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s
难点:利用v=及变形公式求相关物理量。
t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大家一定还记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取胜。
1.填空。
2.请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 速度
自主阅读教材P19~2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解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
t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1 m/s=3.6 km/h。
s
s友情提醒:速度由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决定,公式v=是用来计算速度数值大小的,不能简单
t地认为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即v与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有关,与s、t无关。
知识板块二 匀速直线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20~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常常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为了粗略描述物体
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
t
知识板块三 速度公式的应用
自主阅读教材P21~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他家距离学校3 km,若他必须在10 min以内赶到学校才不会迟到,那么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多少米每秒?
3 000 m
解:路程s=3 km=3 000 m,时间t=10 min=600 s,骑车的速度v===5 m/s。
t600 s答: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5 m/s。
8.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到站、发车时车站 里程/km 刻 福州 莆田 泉州 厦门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为多少?
解:(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 km,从福州到莆田的运行时间t=42 min=0.7 h,平s105 km
均速度v===150 km/h。
t0.7 h
(2)由表得7:55时刻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瞬时速度为零。
0 105 174 276 7:12 7:54 8:17 9:02 7:56 8:19 s
s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5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