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统计专题研究 第7期
某某市统计局
2007年12月24日
2007年某某市工业 创新调查课题之四:
青岛市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
分析
为了解我市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特别是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企业家对创新的认识以及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情况等,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2007年6月—10月,某某市统计局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基本状况开展了一次性专项调查。本文利用2006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从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来分析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以期为促进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分析,一般通行的方法是对企业 R&D
1
和非R&D投入通过测度来进行的,R&D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非R&D投入一般包括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分析主要是从收益性产出、技术性产出和竞争性产出三个方面分析。企业 R&D 产出中最直接的就是专利产出,以及对于表现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新产品项目数与体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新产品销售利润,即产品的收益,专利产出一般是从知识产权保护中体现。本文在R&D有效测量指标选择上,考虑了多种测量方法所使用的指标体系,同时又顾及可操作性,选择和确定了适用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活动的产出绩效指标。综上所述,本文从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产出两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来分析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R&D经费 科技创新经费 经费投入 经费来源 技术投入 投入结构 人员投入 其他技术投入 技术创新 产品收益性 技术产出 知识产权保护
图1 评价指标体系
一、技术创新投入分析
2
技术创新投入的分析主要是从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进行,由于统计资料方面的限制,本文以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来加以分析。
(一)R&D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分析 1、R&D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分析
R&D经费投入强度以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进行反映,对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分析主要从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进行分析。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强度是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来加以反映。该指标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其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强弱。如表1所示,某某市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33.33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约为3.32%,其中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的R&D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4.89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48%。从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以及R&D投入水平来看,两者均高于全国所有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1 2006年R&D与科技经费投入强度 全国R&D 某某市 某某市R&D 某某市科技 某某市科技投入强度R&D经费 投入强度 活动经费 活动经费投(%) (亿元) (%) (亿元) 入强度(%) 医药制造 1.76 0.27 4.33 0.52 8.35 专用设备制造业 1.7 0.63 1.07 1.08 1.8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48 3.25 2.01 5.69 3.52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7 0.29 0.47 2.42 3.9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8 6.30 3.53 6.98 3.92 橡胶和IT制造业 1.19 1.38 1.31 3.56 3.40 总体投入 1.42 14.89 1.48 33.33 3.32 来源:2007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投入强度 行业分类 如表1所示,2006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
3
出14.89亿元,占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的1.48%,全国R&D投入强度的1.42%,由此可见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还是相当乐观的,表1还显示出某某市对工业企业的发展投入较大,特别是医药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橡胶和IT制造业研发强度较大。某某市R&D投入强度之所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创新型企业的涌现。近年来,某某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进展迅速,在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06年,某某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6家,占全省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6%。但R&D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某某市IT产业R&D投入强度是2.26%,与全国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1.19%比较,虽然是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按国际惯例,高技术企业的R&D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在3%以下难以生存,3-5%可以维持,5%以上方能发展。IT产业还是处于难以生存阶段,因此,我省还应加大对IT产业R&D经费的投入强度,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某某市最令人担忧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其R&D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和投入结构
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结构分析主要是从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来源情况、科技活动经费内外部支出情况来加以分析。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2006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33.33亿元,如图2所示,其中来源于企业资金占78.86%;金融机构占15.09%;政府资金占3.04%;来自国外资金占1.11%;减免税占0.96%;其他资金占0.93%;风险投资只占0.01%。以上数据说明
4
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自主筹集科技活动经费的能力增强,对政府及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减弱,自筹经费机制已基本形成。同时也说明我市工业企业科技投入的融资渠道仍然较为单一,因此,应逐步争取政府资金和国外投资,更重要的是引进风险投资,以实现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多元化。可喜的是,与2004年基本上没有国外资金相比,2006年来自国外的资金在科技投入中已占有一席地位,可以看出某某市正在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浪潮,同时国外投资商也看好了某某的发展前景。
图2 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 风险投资 其他资金 0.01% 国外资金 0.93% 政府资金 1.11% 金融机构 3.04% 15.09% 减免税 0.96%
企业资金 78.86% 企业在工业行业中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从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情况看,2006年企业支出同样占了大头,在全部4004.4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企业占了72.9%。某某市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2004年的90.76%来源于企业资金相比,自筹资金有下降趋势;金融机构贷款50.29万元,占15.29%,比2004年5.42%多了近10个百分点。实证结果认为,企业自筹R&D 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大约有三年时滞,政府直接资助投入对专利产出存在4年时滞,金融机构贷款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在当期就可反映,某某市已经发现金融机构贷款影响的直接性,所以改变了以往的投资结构。政府投入在技术创新投入中所占比例很低,我国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资金
5
所占比重基本上维持在7%左右,2000年由于统计上的一些调整,使这一比重有了较大下降,降到4.68%。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已逐步适应市场竞争机制,2006年,某某市的政府资金投入10.12亿元,占创新费用来源的3.04%,我们认为这一数据更加接近某某的实际。某某市政府科技活动经费主要还是投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某某市有59所高校,120多家研究院所,“十五”期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从2001年的77.91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40.4亿元,年均增长15.86%,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13.46%。2006年国家财政拨款37.3亿元,其中投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高达14.56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拨款总额的39%;291万家大中型企业获得的政府科技投入经费为18.42亿元,仅占49%。尽管经历了20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我国政府科技投入仍然主要是投向独立科研院所,同期高等学校获得的政府投入在大幅度增加,而企业获得的政府科技投入的比例始终没有明显的提高。
(二)企业技术开发活动人员投入分析
在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水平决定了企业创新的水平和质量。由于本次调查缺少相对详细的资料,所以只能用企业人员文化素质的高低来说明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如表2所示,某某市2006年末从业人员数22.08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2.98万人,占13.51%左右。国有控股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部国有控股企业人数的15.06%,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的人员比例基本上差不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比例最高。
表2 企业技术开发活动人员投入
国有控股企业 6
年末从业人员数(人) 本科级以上学历(人) 比例 106386 16025 15.0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9725 2296 29833 33.68% 13.51% 总计 220848 来源:2007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
(三) 企业其他技术投入的分析
工业企业其他技术活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这三项技术活动虽然不属于技术开发,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将通过对这三项技术活动的投入强度来进行分析,揭示工业企业开展这些技术活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产品创新类型
如表3所示,在357家有产品创新活动的企业中,本企业自主研发的259家,占企业总数的72.55%;本企业集团研发的24家,占6.73%;本企业与其他企业联合研发的21家,占5.88%;本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的19家,占5.32%;与国外有关机构研发的3家,占0.84%;其他形式研发的17家,占4.76%。
表3 创新(研发)类型
创新类型 自主研发 集团研发 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 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 与高校合作研发 与国外有关机构研发 其他 合 计 企业数 259 24 21 14 19 3 17 357 比重% 6.73 5.88 3.92 5.32 0.84 4.76 创新类型 集团研发 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 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 与高校合作研发 与国外有关机构研发 其他 合 计 企业数 222 22 33 15 12 1 36 341 比重% 65.10 6.45 9.68 4.40 3.52 0.29 10.56 72.55 自主研发 来源:2007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
如表3,某某市有72.55%的工业企业靠的是自主研发,其中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基本上都是靠自主研发。在某某市蜀山区开展的企业家院校行活动中,某
7
某三立集团与炮兵学院就“e博智能移动终端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首期投资1500万元开发研制行业智能移动掌上电脑。生产基地位于蜀山经济开发区,首批产品有望年底投放市场,预计3年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由此看见,某某市开始走向自主研发的路子。某某市是具有自主研发的实力的,某某市共有各类高等院校59所,博士点171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68个,并拥有“人造小太阳”、同步辐射实验室等4个国家大科学工程。统计资料显示,政府部门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2005年,某某市开展科技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达二分之一,而2004年不到六分之一,表明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自觉的意识和普遍的行为,但是设立科研机构的企业不足13%,不能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研发项目的企业数所占不足10%,这说明全社会科技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虽然近年来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了一批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但由于信息沟通不畅,不少引以为傲的研究方向、研究能力、研究成果都“待字闺中”,不为企业知晓;另一方面,企业很少有机会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在实验室里,面对鲜活的研究成果进行面对面交流。由于对项目成果缺少深入了解,对企业承接吸纳科研成果所需条件和必要前期准备缺少专家的有效指导,往往与项目成果失之交臂,以至使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项目少之又少。今年5月23日,经过长期细致的准备和运作,来自辖区的某某四方化工集团、某某航钛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某某芳草日化等30家企业分别与驻地科技大学、中科院某某研究院等10家院所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为进一步落实、扩展、延伸“院企互动工程”,蜀山区又继续开展了企业家院校行、政府官员院校行、科技专家企业行和科技部门动态管理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已签订项目17个,涉及生物制药、
8
航空技术、汽车装备等众多高科技领域,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3亿元。
2、工艺创新研发主体:
如表3所示,在341家有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中,本企业自主研发的222家,占企业总数的65.10%;本企业集团研发的22家,占6.45%;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研发的33家,占9.68%;本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15家,占4.40%;本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的12家,占3.52%;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的1家,占0.29%;其他形式研发的36家,占10.56%。从创新的类型来看,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三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均衡发展,呈三分天下之势。三种创新活动类型分别占全部创新活动总数的34.5%、33.4%和32.1%。其中所调查的烟草制造业基本上全是原始创新,这说明烟草制造业比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表4 2006年创新类型及比例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原始创新 171 138 比重 20.01% 16.95% 集成创新 153 146 比重 18.80% 17.94% 消化吸收再创新 136 151 比重 16.71% 18.55% 来源:2007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
表5 2004年创新类型及比例
单位:千元 科技活动经费 771231.3 技术改造 181488 比重 23.5% 技术引进 475114 比重 61.6% 消化吸收 3551 比重 46.2% 引进/吸收 133.8 来源:2004年某某市经济普查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与2004年相比,2006年技术引进的比重很大,而消化吸收的能力却很小,与技术引进的投入强度相比较,其比例为1:133.8,即每133.8元经费引进技术,
9
只有1元钱进行消化吸收,这说明,某某市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主要是为了形成生产能力,而不是提高在此基础上再创新的能力。这一倾向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虽然两年没有统一的数据作比较,但是从表中明显可以看出2006年某某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了,结合工业企业研发强度递增的趋势,这种趋势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省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的行业和企业亮点。在汽车工业方面,奇瑞拥有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设计等100多项专利;江汽集团完全自主产权的轻卡、客车专用底盘和二次创新的瑞风商务车,技术含量高,企业连续14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材料工业方面,马钢集团率先建成我国第一条火车车轮轮箍生产线,第一条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铜陵有色公司先后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51项,主产品阴极铜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铜行业首位,现已成为世界大型铜精炼企业十五强。海螺集团用于水坝建设的高强度特种碱性水泥大批量出口美国。美亚光电在国内率先开发出数字化、智能化等系列色选机;科大讯飞嵌入式环境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被评为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以美亚光电、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主要指收益性产出、技术性产出和竞争性产出三个方面。收益性产出,主要包括两类技术:一是出售新产品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二是技术出售,企业获得的技术收益,收益性产出主要用创新的净收益和净增收益来评价:
净收益率(创新收入-创新成本)/创新成本
10
净增收益率:(创新收入-创新成本)/销售成本
由于创新成本难以统计,国际上一般用新产品的销售份额来测度新产品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贡献。技术收益是企业年内技术售出额与技术购入额之差。技术性产出是指企业技术创新引起的技术变化程度,即技术新颖性的大小。竞争性产出,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而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反映这一产出的指标通常有:产品市场占有率、质量提高率、成本降低率、能耗降低率和原材料利用率。
由于现有的统计资料缺乏进行技术性产出和竞争性产出行业分析的数据,因此主要对产品收益性产出进行分析。为了使分析更全面些,增加了新产品的产值率。
1、产品收益性产出
表6 新产品的产值率 单位:千元
某某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总产值 107894700 12708542 14834544 新产品比重 27.58% 0.95% 43.11% 销售收入 100346098 12234860 13138658 新产品比重 29.31% 0.82% 48.49% 来源:2007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
企业总产值中新产品的产值率反映了产品开发力度的大小和技术含量的高低。从表6中可以看出某某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新产品的产值率是27.58%,其中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新产品的产值率分别为0.95%、43.11%,这说明某某市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开发力度明显比国有企业大,技术含量明显比国有企业高。这也说明外资企业比较注重产品的技术含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在各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综合反映了企业技术开发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主要是通过这一指标来反映的。如表6所示,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是29.31%,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一指标只是
11
略低于新产品产值率,这反映了新产品的市场实现程度很高。其中,国有企业新产品的销售份额仅有0.82%,仍然很低,而外资企业超过48%。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效率来看,基本上与其技术创新的投入水平相对应。外资企业的新产品的产值率、销售份额,远高于某某及国有同规模工业企业,其原因在于:外资企业虽然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强度与全国及国有同规模工业企业相近,但前者在技术开发经费和开发人员上的投入更集中,组织保障程度方面更有力,其技术装备水平更高,因而技术创新的实施更有效率。此外,许多外资企业的R&D活动主要在其母公司或总公司进行,在国内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虽然不高,但其产出却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2.新产品产值/科技投入
投资回报率=收益/投入成本。但是由于信息化项目的特殊性,一般效益要在几年中逐渐体现出来,同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是一个平均增长数或是一个简单的递增数或是一个递减数,这样就不可能准确地计算出投资回报率。本文选取新产品产值/科技投入这个指标的目的是通过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率大小的比较,进行区分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效益实现速度的快慢。
表7 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回报率 新产品产值/ 科技投入 2006年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0.27 6.54 42.35 制造业 10.54 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 0.02 来源:2007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
由表7所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某某市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科技投入之比分别是0.27、6.54、42.35。从数据上明显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的新产品产值/
12
科技投入的数据较大,私营企业位居外资企业之后,私营企业在某某也是非常活跃的,其盈利能力仅仅次于外资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某某基本建立了市场公开体制,实现了公平竞争,而且最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开放程度逐年提高,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至2006年底,联合利华、ABB、日立、三洋、可口可乐、家乐福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某某。从2001年起,某某每年举行一次“中国〃某某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了一个国际、国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某某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某某制造”与“某某创造”比翼齐飞。
从不同行业来看,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科技投入之比明显高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产业选择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越来越重要。实证研究证明,企业大约20%的利润是由企业所处的行业决定的。
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普遍重视拥有自主品牌和对知识产权保护,如表8所示,到2006年底,所调查的814家企业中,对主营产品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已达412家,占全部企业的50.6%,其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主营产品80%以上可以应用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2.4%。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而技术则是品牌的支撑。奇瑞公司拥有包括车身在内的自主专利技术492项,在掌握轿车的自主知识产权后,奇瑞已具备了与更强者对话的资本。如图7所示,某某市有151家企业申请了专利,其中140家企业申请的专利是由内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301家企业注册了商标;319家企业对企业技术秘密进行了内部保护,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8.55%、
13
36.98%和39.19%。
表8 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专利申请 151 比重 18.55% 注册商标 301 比重 36.98% 技术保护 319 比重 39.19% 自主品牌 412 比重 50.6% 来源:2007年某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
本次调查发现,企业平均技术开发项目较多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可能与这些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大和企业特征有关。而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其他制造业等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开展的技术开发项目还不到一项,食品加工业的企业平均技术开发项目也仅仅一项左右,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基本上没有申请专利的。这些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只占所有申请项目企业家数的27.81%,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发展都令人担忧。无论是从全省还是全国来看,技术创新产出总体呈现递增趋势。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有2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申请专利16531件,授权专利9051件。2006年,我省科技进步指数在全国排名较上年上升2位,专利申请量上升1位,技术市场成交额上升4位。
在新产品开发项目方面,项目最多的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平均有80%以上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项目申请。反映出电子通信、电气器材、仪器仪表、机械和烟草制品业等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比较短,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联合新机制
14
立足现有科技资源,加强整合,采用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机制,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重点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仪器设备共享、专业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投融资等七大平台建设。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和项目为纽带,突出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国家大科学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成果。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在肥建立研发中心,引进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新项目,加快建成一批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孵化器。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投资单位应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大企业支撑大科研,大科研支撑大企业,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研发”的格局。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成技术研究开发联盟,共建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将研发机构建立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鼓励企业依托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共建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实践,研究和完善各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利用的新模式。
2、加大科技投入
2006年某某市R&D的投入强度虽然比某某省平均水平高,但是不足北京的三分之一,也远远低于上海和天津。其中高技术产业投入强度与发达城市高技术产业投入强度相差更是甚远,日本2004年R&D投入强度是3.3%,韩国2005年R&D的投入强度是3.0%。解决这种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各级政府在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财税优惠政策和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帮助和鼓励科技人员兴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我国知识和技术市场体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盗版和假冒、仿造行为,使投资者真正从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中获得收益。
15
3、强化企业科技开发的主体地位
某某市R&D资源清查资料显示,在某某市R&D经费支出中,企业R&D经费支出约占80%,在全国筹集的科技经费中,企业资金占70%,与OECD国家相比,无论从经费的使用上还是从经费的筹集上,某某市企业的主体地位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的同时,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及企业间的合作,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对企业自主立项中风险比较大的科技攻关项目政府要在经费上给予适当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开发。企业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水平。
4、完善投融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发挥政府和民间多方投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面向市场的投融资体系。建立某某科技产业投资公司,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建设。逐年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确保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的建设。鼓励企业加强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引导企业积极争取创新基金和风险资金支持,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科技投入机制。鼓励民间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鼓励条件成熟的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上市,多渠道吸引民间资金,逐渐形成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外资及个人在内的多元投资主体。充分利用现有资本市场,促进有实力、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积极推进“三板”市场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16
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进退机制。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探索利用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为担保,逐步建设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科技投入机制。
5、构筑人才“高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以某某现有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科技园区和各类工程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发挥在肥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结合某某产业所需人才实际,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引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建立期权股权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资源、技术和成果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直接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重奖科技人才制度。
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主动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积极融入长三角。实行低门槛政策,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肥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和产业;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参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类孵化器项目孵化和产业化;引进主导产业和急需产业项目,兼顾文化、科研、教育等配套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1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青岛市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