼烷),硅的氢化物(硅烷)是高能燃料 [已知B2H6(g)的 =36.56 kJ·mol–1,B2O3(s)的 =–1132.55 kJ·mol–1;SiH4(g)的 =34.31 kJ·mol–1,SiO2(s)的 =–910.7kJ·mol–1 ]。
解: B2H6(g) + 3O2(g) = B2O3(s) + 3H2O(g) /(kJ·mol–1) 36.56 0 –1132.55 –241.82 △rH = –1132.55+3×(–241.82) – 36.56 – 0 = – 1894.57 kJ·mol–1 SiH4(g) + 2O2(g) = SiO2(s) + 2H2O(g)
/(kJ·mol–1) 34.31 0 –910.7 –241.82 △rH = –910.7 + 2×(–241.82) – 34.31 – 0 = –1427.25 kJ·mol–1
上述两个反应都放出大量热,因此B2H6(g)和SiH4(g)可以作为高能燃料。 7.已知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热
C(石墨)+ O2(g)= CO2(g) ΔrHm(1) = –393.5 kJ·mol–1 H2(g)+ (1/2) O2(g)=H2O(l) ΔrHm(2) = –285.8 kJ·mol–1 C2H6(g)+(7/2)O2(g)=2CO2(g)+3H2O(l) ΔrHm (3) = –1559.8 kJ·mol–1 不用查表,计算由石墨和氢气化合生成1mol C2H6(g)反应的ΔrHm。 解:根据Hess定律 ΔrHm (C2H6) = 2ΔrHm(1) + 3ΔrHm(2) –ΔrHm (3) 所以ΔrHm (C2H6) = 2×(–393.5) + 3×(–285.8) – (–1559.8) = –84.6 kJ·mol–1 8.在用硝石制硝酸时,下列反应同时发生
(1)KNO3(s)+ H2SO4(l)= KHSO4(s)+ HNO3(g) (2)2KNO3(s)+ H2SO4(l)= K2SO4(s)+ 2HNO3(g)
制得的硝酸中80%是由反应(1)产生的,20%是由反应(2)产生的。问在25℃制取1kgHNO3(g)时将放出多少热量?已知KNO3、H2SO4、KHSO4、HNO3(g)、K2SO4的标准生成焓依次为–494.63、813.99、–1160.6、135.6、–1437.79(kJ·mol–1)。
解: KNO3(s)+H2SO4(l)= KHSO4(s)+ HNO3(g)方程(1) /(kJ?mol–1)–469.63 813.99 –1160.6 135.6 rH = f H (生成物)- (反应物)
△rH (1) = (–1160.6 +135.6 ) – (–494.63 + 813.99 ) = –1344.36 kJ·mol–1 2KNO3(s)+H2SO4(l)= K2SO4(s)+2HNO3(g)方程(2) /(kJ?mol–1)–469.63 813.99 –1437.79 135.6
△rH (2)= [–1437.79) + 2× (135.6)] – [2× (–469.63) + 813.99]= –1041.32 kJ·mol–1
HNO3的相对分子量为63, 1 kg HNO3的物质的量n = =15.9 (mol)
制取1 kg HNO3(g)时的反应热为
9.甘油三油酸脂是一种典型的脂肪,当它在人体内代谢时发生下列反应 C57H104O6(s)+ 80 O2(g)= 57CO2(g)+52H2O(l)
该反应的 = –3.35×10 4 kJ·mol–1 ,问如以当代男大学生平均每人每日耗能10125.3kJ,且以完全消耗这种脂肪来计算,每天需消耗多少脂肪?
解:每天消耗脂肪物质的量
该脂肪相对分子量为884; 每天消耗脂肪的质量为 0.30×884=267.0 (g) 10.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
C6H12O6(s)+ 6O2(g)= 6CO2(g)+ 6H2O(l)
该反应的 = –2820 kJ·mol–1 ,当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时,上述反应热的约40%可用于肌肉活动的能量。试计算一匙葡萄糖(以3.8g计)在人体内氧化时,可获得的肌肉活动能量。
解:葡萄糖相对分子量为180;一匙葡萄糖(3.8g)的物质的量为 3.8 / 180 = 0.021(mol) 一匙葡萄糖被氧化放出的热量为
0.021 = 0.021 ×2820 = 59.2 kJ 可获得的肌肉活动能量 59.2×40% = 23.7 kJ
11.辛烷是汽油的主要成分,根据附录的有关数据计算下列两个反应的热效应,并从计算结果比较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已知: (C8H18,l)=–218.97 kJ·mol–1)?
(1)完全燃烧 C8H18(l)+ O2(g)→CO2(g)+ H2O(l) (2)不完全燃烧 C8H18(l)+ O2(g)→C(s)+ H2O(l)
解:据附录查得下列物质C8H18(l), O2 (g) , CO2 (g),C(s), H2O(l)的标准生成焓变
分别为218.97kJ.mol–1, 0, –393.5 kJ.mol–1, 0, –285.83 kJ.mol–1 rH = f H (生成物) - f H ((反应物)
C8H18(l)+(25/2)O2(g)= 8CO2 (g) + 9H2O(g) /(kJ?mol–1)–218.97 0 – 393.5 – 241.82 △rH (1)= 8 ( – 393.5) + 9 (285.83) – 0 – (–218.97) = –5105.41 kJ·mol–1
C8H18(l)+(9/2)O2(g)= 16C (s) + 9H2O(g) /(kJ?mol–1) –218.97 0 0 – 285.83 △rH (2)= 0 + 9 (– 285.83 ) –0 – (–218.97) = 2395.35 kJ.·mol–1 △rH (1) >> △rH (2), 结论:完全燃烧放热量大。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 因为 =ΔH,而ΔH与变化途径无关,,H是状态函数,所以 也是 状态函数。
答:错, H是状态函数,但是焓变(ΔH)不是状态函数。 =ΔH只是数值关系。 (2)单质的标准生成焓( )和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变( )都为零, 因此其标准熵( ))也为零。
答:错,因 H 和 G 的绝对值还无法得到,因此采用相对值,根据定义,最 稳定单质的 和 都为零,而S有绝对值,除完美晶体在0K时的熵等
于0外,其它条件下的熵(包括标准熵)皆不为零。但离子的熵也是相对值, 是以氢离子为相对标准(H+的 = 0)。
(3)对于纯固、液、气态物质而言,100kPa、298K是其标准态。 答:对。虽然热力学标准态不指定温度,但是任何温度都有其对应的标准态。 (4)H、S、G都与温度有关,但ΔH,ΔS,ΔG都与温度关系不大。 答:错,一般认为反应的ΔH,ΔS 与温度关系不大,但ΔG =ΔH– TΔS,所 以ΔG与温度关系较大。
(5)等温等压条件下,用 就可以判断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答:错,等温等压条件下用 (>0 或<0)判断反应方向,而不是用 。
(6)化学反应进度可以度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所谓1mol反应是指各物质按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关系进行的完全反应。
答:对
(7) 与KC、KP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量纲不一定相同, 答:(有关数值) KC与 的数值相等;当 时, 与 的数值也 相等。(有关量纲) 没有量纲; 当 时,KC 与KP 也都没有量纲; 但是 时,KC 与KP有量纲; 例如合成氨反应
设平衡时 p (NH3) =247 kPa; p (N2) =1kPa; p (H2) =10kPa。 Kp= = = 6.1×10-5 (kPa)- 2
假如单位用atm,Kp = 6.1×105atm2;或用mmHg,Kp =1.06mmHg2。
Kθ = =
可以看出 时,Kp有量纲,且数值与KQ 不等。
(8) >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但其平衡常数并不等于零。 答: > 0,只能说明在标准态下,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在非标准态下, 而且| |又不是很大时,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方向。可逆反应平衡常数都 不应为零。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下列物理量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①T ②p ③V ④W ⑤H ⑥ΔH ⑦S ⑧G : 答:正确答案为① ② ③ ⑤ ⑦ ⑧。
(2)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 C(s)+ H2O(g)=== CO(g)+ H2(g) 该反应的 = 131.3 kJ·mol–1,则该反应是 (∵系统ΔH >0,ΔS >0)。
①低温下正向不自发,高温下正向自发;②低温下正向自发,高温下正向不自发;③任何温度下正向都自发;④任何温度下正向都不自发
答:正确答案为①。
3.不用查表,将下列物质按标准熵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Si(s) (2)Br(l) (3)Br(g) 答: (3)> (2)> (1)
4.给出下列过程的 , , 的正负号(或零)
(1)电解水生成H2和O2; (2)H2O(g)273K H2O(l); (3)H2O(l) 268K H2O(s) 答:各变化量的符号如下表所示 (1) (2) (3)
5.SiC是耐高温材料,问以硅石(SiO2)为原料,在标准状态和298K时能否制得SiC。 解 SiO2 + C = SiC + O2 kJ·mol–1 –856.67 0 –62.76 0 > 0。
结论:不能在此条件下制备SiC。
6.由二氧化锰制备金属锰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 (1)MnO2(s)+ 2H2(g)= Mn(s)+ 2H2O(g) =37.22 kJ·mol–1 =94.96J·mol–1·K–1
(2)MnO2(s)+2 C(s)= Mn(s)+ 2CO(g) =299.8 kJ·mol–1; =363.3J·mol–1·K–1
+ – – + – – + – – 试通过计算确定上述两个反应在298K、标态下的反应方向?如果考虑工作温度越低越好,则采用那种方法较好?
解:(1)MnO2(s) + 2H2 (g) = Mn(s) + 2H2O(g)
△rG =△rH -T△r S =37.22kJ·mol–1-298×94.96×10 –3=8.922 (kJ·mol–1) (2) MnO2(s) + 2C(s) = Mn(s) + 2CO(g)
△rG =△rH -T△rH = 299.8 ― 298 × 363.3 × 10 –3 = 191.5 kJ·mol–1 上述两个反应的 均大于0,所以298K,100 kPa下反应都不能自发正向进行。 (K) (K)
答:若考虑工作温度越低越好,易采用方程(1)的方法。 7.汞的冶炼可采用朱砂(HgS)在空气中灼烧
2HgS(s)+ 3O2(g)= 2HgO(s)+ 2SO2(g) 而炉中生成的HgO又将按下式分解 2HgO(s)= 2Hg(g)+ O2(g)
试估算炉内的灼烧温度不得低于多少时,才可以得到Hg(g)?
已知HgS(s),HgO(s)的 分别是 –58.2 kJ·mol–1,–90.83 kJ·mol–1; 分别是–50.6,–58.56(kJ·mol–1); 分别是82.4 J·mol–1·K–1和70.29 J·mol–1·K–1。
解: 查表得 2HgS(s) + 3O2 = 2HgO + 2SO2 /(kJ·mol–1) –58.2 0 – 90.83 –297.04 /(J·mol–1·K–1)82.4 205.03 70.29 248.11
<0; < 0 , 低温自发,高温非自发。
结论(1):当升温至T > 4607.7K 时, 反应由自发转变为非自发。 2HgO(s) = 2Hg(l) + O2(g)
kJ·mol–1 – 90.83 61.32 0
J·mol–1·K–1 70.29 174.85 205.03 >0; > 0 , 低温非自发,高温自发。 ;
结论(2)当升温至T > 740.29K 时, 反应由非自发转变为自发进行。 所以,当740.29K < T < 4607.77K时。才可得到Hg(g)。 8.汽车尾气中含有CO,能否用热分解的途径消除它?
已知热分解反应为CO(g)= C(s)+ O2(g),该反应的 = 110.5 kJ·mol–1, = – 89J·mol–1·K–1 。
解: ∵△rG =△rH – T△rS , 此反应△rH >0, △rS <0 ∴△rG 永远大于零,说明此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又因 >> 0, 很小(9.5×10–25),平衡产率很低,故不能用热解法除CO。
9.在298K,100kPa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的标准熵分别为2.45 J·mol–1·K–1和5.71 J·mol–1·K–1,它们的燃烧反应热分别为–395.40 kJ·mol–1和–393.51 kJ·mol–1,试求:
(1)在298K,100kPa条件下,石墨变成金刚石的 。 (2)说明在上述条件下,石墨和金刚石那种晶型较为稳定?
解: 已知: S (石)=5.71J·mol1·K–1, S (金)=2.45 J·mol–1·K–1 C(石)+O2(g)=CO2(g) △rH (1) = – 39351 kJ·mol–1 C(金)+O2(g)=CO2(g) △rH (2)= – 395.40 kJ·mol–1
方程(1) —方程 (2) 得方程(3)C(石)→C(金) 根据Hess定律 该反 △rH (3)= △rH (1) – △rH (2) = –393.51 – (–395.40) = 1.89 kJ·mol–1 △rS =2.45 – 5.71= – 3.26 J·mol–1·K–1
△rG =△rH –T△rS = 1.89 – 298 × ( – 3.26) ×10–3 = 2.86 kJ·mol–1 ∵△rG > 0 ∴298K, 100kPa下, 石墨较稳定
10.计算合成氨反应 N2(g)+ 3H2(g)= 2NH3(g) 在673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并指出在673K,下列三种情况下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1)p(NH3)= 304kPa,p(N2)= 171kPa,p(H2)= 2022kPa; (2)p(NH3)= 600kPa,p(N2)= 625kPa,p(H2)= 1875kPa; (3)p(NH3)= 100kPa,p(N2)= 725kPa,p(H2)= 2175kPa; 解:首先用热力学数据 求出 。
查表得 N2(g) + 3H2(g) = 2 NH3(g) △rH /( kJ?mol–1) 0 0 –46.11 S /(J·mol–1·K–1) 191.50 130.57 192.34 △rH = 2×(– 46.11)= – 92.22 kJ·mol–1
△rS = 2×192.34 – 3×130.57 – 191.50 = – 198.53 J·mol–1·K–1 △rG (673K)= △rH – T△rS = – 92.22×– (– 198.53)×10–3
= 41.39kJ·mol–1·K–1 = = = – 7.397 ;
K = 6.13×10 – 4, 再求出各条件下的 ,与 进行比较。 (1) J1= =6.5×10 – 4 J1> K ∴反应逆向进行
在计算压力商(J)时,各项一定要用相对压力,而且注意分子和分母的单位要一致,在此单位用的是kPa,得出的结果J 与K 进行比较后,做出判断。
(2) J2= =8.7×10 – 4 J2> K ∴逆向进行 (3) J3= =1.0×10 –5 J3< K ∴正向进行
11.试通过计算说明1000K时能否用碳将Fe2O3、Cr2O3和CuO中的金属还原出来? 解: (1) 2Fe2O3 +3C = 4Fe + 3CO2 △fH /(kJ? mol–1) 824.25 0 0 393.51 S /(J? mol–1·K–1) 87.40 5.74 27.28 213.64 △rH = 3 × (393.51) – 2 × (824.25) = – 467.97 kJ·mol–1
△rS = 3 × 213.64 + 4 × 27.28 – 3 × 5.74 – 2 × 87.40 = 558.02 J mol–1·K–1 △rG =△rH – T△rS = – 467.97 – 1000×558.02×10–3= – 1025.99 kJ·mol–1 ∵△rG <0, ∴1000K可用C还原出Fe。 (2) 2Cr2O3 + 3C = 4Cr + 3CO2
△fH /(kJ? mol–1) 1139.72 0 0 393.51 S /(J·mol–1·K–1) 81.17 5.74 23.77 213.64 △rH = 3× (393.51) – 2×(1139.72) = –1098.91 J·mol–1
△rS = 3×213.64 + 4×23.77 – 3×5.74 – 81.17×2 = 556.44 J·mol–1·K–1 △rG = –1098.91 – 1000×556.44 ×10–3 = – 1655.35 J·mol–1 △rG < 0,∴可用C还原出Cr。
(3) 2CuO + C = 2Cu + CO2
△rH /(kJ? mol–1) 157.32 0 0 393.51 S /(J·mol–1·K–1) 48.63 5.74 33.15 213.64 △rH = 3 × (393.51) – 2 × (157.32) = 865.89 J·mol–1
△rS = 213.64 + 2 × 33.15 – 5.74 – 2 × 48.63 = 176.94 J·mol–1·K–1 △ rG = 865.89 – 1000 × 176.94 × 10–3 = 688.95 kJ· mol–1 △rG > 0, ∴不能用C还原出Cu
12.已知SiF4(g)、SiCl4(g)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分别为–1506和–569.8(kJ·mol–1),试用计算说明为什么HF(g)可以腐蚀SiO2,而HCl(g)则不能?
解: 4HF(g) + SiO2(g) = SiF4(g) + 2H2O(1) △fG /(kJ? mol–1) –273.22 –856.67 1506 –237.18 ΔrG = 2 × (–237.18) + (1506)–(–856.67) – 4 × (–273.22 ) = –30.81 kJ·mol–1 ΔrG < 0, ∴反应可正向进行,HF可被用来腐蚀SiO2。 4HCl(g) + SiO2 (g) = SiCl4(g) + 2H2O(l)
△fG /(kJ? mol–1) –95.30 –856.67 –617.01 –237.18
△rG =2 × (–237.18) + (–569.8) – (–856.67) – 4× (–95.30) = 193.71 kJ· mol–1 ∵△rG > 0 ∴不能正向进行,HCl不能被用来腐蚀SiO2。
13.试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用BaCO3热分解制取BaO,反应温度要在1580K左右,而将BaCO3与碳黑或碎炭混合,按下式反应:
BaCO3(s)+ C(s)= BaO(s)+ 2CO(g)
则所需温度可显著降低。已知BaCO3(s)和BaO(s)的 分别是–1216 kJ· mol–1,–548.1 kJ· mol–1; 分别是112 J·mol–1·K–1和72.09J·mol–1·K–1。
解: BaCO3 = BaO + CO2 △fH /(kJ? mol–1) -1216 -548.1 -393.5 S /(J·mol–1·K–1)112 72.09 213.64 △rH = -393.5 +(-548.1)—(-1216)= 274.4 kJ· mol-1 △rS = 213.64 + 72.09 — 112 = 173.73 J·mol-1·K-1 >0; > 0 , 低温非自发,高温自发。 转化温度 T = = 1580K
BaCO3 + C = BaO + 2CO
△fH /(kJ? mol–1)–1216 0 –548.1 –110.53 S /(J·mol–1·K–1)112 5.74 72.09 197.56 △rH = 2×(–110.53)+(–548.1)–0 –(–1216)= 446.84(kJ· mol-1) △rS = 2×197.56 + 72.09 – 5.74 – 112 = 349.47 (J·mol-1·K-1) 转化温度 T = = = 1278(K) 结论: 加还原剂后反应所需的温度降低。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 每种分子都具有各自特有的活化能。
答:不正确,活化能是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
差。 (前提: 发生化学反应;特点:活化能是个差值,是对一个化学反应而言的,而不是对一个分子而言的)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对反应速率常数也都有影响。
答:不正确,温度和催化剂同时影响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而浓度和压强只影响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反应速率常数。
(3)如果某反应速率方程中每一反应物的级数,都与相应化学计量方程式 中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则该反应必是元反应。
答:否,例如H2+I2=2HI 速率方程为 v=kc(H2)c(I2), 曾经长期被认为是简单反应。但研究表明,此反应经历了两个步骤 ① (快反应,可逆平衡); ; ; ② (慢反应,元反应);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 [ 将 带入 ] 得到其速率方程: =
虽然其速率方程符合质量作用定律,但此反应是复杂反应。
(4)加催化剂不仅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还可影响平衡,也可使热力学认为 不能进行的反应自发进行.
答:否,加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化学平衡,也不能改变反应方向。
(5)反应级数只能是0或正整数。
答:错,反应级数不仅可以为0或正整数,而且可以为小数或负数。 (6)所有化学反应速率都和温度成正比。
答:不对,多数化学反应符合Arrhenius公式,但是一部分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比较复杂,甚至有些反应(例如NO+O2=NO2)与温度成反比。
(7)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答:错 [见(6)]。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已知反应A + 2B = 2D的速率方程为v=kc(A)c2(B),则该反应( ) ① 是元反应 ② 是非元反应 ③ 应由实验确定 ④ 无法确定 答:正确答案是③。
(2)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 ) ① 增加分子总数 ② 增加活化分子总数 ③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④ 使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答:正确答案是②。
(3)链反应的基本步骤有( ),在链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数目大于消耗掉的自由基数目的链反应是( )。
① 链的引发,链的传递 ② 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 ③ 直链反应 ④ 支链反应 答:正确答案是②和④。
3.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该反应的ΔrH为负值,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加快,后来反应速率又变慢,试从浓度、温度等因素来解释此现象。
答:开始时,因为反应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加快反应了速率;随反应物 的消耗,其浓度下降,反应速率随之变慢。
4.反应 A(g)+ B(g)= 2D(g),ΔrH为负值,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如改变下表中各项条件,试将其他各项发生的变化的情况填入表中:
增加A的分改变条件 压 正反应速 率 速率常数k 正 答:
增加压改变条件 增加A的分压 力 正反应速率 速率常数k不变 正 5.化学反应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什么?H2和O2的混合物(2:1)的爆炸半岛图上为什么存在三个爆炸极限?
不变 减小 加快 加快 不变 度 变慢 加快 降低温使用催化剂 力 度 剂 增加压降低温使用催化答:通常发生在自由基产生速率大于其销毁速率时,温度、压力和混合气体的组成都是影响爆炸的重要因素。在爆炸半岛图上,当压力处于第一与第二爆炸极限时,支链反应速率加快,自由基产生速率大于销毁速率而发生爆炸;当压力升至第二和第三爆炸区间时,自由基销毁速率大于产生速率,进入慢速反应区,不发生爆炸;当压力达到第三爆炸限以上时,发生的是热爆炸。
6.在660K时,反应2NO + O2 = 2NO2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c(NO)/(mol·L–1) c(O2)/(mol·L–1) v(NO)/(mol·L–1·s–1) 0.010 0.010 2.5×10–3 0.010 0.020 5.0×10–3 0.030 0.020 4.5×10–2 求:(1)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反应级数; (2)速率常数k ;
(3)c(NO)= 0.035mol·L–1,c(O2)= 0.025mol·L–1时的反应速率。 解:(1)速率方程通式可写作
将各级浓度及相应反应速率数据代入上式, 可得 2.5×10–3 = k (0.01)x (0.01)y ① 5.0×10–3 = k (0.01)x (0.02)y ② 4.5×10–2 = k (0.03)x (0.02)y ③
由(1)、(2)可得y = 1,由(1)、(3)可得x = 2。将x =2, y = 1代入速率方程,可得 k [c(NO)]2 [c (O2)];反应级数为3级
(2)将y =1,x =2代入①②③中任意式, 可得 k = 2.5×10 3 ·mol·l–1·s–1
(3)将k值及浓度数据代入速率方程,
v = 2.5 × 103 × (0.035)2 × 0.025 = 7.6 × 10–2 mol·l–1·s–1
7.放射性 所产生的强γ辐射,广泛用于癌症治疗。放射性物质的强度以―居里‖表示。某医院一个20居里的钴源,经一定时间后钴源的剩余量只有5.3居里。问这一钴源已有多少时间了。已知 的半衰期为5.26a。
解: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将k = 0.132a–1 、c0 = 20居里、ct = 5.3居里, 代入ln , 则ln = – 0.132 t; t = 10.06a
2. 某药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37℃时,反应速率常数k为0.46h–1, 若服用该药0.16g,
问该药在胃中停留多长时间方可分解90%。
解:将ct = ( 1– 90%) × 0.16 = 0.016g代入一级速率方程为ln ,,得 ln = - 0.46t ; t = 5h
3. 在500K时,硝基甲烷(CH3NO2)的半衰期是650s。试求该一级反应 的 (1)速率常数。
(2)硝基甲烷的浓度由0.05mol·L–1减至0.0125mol·L–1所需时间。 (3)继(2)之后1h硝基甲烷的浓度。 解: (1)一级反应; (s –1)
(2)ct = 0.0125mol·L– 1, co = 0.05mol·L1代入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可得 ln ln = -1.07×103 t ; t = 1300s
(或推论,反应由0.05mol·L–1 减至0.0125mol·L1经历两个半衰期,因此t = 2× =1300s)
(3)继(2)以后,反应时间为t = 1300 +3600 = 4900(s), 代入速率方程表达式,得ln = – 1.07×10 – 3×4900 ;
ct = 2.64×10 – 4 mol·L–1
10.在稀的蔗糖溶液中(即水大量存在)发生下列反应:
C12H22O11(aq)+ H2O(l) 2C6H12O6(aq) 该反应为一级反应,若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0.034h–1,且蔗糖溶液的起始浓度为0.010 mol·L–1,
试求:(1)蔗糖水解反应的起始速率;(2)5h后蔗糖的浓度。 解: (1)该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写作v = k c(C12H22O11) 起始速率v = 0.034 × 0.010 = 3.4×10 – 4mol·L–1·h–1 (2)ln = – k t ct = 0.0084 mol·L–1
11.某病人发烧至40℃,使体内某一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为正常体 温(37℃)时的1.23倍。试求该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解:由阿氏公式k = A·eEa/RT , 可得
将T1 = 273 + 37 = 310K, T2 = 273 + 40 = 313K, k2 = 1.23k1 代入公式,有 ; ln
∴Ea = 55.70 kJ?mol –1
键级为(成键电子数–反键电子数)/ 2 = (5 – 0)/ 2 = 2.5 有1个未成对电子,具有顺磁性。稳定性不及N2分子(键级=3)。 9. 填充下表
物 质 KBr I2 离子键或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性共价键 离子型分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答: 物质 Br 化学键类型 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的类型
10.填充下表
离子键 离子型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分子 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分子 共价KI2 CS2 gO 离子键 离子型 键 极性共价键 极性分子 共价MNH3 S2 CgO MH3 N 物 质 晶格节点 上的微粒 晶格节点上微粒间的作用力 型 体 晶 预测熔点 熔融时的导电性好或差 类 低 高或 NaCl N2 SiC NH3 答: 物质 晶格节点 上的微粒 晶格节点上微粒间的作用力 晶体类型 预测熔点 高或低 熔融时导电性好或差 NaCl N2 Cl– Na+, 离子键 离子晶体 高 好 N2 力 分子间分子晶体 低 差 SiC Si, C 共价键 原子晶体 高 差 NH3 NH3 力 分子间分子晶体 低 差 (氢键) 11.填空题
(1)第七主族元素的单质,常温时F2、Cl2是气体,Br2为液体,I2为固体,这是因为 卤素是同类型的非极性分子,其分子间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2 )C和Si是同族元素,但常温下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这是因为 CO2是分子晶体, SiO2是原子晶体 。
(3)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组成的,但它们的导电性与导热性差别很大,这是因为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石墨为混合型层状晶体,层内有巨大的π键,所以可 导电导热。
(4)离子极化作用的结果,是使化合物的键型由 离子 键向 共价 键转化,这将导致键能 增加 ,键长 缩短 ,配位数 降低 。
(5) 某元素A处于周期表第二周期,其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则该元素属于第 Ⅳ主族,__p__区,由该元素组成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表达式为 。分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有_ 0__个,是 反__磁性物质,键级为_ 2__,该元素原子与H组成化合物AH4时,A原子是以___ sp3_____杂化轨道与氢原子1s原子轨道成键,AH4分子的几何形状为 正四面体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课后习题解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