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时。佛即微笑。有五色光从口中出。绕佛七匝。还从顶入。告阿难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解说。阿难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阿难。此迦絺罗难陀比丘。过去久远无数劫时。有佛世尊。名曰然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阿纯难陀。聪明多智。以多智故憍慢放逸。亦不修习四念处法。身坏命终。堕黑闇地狱。从地狱出。生龙象中。五百身中恒作龙王。五百身中恒作象王。舍畜生身。因前出家持戒力故。得生天上。天上命终。来生人间。前身读诵三藏经故。今得值佛。由前放逸不修四念处。是故今身不能觉寤。
尔时迦絺罗难陀。闻佛此语。即从坐起。合掌长跪。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教我系念。】
上一段,我们提到迦絺罗难陀“聪明多智”,因为他聪明多智,所以听到佛法??结果嘛,听了很久,佛学的理懂,修证不成功。当时就引出了佛的兄弟阿难——奇怪,每一次都是他请求讲法的时(候)多。他就请问佛法,问:佛啊,这一位出家的比丘同学,迦絺罗难陀,什么原因生来那么聪明,天生那么聪明,学问都好,“四毗陀论”,就是《四韦达典》,是印度文化最古老的经典,比佛经还早,《四韦达典》是印度文化,等于中国上古的四书五经。那个时候佛经还没有出来,就有《四韦达典》,佛还没有出世。是婆罗门教宗教的哲学,很难懂,他都懂。
“违世羁经”,就是世间法的,也就是各种外道——佛教叫它是外道,就是印度古老文化的那些“道家”的修法,都懂。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物理、化学科学,拿现在来讲,他样样会,“日月星辰”,天文都晓得。“一切技艺”,拿现在讲,工业化学、物理,没有哪一样不知道的,学问之好,“无不通达”。你看他多聪明、多好!
阿难问,既然他有那么好的学问,“何罪”,他犯了什么毛病,出家以来到现在,那么多年了,呵,就是佛法这个法味,真正佛法的修持,他一点影子都没有——那么聪明的人,学理都懂,佛法佛学也懂,他没有影子,这是什么道理?
他说,乃至你老人家亲自给他说法,他等于聋子一样,“如生聋人”,无闻无得,他当面听不见,当面都听不见!这是什么道理?
“佛法大将随顺转法轮者数有五百”,五百罗汉是佛法里头的大将,同时给他说法,他也听不懂,这是什么道理?他希望佛给他讲一讲——这些问题,都是阿难经常提出来问。是什么原因,前世种了什么果?
佛当时听了阿难问的话,笑了,哈!佛就笑了。这一笑啊,佛的嘴里就有五种色光出来,五色的光明从嘴里出来。
你看佛经上经常提到——现在的人看起来不大相信,这就是神话。你看《楞严经》,我经常叫你们参,佛有三次放光不同,头顶
放光、胸口放光、面门放光。佛往往在说法以前,要说一个重要的事情,口中放光。
你们要想(知道)怎么样(才能)修到呢,就照《禅秘要法》修到了就做到了,没有什么难处。
你不要光听经教学理,画表格,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我要处罚你。要好好修持,要在这里修。这个说法不是普通的上课,要好好修持。修持上没有考验就不行,尤其你们在这里住院的学生,都要在修持上考验,佛学考得好都没有用,你们全体大乘学舍的学生要给我注意啊,到了学期终了,不要看我不讲情面的,你晓得,我不讲情面起来,什么人都没有办法的哦。唯有讲正法,绝不讲人情!
所以,佛这个时候笑了,放光了,这个光出来围“绕佛七匝”,你注意哦,这个地方就是禅秘,无上的奥秘!佛一笑,从嘴里放光,光转过身体外面,转了七圈,从头顶上进去了,哈,佛的身体好像是变成了七彩的电光瓶一样,从这个洞里露出来,转七圈,又从头顶上进去了。这个就要注意,什么理由,这就是禅秘!
那么,佛就给阿难讲话了,“谛听谛听”,你好好听,我告诉你,你想一想。佛说,这位比丘,这位同学,迦絺罗难陀,过去生、很多生以前,不止一生两生,很多生以前,“过去久远无数劫”以前,那个时候世界上有个佛,这个佛 “曰然灯如来”。你看这位比丘,起码来头很大,跟释迦牟尼佛还是同学,哈。释迦牟尼佛在
燃灯如来??《金刚经》上就说,是燃灯佛给他授记的。这位老哥跟释迦牟尼佛是同学呢,还亲见过燃灯如来来,你看,来头多大!
下面十个佛号你特别注意,任何一个众生成了佛都有这十个佛号,也叫“如来”、也叫做“应供”、也叫做“正遍知”、也叫做“明行足”、也叫做“善逝”、也叫做“世间解”、也叫做“无上士”、也叫做“调御丈夫”、也叫做“天人师”、也叫做“佛”、也叫做“世尊”,佛有十号,有十个代名号。
实际上,这十号——我们现在不是讲普通的经典,不加解说了,不讲佛学。十号,你真正了解进去了,才晓得佛学、佛法的精神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佛并不是一个宗教化、神话的,把佛塑得??变成上面摆着拜拜用的,不是这样。(佛是)真正的大智慧成就,真正的解脱。你看,这十个名号里头没有一点宗教气氛。
佛说这位迦絺罗难陀尊者的因缘,说他很多生以前,等于跟佛两个就是同学,在燃灯佛前面一起学法,那个时候,他的名字叫“阿纯难陀”。你注意啊,下面注意了,他这个人,在很多生多世以来,有几个条件,“聪明多智”,又聪明,智慧又高。“以多智故憍慢放逸”,以为自己聪明,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自己聪明,所以很骄慢,因此也放逸。骄慢要注意哦,“聪明多智”,我们这里并不多了,我们这里现代人,同学们里头假聪明的很多,假多智的也不少,都是假的,还不是真货;真货,十足的聪明多智真货,那很可怕的。
因为他“多智故骄慢”,骄是骄,慢是慢。“骄”,看不起一切;“慢”,里头的、内在的,内在的骄傲是慢;外在的也看不起人,那个是骄,骄慢两个字的心理状况是这样。
那么实际上,这是表面的骄慢心理。有许多人你看他老实不讲话,很内向的,他一样是骄慢。他什么人的话也不听,他管他自己,那个就是骄慢!自己的主见为真实,认为自己对,那个就是骄慢!所以,骄慢外在的心理还容易懂,内在的心理,我们大家都有骄慢!有许多人尽管听经,他到处都来听,也不听,现在(在)打他的坐,那何必浪费时间呢?!(来)就要好好研究这个经典。这个东西也是犯了骄慢戒,因为自己有一套主见嘛。我们现在来上课听经,就是研究这本经典,就要拿着这书来研究。
“放逸”,怎么叫放逸呢?放逸跟(马虎)两个差不多,马虎,自己找许多理由对自己马虎。这几个毛病都是大毛病,我们千万不能犯;学佛的人犯这些毛病啊,不会成功的。连迦絺罗难陀那么聪明的人,多生多世还成不了道。
最重要的是下面一句话,“亦不修习四念处法”,学佛的根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所以,他死了以后,因为出家,因为学佛——不学佛、不出家还好,做一个普通人。因为在圣人道上学,而不走真正修持的路,所遭遇的果报更惨!“身坏命终堕黑闇地狱”,胡涂地狱,永远没有光明。
禅秘要法讲座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禅秘要法讲座
禅秘要法讲座 01
---禅秘要法讲座
我们今天开始重新讲《禅秘要法》。很多年来,是在我闭关的时候曾经讲过一次,专门对他们几位出家的法师们做正式闭关修持、修法的那个时候讲,讲的时候也很简单,大概把它讲一下。后来,在前年打七的时候,也重新很简单地说过白骨观的修法。白骨观的修法是《禅秘要法》的初步,并不是包涵了《禅秘要法》的全部。
所谓《禅秘要法》,是包括显教修定做工夫,所谓学佛真正做工夫的奥秘,所以叫做“禅秘”,“要法”是中间最重要的要点。
我们大家在座的很多人是修净土的、修禅的,乃至于修密宗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几十年的经验,很多时间的观察,学佛修道做工夫,本身都没有成就?不要说修道证果,连一个身体都搞不好,恐怕在座的人大部分都在生病中。
当然了,佛在世的时候,佛的弟子很多也在生病,不能说人无病。但是,一个真正晓得修持的人,至少是减少了病痛,比较起来是健康得多。换句话说,我们修持,对于病痛还不能过关,还抗拒不了、还化解不了、解脱不了,那么,对于我们自己的修持,这是一大考验,这就是个重大的问题。
再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修持都达不到一点标准的成果?连个初步的果位都证不到?不过大家在那里静坐而已。所谓静坐,当然有一点点的好处,这个好处是很微小、很微渺的,谈不上、真正的佛法的边都没有摸到。
我们晓得,这个话要回转来。我在闭关的中间,曾经有一次,我记不得时间了,特别为这一件事情,为他们这几位出家的法师们,在关中又破例出来,讲了三个月的所谓“显密修持的方法”,当然没有讲完,刚刚起头已经三个月到了,没有讲完也就算了。我这个做事的习惯,素来做半截就算了,兴致即来就讲,兴致完了我就不讲了。
那么,真正的那一次讲,我提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在经典上看,很多人当场听佛说法、修持,乃至有当下就成道,至少几天修持下来就得果位的,佛经上记载得很多。佛过世以后,很少看到人学佛修道真正证得成果的,太少了。
那么两个问题,要么佛经是欺骗人的——假设我们相信佛不会说假话,用不着;而且佛经也不是说假话,那么,后世的人所谓业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拿现在来讲,是个科学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第二点,我们看到,从东汉以后,佛法进入中国,由汉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之间,我们看《高僧传》,看各种的传记,各方面的记载,古人证道的非常多,学佛成道的不管男的、女的、出
家、在家。到了隋唐以后,所谓大乘的佛法兴盛,乃至禅宗兴盛,说立刻顿悟,我们看到,一代一代下来,佛法佛学越发达,证果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个什么原因?是个问题。
再到了我们现代,也可以说是近代,由西藏跟内地的文化沟通,所谓西藏保守了一千多年的密宗——密宗的修法专门侧重于瑜伽观想、念咒,甚至于说修色身---我们这个身体。密宗大部份中间,修法的要点,侧重在这一方面。但是,据我所知,也曾经遍学了这些法门,除了说某一个古人因此证果以外,现代人几乎没有看到,这又是一个什么道理?
因此,我觉得必须要回转来,找这个佛法真正修持的意义。所以,我们把三藏十二部看完了,回转去,找佛经里由小乘一直到大乘,结果我发现,我们大家忽略了一个事:佛说法,当时叫我们求证,最基础、最基本的修持方法(是)十念法里头的一种,念身与念死,我们没有留意它。
十念法,是学佛人的基本。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在小乘部提出来十念法,念,当然要心里意念,(从)心里的意念开始,十个意念包括了一切的修法,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布)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休息、念身、念死,十念法。
譬如我们普通讲的念佛,现在流行的念佛是根据小本弥陀经,净土宗三经的小本的弥陀经《阿弥陀经》来的,只要念一声佛号,就叫做念佛。真正的念佛不是这个道理!根据《法华经》,根据各
种经典,念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外形,念佛,每一个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于念佛的功德、念佛的智慧,就是念念不忘在念佛。
所以,我们大藏经有一本《观佛三昧海经》,对于把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由出家成道,乃至于弘法,各种事情都有记载。使我们深入研究人之所以成佛,是怎么个一条路子。所以,真正的念佛,不是那么简单的。
至于念法,也不是那么简单,三藏十二部,一切大小乘,显教、密宗,各种佛教的教理要通达,理通达以后,加以实验、修持,这是念法。
念僧,更不简单。我们念僧(是)光念和尚啊?找个师父来皈依,随便剃了光头,我们一皈依了,天天念他就会成佛?不简单。念僧,就是念佛过世以后,佛的一切悟道的、证道的弟子们;不管他在家、出家,真正修持成就的,都属于圣贤僧的范围。就是说,我们要随时念念以成就的古人、祖师们做榜样,自己加以修持,这是念僧的法门,方法也很多。
诸如此类,我们先讲了这三念,念佛、法、僧。每一个法门啊,方法都是多得很,不是那么简单。那么,十念中间有念身,念身体这个身。《禅秘要法》的重点主要建立在念身这一法门;但是,《禅秘要法》包括了十念法门,都包进去了。
而《禅秘要法》首先的建立??我们看佛的十念法,最后一个是念死,把死摆在最后。所以我们晓得,近代净土宗的大师印光法师,他个人的关房里头也没有供佛、也没有供菩萨,只供了一个字,写得很大---“死”,一抬头就看到这个字,念死很重要,学佛第一步要念死。不要觉得自己前途无量,后途无穷,我们要心心念念晓得随时会结束这个生命,随时随地。能够真晓得念死的人,才能真放下,才能真看空。
事实上,我们大家学佛的人,没有一个真正在念死的,都念得自己前途无量后途无穷,希望大得很呢。然后嘛,学佛成道,成了道以后走的歪路,最好是放光、有神通,哦,在空中飞,然后再出去弘扬佛法,名成利就。我们大家要检查自己的心理是不是这样?是这样的话,是魔道的修法,也就是邪见的立志,不能学佛,也不能修道。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要以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为第一。
如果佛教的十念法把死字摆在前面念,大家不愿意学佛了。那就是袁枚讲的——清朝那个才子袁子才,他引证一句错误的话,经典上根本没有,他乱写的。袁枚一生什么都好,就是绝不碰佛,打死他他都不搞佛的,哈,有这么一个怪癖,说佛不能学,他说佛说的:学我者死!哈哈,这句话根据哪里来的?哈哈,可是袁子才就是这个观念,学我者死。道理对不对呢?也就是念死法门来的。
真正学佛,随时随地供一个佛,你还不如供一个“死”呢,你不要看大家自己(是)年轻人,讲这个字同我不相干,(人)随时
会死的啊,年轻(就)死了的多得很呐!那有什么稀奇。把生死死的这一念摆在前面,然后可以修佛法了。
那么第二,再提到《禅秘要法》。我们大家学佛、修道,不管你走哪种法门,为什么没有效果啊?第一是陷于身见,这个身体的麻烦??心法我们先不谈,我们现在人生活着,一天到晚最大的麻烦就是老子的话,我之所以为我累者,“为吾有身”,有这个身体。你看,我们一天多少麻烦,都是为了这个身体。之所以不能成道,身体的障碍是第一步。譬如大家打起坐来,绝不能忘身。那么,这个身体的障碍,(是)因为不能忘身啊。所以说证到空,你心想空,在那里空不了的,身体空不了,它的感觉,一下天气冷了会冷,热了会热,这个身体没有办法控制。
所以《禅秘要法》先空此身,身怎么空?我们晓得,身之所以难空,就是佛讲的五阴里头的色阴最难空。譬如,我们大家都会念《心经》,心经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这个色法空不掉啊,这个身体。你们大家都在打坐,都在练打坐,哪个把身体空掉了?你们敢说一句大话,说我空掉了,做到吗?有人做到没有?做不到啊。你们所谓打起坐来,不但空不掉啊,(还)在加,大家都在加,打起坐来报告:“哎呀,老师啊,我觉得那个气脉,这里??任督二脉,到这里了??哦,到这里了??”报告了半天都在身上搞嘛,对不对啊?那不是在搞佛法。
就是为了练身体,练身体很好,你看我们现在在座的蔡策先生,身体打坐坐得很好,工夫也做得很好,他就是个证明——《论语别
裁》也是他记录的,记录得很好。(平常)生龙活虎的,这几天病了,病了以后天天躺着睡觉,我说:“你起来打坐,坐不住了?”“对,坐不住了。”好了,此身四大一病,你打坐(都)坐不住了!
再说,我在医院里送了很多老朋友走路的,很多学佛的老朋友走路??最后躺在病床上,我看他快要走了,我说:“你念佛嘛。”“念不起来啦。”我说:“念不起来?你会讲话?”他说:“是啊,你问我,就会讲啊。”我说:“念佛呢?”“念不起来啦。”这是个什么道理?你念不起来,还可以跟我讲话?那叫他“念念阿弥陀佛,好不好?南无阿弥陀佛。”“不晓得,不会念了。”他又听到。
你以为念身??你们普通这个修持抗得住生死啊?扛不住的。色、受、想、行、识,一样都没有了(liǎo)。你不要以为自己现在打坐啊、做工夫啊,气到哪里了??哎呦!密宗、道家那一套工夫都会,早晨起来又是八段锦、又是太极拳、又是瑜伽术,哎呦,全堂工夫,好像好得不得了。对不住,有一天你真病倒了以后,你一样都用不上,一点都没有用!一点方法都帮不上你忙!还是念死,呵??
所以,关于念是怎么念,大家还没有搞清楚呢。
所以这一次,从智法师他们再提出来要求,要我非讲不可,因为原来我给他讲白骨观这些,他一边听一边反感:我们走大乘路子,还走这个小乘啊??他不听,哎,这个没有意思,我要修就走大乘,菠菜(般若)啊、蒸鱼(真如)啊,都端上来了,再不(然)唯识
啊、法相啊、唯心啊、唯性啊,都拿上来了,他不听耶!现在他多年修持(下来),晓得这个东西厉害了。
所以我说“你懂了嘛,就不要再讲了。”“不行不行,我懂了,很多人(还)没有懂,你无论如何要再讲??”我说:“不行了??”那么他要求几次,后来我想想也对,有个道理。所以,这一次正式跟大家讲这一面,讲这面就要大家了解,此法门就是教我们真正如何解脱五阴,解脱这个身心的法门,真正证果的法门。
那么,真正解脱五阴,真正证果呢??我可以说,它包括了密宗,西藏密宗这些气脉的修法都包括在内。你要晓得,一个人练气功,修气、修脉,气脉是依附什么而生的啊?依附什么而有?我问大家一句话,气脉依附什么而有?前面的同学,年轻同学,依附什么而有?(同学:身体有。)那身体依附什么有呢?依附骨头有吗?还是靠五脏六腑还在才有气脉?有神经(才)有气脉的路线?对不对?那么,这个五脏六腑假设坏掉了,还有气脉吗?中阴身有没有气脉?哦,那不是气脉??有啊,中阴身的那个气脉是带质境,真正的气脉没有了。
所以修气脉,还是依附在肉身上来的。那么,这个肉身是依附在骨架子上来的,对不对?所以,真一修白骨观,先把这一部分拿掉了,气脉自然通了嘛,不要修气脉已经超过去了。所以,佛传给我们的法宝是有真法宝留下来,可是一般人不懂,偏要在身体上弄,因此气脉永远也修不好。这不是走的冤枉路嘛!
那么回转来看看,佛有法宝留给我们,我们自己几千年来把它当成小乘,把秘密的法宝丢掉了,可惜了!所以,一走这个路,成就的就很快了。因此,它是密、禅里头的秘密,也是真正最高的秘密。
那么,它是以白骨观等等入手修的,可是呢,它中间包括了三十多步的工夫,包括了这十念法,也有修念佛、念法、念僧的,都有了,一切都成就了。
第三点,真正的佛法??你们都听过佛学的,佛学不管大小乘的教理,真正学佛是建立在什么上面?(同学:三世因果。)诶,那个是基础。真正的修法是建立在三十七菩提道品,对不对?要想成道,三十七菩提道品。
三十七菩提道品第一步是什么?(同学:四念处。)四念处四个法门,念身、念受、念心、念法,这四个法门叫四念。(其实)四念处只有两个法门,身心两面。所以,只有身心起修,就完成了三十七菩提道品。大小乘不离此法,一切的经典都建立在这一个架子上。
那么,我们真正修身念处,身体的念处是什么?身体的第一个反应是感觉。你看那位道友坐在那里气脉动了,头尽管摇,他是被感觉拉起走了,一天到黑在搞感受,被感觉拉起走,他自己不能解脱嘛。你念头一解脱,我不听你感觉的!把感觉不理了,它就没有事了。
身的念处就是感受,心的念处是思维法则。所以,如何了思维法则,是了心;如何了感觉状态,是了身。身心俱了,佛法成就了嘛,简单得很!
所以《禅秘要法》,白骨观的修法先是求得了(liǎo)身。 再说,大家一修白骨观,尤其我听了很多,一提到白骨啊就害怕。哎呀,你们年轻的同学到医学院看了解剖,回来饭都吃不下去了。所以,我们大家修不好白骨观,是没有看过真正荒冢里的死人。你到解剖室里看了以后,你以为修白骨观就修得好啊?照样修不好。
我不是讲,过去有一位出家的朋友告诉我??在大陆上,几十年前,他修白骨观修得啊,在街上走路,看到满街都是骷髅,都是骷髅在走路,他到这个程度了。他说:“哎呀,那个心境之清净啊,真是一念不生啊!一点??对世间没有一点什么欲望,没有欲念,清清净净。”我说:“后来呢?”他说:“后来啊,久了不行了,纵然白骨也风流啊,哈,白骨也很好啊。”所以他说:“我就不修了。”这是几十年前。我这位出家的朋友已经死了,也是一位大法师,在大陆上过世了。最近我听一位朋友告诉我,已经死了。这个话,他跟我讲了到现在,(有)四五十年了。他还真修到白骨观这个境界,但是后面他就不晓得了,因为他没有学。
白骨观你真修成功了,以为是丑陋害怕?那才不然,修白骨观真修成功了,是走到真正的真善美,至美的境界、至善的境界,那才叫做功德圆满。
所以,基于这许多理由,我们对于《禅秘要法》的基础白骨观,要有一个切实的认识。
现在,我把前面的,要讲这个《禅秘要法》的因缘给大家提过了。我们现在好好研究本经,希望这一次啊,我们在坐的道友们、朋友们,至少大家身心??最好大家能够证果、成道,至少嘛,能够修得自己健康长寿。
有病的朋友在这个时候啊,真要做白骨空观,把白骨都化了,身体都没有了,完全无我。《禅秘要法》下面有空观,跟虚空在一起。然后你觉得自己身心化了,就是一片无云,青天无点云的那个境界,这个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身体没有不好的;真的念到这样,修到这样的定境,没有不好的。
念空,这个空是有相的,不是无相,是青天无片云,万里晴空,不能有别的,一点渣滓都没有。
纵然就是这个身体化掉了、走了,也是无疾而终,清明自在。况且,修到真的空境界的话,这个身体暂时走不了,要它留形驻世就可以留住。
所以,讲到白骨观,因此我们要插一首诗,很有意思,提到白骨观,唐伯虎有首名诗: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潮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怅怅莫怪少时年”,这个“怅怅”是形容青年人,你们台湾话或者广东话讲一个女孩子、一个女人,很泼辣的叫“怅家婆子”,就是这个“怅”,怅少年是那个年轻小太保,就是怅,很怅。所以,台语啊、广东语啊都保持有古代唐朝的音。“怅怅”就是年轻人蹦蹦跳跳的,不要怪他,“怅怅莫怪少时年”,??这个时代的这一批少年。
“百丈游丝易惹牵”,现在是唐伯虎老年、晚年的时候,“百丈游丝”,这个老年啊,很多的烦恼,容易牵着很多的烦恼,“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年纪大了嘛,看到青年人??没有欢乐了??这个不管了,都看懂了。下面两句,“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就认为前生也是修行来的,因为他也晓得有白骨禅这个名称,这个白骨禅给他用到文学诗句上,用得很美,“公案三生白骨禅。”这个唐伯虎毕竟是??你看后面两句,“老后思量应不悔”,老了,回转来想想,也没有什么后悔的,“衲衣持钵院门前”,穿个和尚衣托钵,站在院子的门口??你们看到吧,这首诗还蛮不错的,唐伯虎是明朝的诗,都是白话体的,跟唐诗比差得很远,但是有明朝的风格。
实际上唐伯虎啊,前面看到的都对,“前程两袖黄金泪”,我们在座的老朋友们都有这个感触,前面的辉煌一时,大家带兵的、
政治的,都搞过的,唉,现在想想,都过去了,老了,“公案三生白骨禅”。后面唐伯虎啊,到死还风流,“老后思量应不悔”,哎呀,没有什么的!“衲衣持钵院门前”,你以为穿和尚衣持钵呀?嘿,所以你们读书不多啊,你就不会懂诗了,这个是什么事呢,是一个典故。
这是唐末,唐朝末年有个宰相,叫做‘韩熙载,这位风流宰相的太太多得很,年纪大了的时候,太太太多了——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变了,就是南唐的时候,就是南唐李后主前后这个阶段,看看南唐也靠不住了,很灰心。结果干什么呢,晚年自己就玩,玩到什么程度呢,自己故意穿一件和尚衣??宰相府邸很大了,那么小太太们每一个有一栋房子,有一栋院子,他自己穿个和尚衣在小太太门口化缘,自己玩的,“衲衣持钵”是这样。(文献记载:韩熙载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换上破衣烂衫,装成盲叟模样,手持独弦琴,令门生舒雅执板,敲敲打打,逐房向诸伎乞食。---三校注。)
所以,苏东坡后来也有这个诗,“欲教乞食歌姬院,犹胜云山补衲衣。”苏东坡的名句。就是说,他跟唐伯虎都一样,老了也不肯修道,就是拿个钵到舞厅里头、到歌女前门口一站,去化缘讨饭吃啊,还比那个在山上的和尚啊,自己破了衣裳,还在那里缝啊缝啊的可怜相(强)。他讲,我们的风流史还是值得的,呵,唐伯虎还是这样,“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所以,大家(因)不懂文学,看看就说:哦,唐伯虎晚年也想修道,也想穿和尚衣托钵在寺院的门上??那不是寺院啊,是歌姬
院的门前啊。就是苏东坡的“欲教乞食歌姬院,犹胜云山补衲衣。”文人的风流到死啊,纵然白骨也风流,叫做至死不悔,呵,那多得是。这是关于白骨禅,顺便提唐伯虎用过的一句名句。这两句倒很好,我们采用他这两句好的,“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你们真做到这个就好了。
这是由白骨禅顺便想到的,这个法门很严重,这一次我们完全根据经典来讲。不过,我不希望大家??有几位同学好心,约他的亲戚、朋友、哥哥??我讲过了,这一次讲这个《禅秘要法》不公开讲,要大家真要修持的人来听。因为我们讲一个东西??你说,那与其少数人听,(不如)大家听——没有用啊!你假设不是真实讲修持的,你听了做佛学听,没有用的,千万注意啊。所以,不要随便介绍人,到此为止了。
那么,我们现在讲本经。这样,我们分工合作,你来念好不好?念到一段要讲的,我来讲,试一下这个方法??
同学念:
【禅秘要法 经卷第一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等。
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来至佛所。为佛作礼。绕佛七匝。尔时世尊。入深禅定。默然无言。
时迦絺罗难陀见佛入定。即往舍利弗所。头面礼足。白言。大德舍利弗。唯愿为我广说法要。尔时舍利弗。即便为说四谛。分别义趣。一遍乃至七遍。
时迦絺罗难陀。心疑未寤。如是乃至遍礼五百声闻足。请说法要。诸声闻等。亦各七遍。为转四真谛法。
时迦絺罗难陀心亦不寤。复还佛所。为佛作礼。尔时世尊。从禅定起。见迦絺罗难陀顶礼佛足。泪如盛雨。劝请世尊。唯愿为我转正法轮。尔时世尊复为广说四真谛法。一遍乃至七遍。
时迦絺罗难陀犹故未解。五百天子闻佛所说。得法眼净。即持天华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因迦絺罗难陀比丘。快得法利。见法如法。成须陀洹。时迦絺罗难陀闻诸天语。心怀惭愧。悲咽无言。举身投地。如大山崩。即于佛前。四体布地。向佛忏悔。】
我们研究这一段佛经的文字。第一点,这个《禅秘要法》不是后来集的一本??这是一本经典,是经典的记载。
就是说,佛在那里说法,这一段我们不要讲,都看懂了。那么,当时有佛的基本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这是佛的常随众的弟子。有一点要注意啊,除了这个基本弟子以(外),还有“五百大德”,就是后来佛教里说的五百大阿罗汉,五百罗汉。那么,这五百大阿罗汉都是得道的,那么佛的十大弟子里头,得神通的目连啊、禅宗祖师迦叶啊、摩诃迦旃延等等都在坐。
那个时候有个佛的弟子,叫做摩诃迦絺罗,这一位是佛后来有名的弟子。这位弟子是什么一个性格呢?聪明,“聪慧多智”,这是个重点哦,这位弟子并不笨,聪明得很,智慧又高,学问好知识高。问题就出在他身上,又聪明,学问又好,知识又高,就不能成道。注意呦,呵!越聪明、越能干,知识越高、思想越多、本事越大,越不能成道。所以,迦絺罗就是犯了最严重的??这是要点啊,“聪慧多智”。
他到了佛这个地方,向佛顶礼。第二个要点,我们看到,佛这个时候是(在)干什么?入定,佛法真正的修持方法是禅定、入定、得定;佛法的不共法就是慧,智慧的开发。所以迦絺罗一来的时候,佛正在入定,“入深禅定,默然无言”,没有话讲。
那么当时,迦絺罗看到佛在入定,他向他顶礼磕头——然后(按)印度规矩,顶了礼起来,围着这个人走,包围走七圈,普通走三圈可以,最恭敬的七圈,(这是)当时印度的古礼——磕头以后起来,绕着佛,就是包围着佛,转个七圈。那么佛还在入定。
他看到佛在入定,就跑到佛的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那里,又向舍利弗磕头,然后向舍利弗讲:希望你告诉我佛法的要点。那么舍利弗跟他讲什么呢?“四谛”法门。
同我们大家一样,讲四谛法门你们听都不要听,因为你们太熟嘛,苦集灭道,一考就背得出来,对不对?所以,我们大家也是迦
絺罗,听了等于没有听嘛。这个四谛法门你们都会讲,恐怕讲得比舍利弗还要好一点,还有现代话加上。
“分别意趣”,给他讲四谛法门,讲了一遍不懂?? 你们现在都讲了好多遍了,都懂,自己还会讲——懂了没有?没有懂!所以,真正懂了四谛法门就可以成道了。大家懂了佛学名词、记得有什么用啊?!所以,真正懂了四谛法门,不要修白骨观了,已经证阿罗汉果了。可是大家都是犯了这个毛病,“聪慧多智”,都会讲理论,证不到四谛法门的真谛,四谛的这个真谛,这个道的真实,你证不进去!同(舍利弗给)迦絺罗讲一样。
他给他广说“四谛,分别义趣”,就把中间的道理,“义”就是道理,它的奥妙;“趣”就是所趣的目的,都给他讲了。讲还不止讲一遍,“一遍乃至七遍”,舍利弗不厌其烦的给他说了一遍,看他不懂,再讲一遍,讲到七遍。“时,迦絺罗难陀心疑未悟”。
这不是同我们一样,佛学都懂了,是吧?你们在座的哪个不懂啊,你们都上过佛学院,至少这些居士,都晓得四谛,苦集灭道叫做四谛。
他同你一样,都懂,心里听了这个,没有开悟。于是,这个老师舍利弗,佛的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给他讲了七遍四谛法,他没有开悟。所以他去拜“五百声闻足,请说法要”,就拜这五百罗汉——全体就叫僧伽,僧团。等于有人来向大乘学舍的你们全体出家人顶礼,请你们集体地给他讲,请说法要。那么,当时这些声闻
阿罗汉们也给他再说七遍“四真谛法”,苦集灭道——其实说了等于不说,舍利弗讲得已经比他们高明,一样了。
“时迦絺罗难陀,心亦不寤”,五百罗汉都同时传道给他,他还是开悟不了。那么又回到佛那里,顶礼求佛。刚好碰到佛出定了,看到迦絺罗跟他哭,“泪如盛雨”,自己哭啊,哭得??我怎么那么??他们给我讲??——其实,他不是那么讲了:他们给我讲的我都会讲啊,苦集灭道。你说这个就会证道,我实在证不过去嘛!开悟不了嘛!同我们现在一样。所以哭得“泪如盛雨”,下大雨一样下来,就叫:佛啊,你再给我讲。佛又给他讲四谛法门,讲了七遍。
你注意,四谛法门,小乘大乘学佛的第一步:苦集灭道,谁都会讲,可是谁也没有证得。佛亲口给他讲了,迦絺罗还是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啊,你们真是只有这一点啊,只有苦集灭道这一点?给我翻来覆去,连佛也那么讲??所以他不信啊,不能开悟啊。
当时,有“五百天子”,听佛给迦絺罗说法,大家就得到“法眼净”。法眼净,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正法,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分别得清楚,看清楚。这个是魔法、这个是邪门,这个是什么东西,这是属于什么学问的??所谓得了法眼净的人,世间一切法、出世间一切法,到他眼睛一看,头脑一了解就清楚了,所以叫得法眼清净,就分别得清楚。
所以,五百天子在旁听,佛根本无意给他们听的,是给这个弟子说的,(结果)他们得了法眼净了。所以,这五百天人拿“天华以供养佛”,跟佛讲:真难得啊!因为你老人家给迦絺罗难陀比丘说这个四谛法,他如何我不知道,我们今天已经得了法眼净,证得了初果罗汉,得“须陀洹”果。你要晓得,证果并不一定出家哦,这五百天子是在家的哦,是天人。他说我们已经得了须陀洹果,那么,就感谢佛。
那么,迦絺罗难陀在旁边一听难受了:这个主角是我嘛,佛给我讲,哎,我嘛听不懂,他们五百人,旁边拣便宜拣走了,说得了初果,这是什么道理?所以他越听越难过,“心怀惭愧”,难过了,“悲咽无言”,很悲啊,痛苦,痛苦得讲不出话,就把自己“嘭”跳起来跪在佛前面,“举身投地”,整个身体就趴下来,“四体布地”,向佛忏悔。那么,是这样一个情形。
你看这一段经文的记载,像小说一样。就是说,迦絺罗难陀又聪明,学问又好,就是不能成道。那么,向舍利弗问法、向五百罗汉请法,乃至(请)佛说法,跟他讲的都是四谛法门。四谛法门,不要说迦絺罗,我们大家学佛的学生都听过嘛,也同他一样,不能成道,这是什么理由?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大家一般学佛者的一个真实写照,大家都是一样的,光听经,什么经、什么法都来哟、都听啊,管它显教、密宗、基督教、天主教,只要能够对我“生财”的都来啊——你们大
家学法的都是这个心理嘛,做生意嘛,只要对我有利的都来,结果还是不能成道。
我们先休息一会,有茶,准备的有茶。。。
(本录文尽量保持南老师的口语原貌,最好配合录音阅读。录音下载地址)
《禅秘要法讲座》
下一篇:禅秘要法讲座 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禅秘要法讲座
禅秘要法讲座 02
---禅秘要法讲座
我们先念一下啊??
【尔时阿难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绕佛三匝。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迦絺罗难陀比丘。有何因缘生而多智。四毗陀论。违世羁经。日月星辰。一切技艺无不通达。复有何罪。出家以来经历多年。于佛法味独不得尝。如来世尊亲为说法。如生聋人。无闻无得。佛法大将随顺转法轮者。数有五百。为其说法亦无有益。唯愿世尊。为我分别说此比丘往昔因缘。
他由地狱出来以后变畜生,变好的畜生哦,变龙、变象,都是大的,因为他的果报很骄慢,所以什么都是大的,自己都是了不起。像我们个子小的,前生已经骄慢得太过度了,现在就是已经很渺小了;可是渺小的人啊,越个子小的人越骄慢,你不要看??。佛经也讲过,个子越高大的人越谦虚一点,个子越小的人越骄慢。所以,骄慢的结果嘛,你尝尝那个味道,不相信将来慢慢尝,“堕黑闇地狱”。然后出来,地狱的罪刑期满了,放出来,还有些附带的刑期还没有满呢,从那个地狱里放出来,假释在外面,假释在外面变龙、变象,变了“五百身”龙、象。不过,因为他聪明、智慧高,“恒作龙王”,做龙也做大的,还不错;“五百身中恒做象王”,这又过了一千生,不是一千年哦,死了又变龙,又变龙??龙就是大蛇,象就是大兽,都在畜生道里。
他由畜生道中跳出来,因为在燃灯佛前面出家、守戒,所以“生天”,“因前出家持戒”的功德“生天”,“天上命终,来生人间”。
迦絺罗的“前身”,前一身,“前身读诵三藏经故”,比较谦虚一点,总算肯看看佛经了,读了三藏佛经,所以,他今生碰到佛。
由于过去生“放逸”,对自己的马虎,“不修四念处”故,所以这一生不能“觉寤”。注意,你看,四念处你们都背得来,一考就答出来,修过没有?没有修啊,佛学有什么用啊?!所以我经常讲,你们年轻的同学都上过佛学院,哎呀,那是“衲衣持钵院门前”,上过佛学院有什么用?!穿个和尚衣,托个钵,站在佛学院的门口。不修四念处,所以这一生不能觉悟。
那么,迦絺罗听了他前生的因缘——你看,佛讲的,前生、后生不管,反正他不能悟道,(是)犯了几种重点的错误,“聪明多智”,“以多智故骄慢放逸,亦不修习四念处法”,因此不能开悟。这个值得大家反省了。
那么下面再继续了,佛要说法了。
【尔时佛告迦絺罗难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汝于今日。快问如来灭乱心贼甘露正法。三世诸佛治烦恼药。关闭一切诸放逸门。普为人天开八正道。汝好谛观。莫令心乱。
佛说此语时。众中有五十摩诃罗比丘。亦白阿难。世尊今者欲说除放逸法。我等随顺欲学。此事唯愿尊者为我白佛。说此语时。佛告诸比丘。非但为汝。亦为未来诸放逸者。我今于此迦兰竹园。为迦絺罗难陀比丘。说系念法。
佛告迦絺罗难陀。汝受我语。慎莫忘失。汝从今日修沙门法。沙门法者。应当静处。敷尼师坛。结跏趺坐。齐整衣服。正身端坐。偏袒右肩。左手著右手上。闭目。以舌拄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先当系念著左脚大趾上。谛观指半节。作泡起想。谛观极使明了。然后作泡溃想。见指半节。极令白净。如有白光。见此事已。次观一节。令肉劈去。见指一节。极令明了。如有白光。佛告迦絺罗难陀。如是名系念法。
迦絺罗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观一节已。次观二节。观二节已。次观三节。观三节已。心渐广大。当观五节。见脚五节。
如有白光。白骨分明。如是系心谛观五节。不令驰散。心若驰散。摄令使还。如前念半节。念想成时。举身暖熅。心下热。得此想时名系心住。
心既住已。复当起想。令足趺肉两向披。见足趺骨。极令了了。见足趺骨。白如珂雪。此想成已。次观踝骨。使肉两向披。亦见踝骨。极令皎白。次观胫骨。使肉褫落。自见胫骨。皎然大白。次观膝骨。亦使皎然分明。次观臗骨。亦使极白。次观胁骨。想肉从一一胁间两向褫落。但见胁骨。白如珂雪。乃至见于脊骨。极令分明。次观肩骨。想肩肉如以刀割。从肩至肘。从肘至腕。从腕至掌。从掌至指端。皆令肉两向披。见半身白骨。】
现在,佛就讲出了白骨观的方法。这个白骨观的方法,依佛说来是呆板的次序。我们先了解呆板的次序,(这)就是告诉大家修法。
这一段,佛再三强调,现在他要说的法门就是白骨观,我们这个形体就像桌子上(的骷髅模型),我们这个身体死了以后,血肉一切烂完了,剩一具白骨,这个架子就是这样——这是小的模型。其实蛮好看的嘛,没有难看,很美嘛,这个是杰作啊,你看,每一节每一节做得很好。
佛就告诉(阿难),你问的好,问佛“灭乱心贼”,我们心为什么散乱,不能得定?得定是心定嘛,心不能定就是心散乱,心为
什么散乱?用什么方法使心不散乱?所以你问得好,怎么样来“灭乱心贼”这个“甘露”法门?
而且讲白骨观的严重,不要轻视了它,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治一切烦恼的药——一切烦恼,要注意哦,烦恼,并不是(仅仅)思想、感情叫烦恼,生老病死都是烦恼哦。我们生病是最大的烦恼。所以,能够真修到白骨观,定在白骨观上,可以(是)治烦恼的药。尤其譬如说我们的肺病啊、肝病啊、心脏病啊,你真统统把它拿掉了,只有一个白骨骷髅,白骨最后也化光了,就把病化掉了。所以,三世诸佛这个治烦恼的(药),关闭了一切的放逸之门,他说我告诉你。下面就讲白骨观,告诉我们观白骨观的次序。
那么,他正要讲的时候,其中有五十个大和尚,“五十摩诃罗比丘”,就是大和尚、老和尚,跟佛出家老资格的和尚,也没有得道的,旁边就给阿难送红包了,哈,打招呼:师兄啊,你告诉佛,不要为他一个人讲,也讲给我们听听,我们都是犯同样的毛病,又聪明又放逸。佛就说:放心,不止给你们听,还给将来的人听!所以就记下来这一部书。
他告诉迦絺罗难陀,要想真正学佛,先要修定,先做白骨观——我们叫它是白骨观,就是刚才引用的唐伯虎的诗,“公案三生白骨禅”,就是这个白骨观。佛就说:你从今天起,要开始修真正的“沙门法”。“沙门”是印度文化的名称,中国开始的翻译称为“桑门”,桑树那个桑,也就是沙门,桑门是翻音的。所谓求清净,专门出家修道的,谓之沙门。
他说,一个真正修白骨观的沙门,“应当静处”,你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自己专修。“敷尼师坛”,“尼师坛”,他们出家人受戒,手上挂的一块方方的、长方形的那一块挂在手上,披个袈裟,那个叫尼师坛。现在我们中国出家人,挂那一块做个样子,拜佛、拜祖师,打开拜一下就收起来,挂起来。实际上,那个是什么?出家人的毯子,过去是背起走的,也就是这样背起走的。后来到中国来,不需要用这个毯子了,所以把它叠拢来——我们这个法师去拿了,拿出来给大家看。尼师坛就这么挂在这里,这么挂在这个衣服上,这个就是尼师坛。实际上,那个是什么?就是出家人打坐用的、睡觉用的,铺在地上用的毯子,那个叫尼师坛。尼师坛也就是坛城,我们打坐坐在那个上面。
那么后来,到中国来不需要这个,环境时代不同。所以中国人——(法师送来)对,这一块就叫尼师坛。现在,佛教的名称叫具,这样铺开来四面。那么,现在出家人拿这个铺开来,放在地上,或者拜大和尚、拜佛,除了真拜佛,整个的打开以外,很少整个打开,打开一半做做样子,就表示很礼貌,拜大和尚用。这个现在都是粗布做的,我们在大陆上看到的还很讲究,越来越摆样子了,将来用尼龙做的了,有那么一天以后将来变成画画,画一个就好了。这个叫尼师坛。现在中国的佛教名词叫“具”,具者什么意思啊,等于演戏的道具,我们修行打坐的具,工具,就是尼师坛。那么现在,我们懂了这个名称。
就是说,你要专修白骨观,要有一个清净的地方,要打坐在一个很安详的位置,“结跏趺坐”打坐,打起坐来要注意哦,修白骨观人,营养要吃得好一点哦。修白骨观,营养要不吃好得话,越修得自己活形活现,像我一样,就变成白骨瘦瘦的,就会这样哦。
所以,你们有些出家的修白骨观,还搞成吃一餐、两餐,怪不得好几天我看到,我说“怎么搞的?”修成这样?你要修白骨观,一定要吃得营养要足够,还要吃得好一点,不是乱来的。
所以要“结跏趺坐”,“齐整衣服”,打坐的时候不要马马虎虎。你看,我经常看到你们打坐,尤其是到了??东一块挂着一块毯子,西一块披一条毛巾,不成样子!这个动作就是放逸,你以为什么叫放逸啊!?你说我打坐还放逸?你对自己的一点生活都不能整齐、不能清洁,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就是放逸耶。放逸不要乱解释了。自己的错误犯了,马马虎虎过去了,自己对自己很原谅,就是放逸,不是修行的道理,不能放逸。所以要“齐整衣服,正身端坐。”??坐着,这一半膀子是露出来的,这边盖起来。
那么,我们讲禅定的手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个拇指??他这里讲的修白骨观的手印,稍有变动,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这没有多大关系,有一点点关系,有什么关系啊?把手印变动了,左手在下,本来这个叫做毗卢遮那佛的大三昧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指头稍稍围出一点,(是)阿弥陀佛手印。那么,因为修白骨观的第一步,你先要观想自己左边的大拇指,所以左手在上也可以;照大三昧印结手印也可以。
那么,这又是禅秘了,秘密了,为什么要结手印呢?像密宗结的手印,各种各样多得很,手印花样多得很,翻过来翻过去,两个(手)十个指头玩的花样很多了,这么一个手印就是献曼达手印,自己观想把这个世界的物质都献给诸佛菩萨供养了,然后,是花哦,那好看啊,手印一比,比那个跳舞的都好看。那么你说,这是做样子啊?不是。人体的这十个指头,同脚的十趾??你要晓得,我们头脑的脑神经是二十四对,一串二十四。所以,真修成功了,这二十四对??中国人说一年有二十四个气节,脑神经是二十四对,向外的。你之所以为什么(会)得神通呢,白骨观修到头颅部分都通了以后,白骨也化光了以后,就发神通了,都由这个发的,这就是天线、地线都接上了,拿我们现在讲。所以,结手印有它很深的道理,这一部分东西没有时间跟大家讲。
所以,每一个手印??哪一个手印是主动用哪一个指头,同内脏也有关系,譬如我们这个手(各个部位对应)胃、肺、心脏、肝脏、肾脏。所以你看,小儿生病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的小儿科,当年西医还没有发达,那我们不是死了人了,小儿都死光了,结果我们人口还越来越多。拿中国的老法子,小儿生病哪里诊断呢?看手:哎呦,肝里头不好喽??哎呦,什么不好??就在这个(手)上面。所以,十指连心,和心都有关系的。那么,这个手印的道理也是这样。
所以,讲我们打坐的姿势,佛亲口教的,闭着嘴巴,“闭目”,眼睛是闭起来,不是叫你张开的。不像别的禅观经,叫你眼观鼻、
鼻观心??这里修白骨观叫你“闭目”。“以舌拄腭”,“腭”就是嘴巴牙齿张开,上嘴唇进去一个指头的样子,进去这么一截,这个(舌头)翘上去,对到鼻孔??(从)头顶中间下来,这里有个穴道,懂得针灸的人,这个地方可以打针进去。有一种病,这样打的。所以,舌抵上颚,“定心令住”,心静下来,不要分散了。那么开始白骨观了。
这一段我们都看下去了,这一段不要我讲,都看懂了。先叫我们从左边的大趾头观起,看到大趾头,自己想自己,就是要念死,自己觉得死了,死了以后嘛,左边脚趾头先开始烂,烂得??我们没有吃过猪肉总看到过猪(跑)嘛,至少大家都吃过猪肉的。猪肉放在厨房,不放在冰箱,尤其是热天,几天就烂了、起泡了、臭了,你也觉得自己——不过不要观自己臭了,真观自己臭了,会发生一种臭味哦。你就观自己肉烂了、起泡了。然后,烂了以后没有了,死了,左边脚趾头的白骨就出来。那么,看到自己左边的白骨干净,“白净”,“如有白光”,这个要点!
换句话说,你们说:“哎呀,老师啊,我观不起来啊,我想自己脚趾头,想不起来呀?”诶,当然你想不起来,这个等一下再说。假设(是)有本事的人,上来就是白骨嘛,肉都没有了;那就可以不要经过烂啊、起泡啊,都不要。他叫你一节一节观上来,观到上半身,佛讲到这里,只讲到上半身。一节一节观,有本事的,上来,我已经就观成一个白骨了嘛,什么都没有,丢光了,里头都没有了,那很容易嘛。
佛不能??你看佛讲的法,记下来的真很科学,一节一节,等于医生在解剖,先剖了脚趾头,再把刀拉上来,拉到脚背、脚身,再拉到脚踝、小腿、大腿,一点一点叫你观上来,观到半身都变成白骨。
你要晓得,我们的骨头并不白哦。大家看过死人骨头没有?黄色的。你现在把自己的骨头(割)开看看,拿刀割开看看,白的,活着就白,死了慢慢变(黄)了。
但是,佛教我们观想这个白骨,“白如珂雪”,比雪还要白,然后放光。你真不要说别的,你(若)一个脚趾头观起,观起(后)要定住啊,定住就没有骨了,只有这一点光了,“系念”,就把这个念头定住了。你整个的白骨化光了更好啊,但是,还是从这一点光开始。
那么他说,你真正定住啊,这里有个要点,“举身暖熅,心下热”,一身温温暖暖的、发热。
发热不是说头昏发热哦,假设你打坐白骨观起来,(或者)不管你参禅、念佛,念到头部发热,你要去看病了,你要注意了,说不定是血压上来、说不定是感冒了,你才会这样。所谓暖,头部还是清凉的,那没有问题,即使血压高都没有关系。如果头顶还是感觉到清凉,下半身发暖的??得暖是很重要哦。
所以学佛,不管大乘、小乘,先要能够得暖,你们随便打坐??要四加行,四加行的第一步是暖。这个四加行,不管哪个法门,随
时一步有一步的四加行,第一步先能得暖;得暖以后,到顶;顶以后忍;忍以后世第一法,这是四加行。
所以,真一得暖,开始觉得里头??那么,一得暖的人,两个脚心、两个手心一定发暖的。修行了半天,手还冰的、身上还冰的,一摸都冰的,就变成凉血动物了,凉血动物是什么?就是海里头的鱼啊,那就不对了。所以禅宗祖师骂人:你这个人皮下无血的,打你一顿都没有反应的!所以,修行人身上(是)得温暖的,这是重点。
假设真得暖了以后,妄念就少,差不多自然自然(就少了)??得暖是什么道理?身上一得暖了以后,你身上的业气慢慢就给它烧化了。所以,大阿罗汉,得了道的人——真正我们佛教的人,不是死掉拿火烧嘛,这个道理是这样来的。真得了道的人,自己要死的时候,“走了!”一定,自吐三昧真火,烧了,只看到火光亮一下,没有了,自己化掉了,这个叫三昧真火。所以我们得暖,就是四大里头的火大先发起,真正得暖的时候,百病皆除了,要真正得暖。
所以,暖到顶,那是与天地接通了、与法界接通了;忍,自然没有妄念,你想妄念都起不来。那么,暖顶忍这个样子??达到了第四步,这个时候(是)世第一人,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人,哪一个做到了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当然,定还是世间共有的法,共法之一。
所以修白骨观,后来佛法进来了以后,道家用了这个法门,叫做什么呢?后世越来越来??后世道家,有些入一贯道的,叫你守这里;有些道家叫你守额头,不是守在这里;有些道家叫你守丹田,都是白骨观、不净观法门里头变化出来的。这个法门叫做什么?“内照形躯”,道家就有这个话。汉朝的道家,所谓叫火龙真人魏伯阳,著《参同契》,那个时候佛法还没有进来,不过已经跟印度文化交流了,有四个字,要内照形躯——白骨观的修法!所以叫你闭眼睛打坐,(是)内照形躯,变白骨、放光了。这一段是白骨观。
所以,观白骨观这一段,你们现在有什么问题啊?先听你们问问题,你们一定在修持中间发生问题,观得起来?观不起来???趁这个时候问,不要单独一个一个??每一个都想单独找我问话,你晓得,我是一个人啊,你们多少人!每一个找我单独问话,我还有命嘛,我已经变白骨了,不观都变白骨了!趁这个时候赶快问。修持上有问题没有?不要单独问啊,这个时候没有问,就认为你们没有问题了。
(同学问:第三页背面倒数第三行,他原先说是观半节,可是后来又说是观一节、二节、三节、四节,那么,这里的这个节是直的还是横的?)怎么直的横的???啊,他说,“当系念著左脚大趾上,谛观指半节,作泡起想。”这个左边的脚,大拇趾就是这一节嘛,就是这一节你就够了,就在大拇趾这里观。你这个腿打起盘脚来是这样,你就观这里就够了。然后,假设你把这一节观起来了,如果是血压高的人,比方,你真的观到这一节,或者观??观起明
显了,念头(只)系念在这里,血压马上降了,就是这一节。然后,他讲第一节、第二节,是讲这个第一趾、第二趾、第三趾,是这个道理。不过古文没有那么分别得清楚。
先是叫你观趾头这一节??脚啊,不是手啊,我现在没有把脚拿上来??(师举脚)哎,拿上来,不然你们大家观那个手??先观这个,这个观好了,白骨光光的观好了,然后叫你观这个、这个、这个??趾节观好了,观这个脚掌,脚掌观好了,(观)踝骨,就是这里脚后跟,然后一路,髋骨就是屁股,腰骨这两块??慢慢慢慢上来,然后叫你观背脊骨,一路上来到这个地方,观到头这里,叫你这样观。
这个观是什么?观想观想,是想来的。现在问你们大家,观不观得起来吗?观起来的不要点头了,没有观起来的你再问啊!嘿嘿,看着我,我不是白骨啊,它才是啊。观不观得起来?都观起来了。
(同学问:老师,我有问题,观的时候,经文讲到,刚开始的时间要拿自己身体来观,)啊,对。(那可不可以一个方便,先前面观起来??)问的好!这才晓得问问题。对,现在《禅秘要法》所讲的是闭目内照形躯观自己。但是,一切人修行,观自己根本就观不起来!所以问你们,你们都不答话,你们都观起来了?!就看着我,好像入了那个黑暗定一样的。观不起来的!你们怎么观得起来?真观起来,一个趾头一节观起来,已经差不多了。那么,就是刚才慈仁法师问的,我们把这个形象,把这个假的白骨——这个假的白骨是根据科学做的,大体上都有,细骨没有做,大的骨头都有,
真正的细骨还不是这样。那么,你就把这个(假)白骨记住,先观白骨的这个脚趾甲也可以,你就闭起眼睛坐着假想,想这个在前面,你把这个形象真定住了以后,进一步一回转来就到身上来了,是可以,绝对可以。
这个就是《瑜伽师地论》上面,有分别影像心一境性的修法,绝对可以的,而且应该这样修。因为一切凡夫众生,就是上面讲的,此心散乱,不容易得定,所以,才先观外面的有分别影像,观这个模型,先不管自己;因为你还不能、不容易回转来反照形躯。所以,一个人能够真做到反省自己,很不容易的,回不转来的。为什么回不转来,你应该再问了。为什么我们观自己,眼睛闭着观不起来?就是心向外驰、散乱,向外驰搞惯了。
所以,朱熹解释《孟子》的也解释得对,孟子所谓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们的心在外面放逸,喜欢向外面想,无始以来,喜欢向外面放逸、散乱,习惯了,所以一下收不回来,因此我们不能得定。那么,我们利用的方法呢,就是用外面的这个有分别影像,因为这是白骨,这是有分别影像,晓得这是白骨;同时我们也在分别,晓得我死了也是这个样子,因此一切(都)没有道理,一心一念定在白骨上。白骨只要一定住,这个外界的形象一定,定久了,清明的时候,突然一念之间回转来,自己就是白骨,整具就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突然一念之间它会回转来?就是说,你观外界的有分别影像,定久了以后,静到极点了,就是达摩祖师那个话,“一
念回机,便同本得”,它自己转过来了。是要这样观,对的。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回去想想看,还有问题下一次可以再问。这个课上个把月,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月,一个半月把它讲完的,三十几步修法。
你问什么?(同学问:讲到跏趺坐,是一定要跏趺坐吗?)跏趺坐,双跏趺嘛。第一,规规矩矩双盘脚,不管右脚在外,或者左脚??再不然单盘,再不然架起来,这个没有关系,不一定跏趺坐,能够跏趺坐最好。刚才给你们讲手印的重要,至于说跏趺,为什么脚要盘起来有那么重要呢?这些都是要牵涉到现在医学生理学、解剖学这个道理了,问题很多,暂时不管。就是说,你跏趺不起来,就是那么坐着也可以,普通坐在凳子上也可以。可是你腿子膝盖头一定要盖好,好吗?
还有问题吗?大家都有书了吧?还有要买书的,这个事情现在哪个在管啊?哦,你在那里举手,这里前面看不见。买书找那位史小姐,两位都是史小姐,到她那里登记,是代办的。这个课是礼拜一三五??
还有问题吗?不要客气了。还有问题,下次大家就要提出来问。还有,我们有许多同学,大家学禅的、学过静坐的,不要认为,我已经很好、很静了,何必还要做这个观呢?你注意,不管你悟了也好、没有悟也好,静也好、乱也好, 白骨观这一点都观不起来,你那个禅就靠不住,非经过这个修持不可。
《禅秘要法讲座》 下一篇:禅秘要法讲座 0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禅秘要法讲座
禅秘要法讲座 03
---禅秘要法讲座
有人问:我们平常都知道,修持佛法,处处是空,要证到空,何以我们现在讲白骨观,反而要用念头来修,修有,这是什么理由?有一点,特别要交代的,普通一般的观念认为,佛法是说空,这是因为大乘的佛学,由龙树菩萨之后到中国来,受般若宗的性空这个观念的影响,自性本空,性空的道理??后来,有唯识宗的兴起,主张不是空,胜义有,这个有不是普通的有,换句话说,所谓自性空,那个空就是有,那个空也是个有。所以,在学理上,后来的佛法在中国一直绵延下来毕竟空与胜义有这两个观念的争论。
其实,所谓空,是对万有自性的本体来说,那个本体的相是空相,对体而言;有,不是普通的有,所谓胜义有,因为空,于其真空才能生起妙有,这是理论上的。在修持上,最后修到返本还源,毕竟空,那个空也就是有,但是不是世俗的有,不是世间观念所讲的有。那么,在修持的方法上,我们一般开始谈空,都想空念头——念头空不了,念头的本身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所以,念头的本身你要去空它,你有个观念去空它,那个能空它的观念就是个有,
么样?白骨慢慢氧化了,氧化了慢慢粉碎了,粉碎了,变成一阵风来,把白骨一吹没有了,空就呈现了。
那么,这个呈现了以后,你真的意念到了这个境界的话,你这个肉体的感觉当下也没有了,受阴就去掉了,做到这个程度,就是观想的定力到了。观想的定力到了,你把空这个境界,或者白骨化光的境界定住了,这就是止观,这个境界定住了不动,如如不动,就是止观。所以你说,观想与止观有什么差别?差别在这,到了究竟呢,没有差别。止定了,那是真观;真正的观起来了,那才是真正的止,止在系心一缘、心一境性上,这样才算得定。你以为打坐起来就得定啊?打坐起来什么都不知道那叫得定啊?那叫昏迷,那叫做一片无明,要搞清楚。
第三个问题:观想白骨观与观想不净观,何以必须要注重饮食营养好?这样(是)讲初修的人,初步修持的人。第一个用观想啊,专一的观想啊,他自己不知不觉间觉得费力气,所以需要补充营养。第二个理由,你体能一好了,做观想的精神容易足。第三个理由,修白骨观的人有许多智慧浅、愿力浅的人,一想到白骨观,我本来这个样子,死掉了??哎,倒胃口了,就是饭都吃不下了,慢慢人就容易消瘦,体能差了。所以,你饮食注重好了以后呢,修白骨观要有力,这个体能不但不倒,而且身体越来越健康。那么,这个理由还很多,还不止这几点,将来慢慢再告诉你。
第五个又问:怎么样能够使白骨观切身而修?白骨观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用空修呢?《禅秘要法》以后(会)讲
下去,都有,什么法都有。现在简单地讲啊,白骨观是色,真修到白骨观成功了,一片空的境界就到了。“空即是色”,你修到了那个空的境界,然后,(同)你丢掉这个肉身一样,再把这个肉身转化修成圆满,即身成就,这一生就成就转成圆满报身,可以修得成,不是修不成,这就是“空即是有”。所以,白骨观的修法是“空色皆空”的修法。
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在座的人,恐怕很少真正学过密宗的。如果真正学过密宗的,就晓得密宗很多的佛像,脚下面踏一个骷髅。还有密宗许多的祖师,譬如说莲花生大师,或者有许多菩萨,手里拿一个杖,骷髅杖,两个骷髅(腿)骨做手杖。大家觉得这个佛像吓人,怪里怪气的,妖怪一样,脚踏着骷髅??很多菩萨,脖子挂的项链都是骷髅头的,头上还戴着骷髅,手里骷髅杖,脚还踏着骷髅,那可能是妖怪,好像不是佛。
还有密宗的修法,你们还没有看到过,前几天有个修密宗的同学,拿个东西问我买不买,是死人的天灵盖,修密宗天灵盖一定要的,装甘露水;那个摇的鼓,“嘣嘣嘣”的,人的皮做的,人皮,这种感觉是妖怪、妖教??。
实际上,所有的密法以白骨观为基础!
所以,骷髅踏在脚底是基本的??这是秘中之秘,从来没有人说过,也从来没有人悟到这个道理。为什么拿骷髅“杖”?就是依仗这个白骨骷髅法而修成就,报身成就、化身成就,三身都会修成。
今天,我把密宗里头的密宗之密,把它揭穿了,告诉你,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表法,表示这个道理。大家看了这个,身上都围着骷髅,本来我们就是一个骷髅,本来这个人的确是,没有什么稀奇,没有什么色相好看的,最后都同他老兄一样(骷髅模型),不过有些宽一点,有些长一点而已。所以,答复第五个问题,顺便说到??。
第六个,有人问:这个观想与眼识的作用??这个不需要答复了,讲过了,观想不是拿眼睛去观的,意在观,意识在观。所以,拼命把眼睛闭着,在里头很用力地看自己的脚趾头,那你何必那么费眼睛?!干脆把袜子脱了,这样一观就观起来了,自己还可以闻闻臭脚丫的味道。不是眼睛看,意识在看,意识观。所以,第六个问题是这样。
另外,刚才从智法师也讲有人问的问题:“先当系念著左脚大趾上,谛观指半节,做泡起想。”他问:这个念头是否同我们系念佛号那样的心里动念?这个话(问题)前面已经答过了,想与观不同,都讲过了。(又问:)想是不是作意?有一个形象那么观呢?刚才我好像都说过了,对不对?不需要再答了。
二、他问:把肉劈开,怎么劈法?呵,(众笑),你来,我拿把刀来劈给你看。怎么劈法,一个橘子怎么剥法?切菜怎么切法?都可以嘛,这个不需要问。“令足趺肉两向披”,“两向披”就是那么扒开,叫两向劈。“使肉褫落”,问:怎么样叫褫落?褫落就是一块一块、一点一点掉下来。
第三个问题:经上只说观左边脚,是不是先左脚,一边次第观,一边到右脚?没有错,慢慢来,(经文)后面还有,右脚,岂止到右脚,全身的肉都要割掉。大概这样。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同学问:老师,请问一下,我们的观想是从脚先观上来,可以先从头观下来吗?)可以的,但是不要先观头,等听完了来??对,你这个问题倒可以答复,为什么先从脚底下观起呢?佛经里面讲修行的方法,例如密宗,有些观日轮、观太阳,脚底心观一个太阳,为什么如此呢,一定要观脚底下起呢?
我们人的生命,“精从足底生”,所以,人的生命从下部来,所以人的衰老死亡也先是从下部脚慢慢凉了,老年的脚没有力气了,从下部慢慢死上来。这个道理我跟你们讲过不晓得多少次了。你看生来的小婴儿,生来的小孩躺在那里玩,他怎么玩的?不打拳的,身都不动,光动脚;到了小孩子的时候,你看那个七八岁小孩,站在这里,他站不住,光想跑,两个脚发胀,站不住,好像狗要长牙一样,专门咬东西,他的脚要跑。十几岁以后,叫他坐着盘脚打坐,可怜了,坐不住啊 ;到中年以上懒得跑了,喜欢坐,而且坐也没有力气,两个腿还要翘起。到老年啊,坐起来,两个脚一翘,“哎呦,好!好舒服!”腿死亡半截了。
所以,叫你从脚底的观法是非常科学的,你从脚底一观,或者做太阳的日轮观,作明点在脚底观,作白骨在脚底观,高血压的血压就降下来了,就平和了,气就归元。气一归元,所谓庄子说的“常人呼吸以喉”,普通人的呼吸只到喉咙,“至人呼吸以踵”,有道
的人一直到脚底心、到脚趾头,那就寿命长了。所以,这个观法一定要从脚趾下来观起。
同时,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下面,所以,要了先了地狱道,一节一节上来,这是理论上的。
那么,后面《禅秘要法》全部的方法,佛也说了,到某一步工夫的时候,修持到某一步,不从脚底观了,从头顶上,换一下。所以,这一部《禅秘要法》是佛说的最完全的,有许多禅观经叫你眼观鼻、鼻观心、心里头??这个里头说不准是什么道理了,做不到的。怎么样的观法叫做眼观鼻、鼻观心?不是一般人所想的乱观。
那么,从顶上观下来也就是密宗后来特有的灌顶法,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修长寿法。老年身体不好了,可以从上面修下来,是这个道理。
还有别的问题没有?没有问题,跟到下面去,今天耽误(时间)了。“两向披。见半身白骨。”上一次是到这里,现在继续念下去。
【见半身白骨已。次观头皮。见头皮已。次观薄皮。观薄皮已。次观膜。观膜已。次观脑。观脑已。次观肪。观肪已。次观咽喉。观咽喉已。次观肺腧。观肺腧已。见心肺肝。大肠小肠。脾肾。生藏熟藏。四十户虫在生藏中。户领八十亿小虫。一一虫从诸脉生。孚乳产生。凡有三亿。口含生藏。一一虫有四十九头。其头尾细犹如针锋。此诸虫等。二十户是火虫。从火精生。二十户是风虫。从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南怀瑾——禅秘要法讲座全本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