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简答题论述题案例设计汇总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3、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
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5.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6.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7、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8、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9、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0、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1.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2、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13、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15、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16、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 (3)、第三学段(7~9年级)。
17、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18、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19、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10、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答:(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2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
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2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8、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19、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10、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答:(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 (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2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 (4)
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2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设计汇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