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流配送化。物流配送已成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基本流通模式:﹁是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较高。众多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业企业,不设或少设仓库等流通设施,而将仓储、交通运输、配送等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大和运输公司就是日本第三方专业物流商中经营业绩最佳的企业之一,早期从事陆地运输并创造了“宅急便”物流服务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确立了差别化的市场观念,构筑了多样化的配送服务体系,针对BtoB(企业对企业)、BtoC(企业对家庭用户)开展从订发货、查询、出库作业到商品保管、配送、运输等全过程的物流服务。2000年该公司国内运输比上年增长5.1%,国际运输增长13.1%,信息通信服务增长8.9%。
3.物流网络化。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电子商务网络,即计算机通信网络化:二是物流组织的网络化。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信息网络,可称之为物流网络化的一个典型。其信息网络由地面线路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构成,目的是通过订发货网络化提高物流和经营效率。松下地面通信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销售公司与零售店实施网络化,并实现双向通信。在卫星通信网络中,还可实现图像异地传输,发送的内容包括经营、商品、库存、教育等多种信息。目前,松下公司正整合两大系统,发挥综合信息优势,在物流网络化管理上迈出新步伐。
4.流通国际化。面向21世纪,日本政府在1998年3月制定了第五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21世纪国土的宏伟目标》。在计划的基本目标和政策课题中,明确规定:“不限于国内的地位与作用,把各地区作为亚洲太平洋的一部分,全面审视其国际交流的机能”,“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提高效率”。随着计划的实施,日本现代物流的流通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国内各区域间贸易相关产品的运输转变为对亚洲的运输,即“对亚洲运输的准国内运输化”。日本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流通,成为国际流通链条上的一部分。
5.注意研究应用物流配送实用技术和方法,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十分注重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注意研究、探索物流配送的新技术、新方法,并注意引进、学习美国等国家的物流新技术和先进方法,如引进美国的物流管理软件等。在日本,可拆卸式货架、移动式商品条码扫描设备等都比较方便实用,物流配送企业中的商品条码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非常普遍,将两者结合,实现了商品入
4
库、验收、分拣、出库等物流作业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与控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管理。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
6.日本物流配送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比较高。 社会化程度高表现在生产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不都自巴设仓库等流通设施p而是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以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日本岗山市的一些企业就把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产成品放在专业物流企业的仓库里。交由他们保管和运送,自己不设仓库。日本菱食公司的配送中心面向1.2万个连锁店、中小型超市、便利店配送食品。这些连锁店、超市自己都不设配送中心,而全部交由菱食公司的配送中心实行社会化配送。
物流配送的社会化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专业物流企业也并不是一切都自己搞,许多物流配送企业的运输车辆等也是根据需要向社会租用的,同样是出于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考虑。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一)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根据加入WTO时承诺,2002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对外商开放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控股权。至此,在道路运输、货运代理、仓储、快递、辅助服务等物流领域涉及到的主要行业中,我国均已按照WTO承诺对外商开放了控股权;而且,我国将于2005年对外全面开放物流行业。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上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空运、速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UPS、TNT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的,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 (二)物流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商品匮乏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只知交通运输,不知物流”。企业无论大小,从产、供、销到储存、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样样俱全,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即使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集成上,而忽略了物流服务这个企业越来越需要的方面,从而丧失了重要的高端市场。
(三)我国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
不同于国外已发展了半个世纪的现代物流业,我国物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20世纪90年代始有较大发展。目前我国本土物流公司,大都由原来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建而来,这些物流公司在服务功能上非常有限,离综合物流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近几年虽然也涌现出了不少民营物流企业,但其规模较小,往往只在一个固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总之,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还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由于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 (四)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几乎每个工业企业都有仓库、车队,负责仓储、运输等业务。今天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摈弃过去那种“五脏俱全”的粗放物流管理,还在自建物流体系。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许多企业物流费用占商品价格的比重较高;另一方面,致使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一份对来华跨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企业物流业务都有外包,比例高达90%左右,只有不到10%的受访企业物流业务没有外包。而国内生产企业真正寻求第三方物流总代理
5
的仅在10%左右。
(五)从业企业众多而繁杂,专业化程度不高,使得物流业陷入了局部的市场混乱之中
当前物流市场不规范的现象很多。铁路运输、海运和空运一般垄断程度较高;公路运输方面各运输公司的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也造成为了超载和疲劳驾驶屡禁不止,使较为规范的物流公司受到了较大的市场冲击。
(六)专业人才缺乏
据2002年我国各种物流专业教育规模在6.5万人左右,但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600多万人。同时,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是需求日增,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0万至30万。由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职业培训及上岗资格培训没能普遍、有效地开展,导致当前物流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七)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并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毕业设计论文-日本物流的新发展对我国的启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