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集体备课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六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载

主备人:刘东革

参备人:董德春、茅晓平 活动时间:2011.9.20 研备内容:《最后的姿势》 活动过程: 主备人发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六、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补充习题》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 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参备人发言:

董德春:

在课的导入上,我觉得学生对去年的5.12特大地震都很了解,并且在去年发生地震后,我要求学生每天看有关救援的报道,谭老师的事迹有些学生也听说过,不一定用有关地震时的图片或影像。

在课堂上,我抓住谭千秋老师是如何用宝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的组织教学,抓住四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这样的环境预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还应抓住“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这句话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可让学生结合前面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进行研究,谭老师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那谭老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为国家,为他人。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相信学生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 茅晓平:

《最后的姿势》讲的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舍命救四个学生的感人故事,谭老师撑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课文表现了谭老师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由于学生对这一事件都比较了解,但时间长了还是有点遗忘,所以课始可伤痛的语言将学生带到那场人类的浩劫里,使学生很快进入文章的情境。在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整体上把握全文后,重点是品词析句。在这篇课文中有几点要注意: 1、从第一自然段中“六点多起床”“早早地来到学校”看出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说一说。

2、描写地震发生时样子的几句话,对末尾的感叹号要理解它的意思,指导读出紧急。

3、地震来临时,谭老师说的话“同学们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从老师的话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4、谭老师就学生时的一系列动作“拉着”、“撑开”、“护住”,指导学生读好并体会感情。

这课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是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的话描写表现谭老师的精神。我觉得课后可以布置这方面的训练。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最后的姿势》集体备课在线全文阅读。

《最后的姿势》集体备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885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